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响戏剧性合唱作品的指挥艺术探析

2023-09-27黄少龙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6期

黄少龙

[ 关键词] 演唱研究;混声合唱;指挥设计;《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交响性

一、体裁界定

在合唱作品《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曲谱结尾有这样一段注解:“这是词曲作者满怀激情献给当代青年的一首单乐章的合唱序曲,曲调流畅而洒脱,感情奔放且浓烈,且有着序曲的性格与结构,因此,作者称它为合唱序曲[1]。”序曲,是最初由管弦乐团演奏,大型舞剧、歌剧开幕前演奏的乐曲。最初的序曲只是为了等待观众入场而演奏的简短音乐段落,对剧情不具有任何提示作用。序曲的结构主要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意大利乐派代表人物斯科拉蒂确立的“快板—慢板—快板”的段落结构;另一种是法国作曲家吕利创始的法国式序曲“慢板—快板—慢板”的段落结构。《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这是一首“快板—慢板—快板”的复三部曲式合唱作品,符合意大利序曲的结构,并且作品以交响乐团伴奏,合唱团与领唱演唱,整首音乐作品极具张力与表现力,情感层次丰富,强弱对比明显,情绪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故称为交响戏剧性合唱序曲。

二、交响性风格分析

戏剧性作为文学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事件发展的自身逻辑和一系列令人可信的巧合、误会、悬念等场合和契机安排而造成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作为音乐中交响戏剧性的概念,主要表现在音乐形象在互相影响和矛盾中变化发展,使音乐形象更为丰富,音乐层次更饱满[2]。

(一)曲式结构与和声分析

《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的合唱作品,曲式图如表1 所示。

作品一开始以五小节的引子为开端,速度要求满怀激情的中板,以每分钟72 拍的速度进行。全曲以A 大调右手主和弦柱式开始,后半拍十六分音符三连音,节奏紧凑,四四拍与四三拍交错进行,打破逻辑重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音乐向前推进,引出一个明亮有力的主题。到第五小节以四分音符半音向上级进,随后进入作品的第一部分(A 部),该部分为对比中段的结构:速度随即转换为每分钟160 拍,节奏型也有四分音符变换为八分音符加八分音符休止,音乐上更加活泼跳跃,充分表达了晚会开始前的喜悦;随即进入的是四声部的合唱部分,主要以声部间的和声为旋律声部,钢琴以伴奏织体作为伴奏声部。

第二部分(B 段:105—191 小节)速度为(Adagiomolto)每分钟52 拍的慢板,由c 与d 两个段落构建而成,c 段女生领唱与男生领唱的独唱部分,随后加上四声部合唱的存托,仿佛即将迈入成年门槛的男女少年的满怀期待的自述之后,是一段幻想的、安静的哼鸣,过后进入d 段,此段以男女领唱复调卡农的形式构成相互应答的二重唱,随即一步一步将歌曲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A1 段:192—265 小節)为再现段,速度为(Allegro)每分钟160 拍的快板,开头完全重复A 段的主题旋律,首尾呼应。随即进入慢起后自然地渐快的部分,合唱声部依次进入,由少而多,速度由慢而快,最终以四小节的和声保持在高潮中结束演唱,随即钢琴伴奏强有力地结束全曲。从曲式与和声上看,在同一调内非常频繁地使用离调和弦来丰富音乐的进行,这一手法使得音乐主题的发展具有了诸多的可能性,极大地拓宽和滋润了音乐的纵向和声色彩,使其作品处处都充满了斑斓色彩。

(二)作曲技法分析

引子部分为全曲的开头,共五小节,以长音与后半拍三连音为主,伴奏织体简洁,使整体音响简明清晰,全曲以A 大调主和弦引入,第四小节转入G 大调随后半音阶式回到主调,完美地引出主题,富有张力的和声进行,为全曲的感情色彩做了铺垫[3]。

A 段为对比中段(a—b—a1),a 段进入第十小节合唱部分之前,有四小节的伴奏铺垫,钢琴伴奏以左手正拍的八分音符双音与和弦做跳音处理,右手八分音符主音连续弹奏,使和声富有动力性。b 段为男女声的轮唱部分,节奏与和声上大致相同,旋律上采用了同头变尾的作曲技法,在男生轮唱的结尾出现了完全终止,结束于主和弦。a1 段为再现段,保留了a段的音乐素材的前提下,出现了新的歌词与旋律,延续a 段的主题色彩的同时,发展式地向前变化推进,本段结尾处采用开放终止,为进入B 段作铺垫。

B 段(c+d):先为男女领唱独唱部分,后为复调卡农的形式构成相互应答的二重唱。写作技法为富有中国作曲特色的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形式,节奏以前附点、三连音、前八后十六等一拍节奏型为主,旋律以平稳流动为主,但句首常为六度下行跳进,音区为中音区。随后是一段钢琴间奏,以三连音的琶音为主,随即进入男生领唱部分,旋律部分略有不同,最主要的地方是伴奏织体的变换。女领唱是伴奏织体以柱式的长音为主,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演唱部分,随后男女生卡农轮唱部分,运用的是复调的写作技法,进一步将歌曲推向高潮。

A1 段(a2+b1+a2)为再现段,a2 段完全采用主题段A 段的素材,在旋律、和声、节奏上用压缩精简的作曲技法,把持原有的主题特色与素材风格,以其压缩发展,使听众瞬间会想起主题旋律,加深主题印象。b1 段延续了b 段的音乐素材,歌词方面进行了修改,变为“珍惜吧、珍爱吧、黄金岁月,珍惜吧、珍爱吧,青春年华”,由生日晚会激动狂欢的热闹情绪转变为成年之后对岁月、青春的感叹之情,感悟生命的可贵与此刻幸福的美好。此处为主题的升华。由晚会的庆祝转而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感恩,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怀。再现段a2 最后运用开放终止,使情绪推向结尾,耐人寻味,最后在一段钢琴的尾声中寻得安宁,最终以ff 的A 大调主和弦结束全曲。

