APP下载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2023-09-27吴红梅

关键词:客观规律能动性社会科学

吴红梅

考点梳理

一、全面把握哲学

二、圖解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的关系

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3)自然科学前提: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为代表。(4)社会科学前提:近代社会科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获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尤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科学前提。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本质特征)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探究世界的本质

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五、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能动性社会科学
“三件大事”历史性胜利所彰显的客观规律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如何学好语文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论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的唯物论方法
拔苗助长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