三、情感分析与指挥设计

指挥是音乐作品的诠释者与艺术指引,乃是作品完美呈现的关键性人物。指挥也是整个合唱队的灵魂,他的手、眼、神、面部表情都掌控着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分句及声部进出,预示着各种复杂与变化的交错,指引着种种不同情感和音乐形象的呈现。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必须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剖析与解读。把握整体情感,找准方向进行指挥设计,发现重点与难点给予准确清晰的预示[4]。

(一)作品情感分析

这首作品是词曲作者满怀激情献给当代青年的一首曲调流畅洒脱、情感热情奔放的一首单乐章合唱曲。从歌词来看,第一部分“十八支红蜡烛点亮了(哈哈),开放了十八朵金色花”表达着青年在18 岁生日晚会的喜悦,“处处有慈祥的面孔,处处能听到祝福的话”则是未来的美好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第二部分“我会苦苦地思索丰富的人生,我会品尝成熟的孤独与潇洒,如果那爱情它悄悄地萌芽,我会说等着我,等我长大”表现的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无限感激,对未来未知的爱情也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期盼,就好比此时祖国的蓬勃发展与不屈的生命力。从更深刻、更深层次的内涵来看,其实是作者希望当代年轻人抱着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摆脱负面的文化与精神束缚,以崇高的价值理想去奋发图强,为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指挥设计

《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的合唱作品,具有意大利“快板—慢板—快板”的序曲形式。第一段(1—105 小节)全曲开头以中板每分钟72 拍的速度、四四拍钢琴进入,此时侧身面对钢琴伴奏,左手提前抬起,注意给钢琴的起拍预示,要有气口,预示中包含接下来音乐的速度、力度、情感等等,尤为关键。前三小节有4/4、3/4 拍节拍的交错,把握节拍重音的提示,强调主动拍,前五小节中板,左手控制住钢琴的速度,为第六小节的突快做铺垫,形成速度的对比[5]。到第六小节速度突快时,稳住速度,以腕部提示(点状肢体)为主,进入合唱声部之前身体转正面对合唱队员,眼神提示队员即将进入演唱部分,双手给予气口、拍点的预示进入。到第十四小节“哈哈”九拍的长音时,双手保持做出持续性渐强的手势。

随后进入中段的精彩部分。这部分“生日快乐,多么欢洽”每小节每个字上都有重音记号,并且需要渐强处理,指挥时要做转变,由原来更具线条的、连贯的挥拍转变为更具颗粒感、更具重音提示的点式挥拍,保持4/4 拍的指挥图示,更强调重拍的力度与准确性,以手腕帶动手臂,每一拍都精准的体现在手上,作渐强处理,双手挥拍范围逐渐放大,最后的“恰”字做十六拍的长音保持,左手提示合唱队员长音保持,右手继续节奏挥拍,第十七拍合唱收掉,进入90—108 小节的钢琴间奏。

指挥间奏时,注意三连音的节奏与厚重感,这段间奏起到过渡的作用。随后进入B 段(109—192 小节),这段为抒情段落,分别加入女生领唱、男生领唱。“我静静走到了青竹林里,那是爸爸和妈妈亲手栽下,他伴我走过了春秋冬夏,青竹也迎来了十八岁的芳华。”歌词丰富,真情流露,情感进一步升华,指挥时只需要引领着领唱的节奏即可,不需要过多的干预,挥拍以4/4 拍的指挥图示为主,大幅度的线性挥拍引领节奏的流动,一步步将情绪推向高潮[6]。

到157 小节合唱部分之后,进入女高音的“u”音的哼鸣,指挥时注意此处的声部提示,因为是高位置的哼鸣,面部也需要有哼鸣的提示,慢慢地加入其他三个声部,手势必须明确,以“带”的指挥方式慢慢引领其他声部的进入。最后进入最后一句“我会珍惜这青春年华”,先渐慢,最后回原速做渐强处理,指挥时注意领唱的结束与钢琴间奏的连接,做好精准的配合,收拍干净利落,间奏的挥拍依旧是持续的三连音,仿佛情绪的继续延展,挥出宽广、壮丽的感觉,注意慢板到快板的速度转换与情绪变化进入最后一段再现段。

再现段为A 段的再现,依旧是欢快活泼的气氛,充满跳跃性的节奏感,指挥时以点状手势为提示,以腕部带动小臂给出精准的重拍提示,不需要大幅度的手势,脸部做出积极的演唱提示状态,嘴上也可以有歌词的提示[7]。

再现段落有一个“慢起后自然地渐快”的处理,两个八分休止符上也有自由延长记号,指挥此处时可根据处理需要做相应的渐慢,以手腕的点状重音提示前两个字,到“珍爱吧”时渐渐加快,回到快板的速度,前两小节以主动拍为主带动被动拍,到了快板部分则反之,快而不赶,欢而不燥。注意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最终以十六拍半的“华”字保持结束合唱部分,收掉后指挥钢琴,最终以A 大调主和弦结束,并随着钢琴伴奏结束全曲的指挥。

四、结语

《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是词曲作者满怀激情献给当代青年的一首情感热情奔放的合唱曲,表达着作者对当代青年的未来充满信心,以及对祖国的繁荣发展翘首以望。作为一名合唱指挥,有必要提前对合唱作品进行风格分析与指挥设计,这样才能在平时的排练与演出中游刃有余地提示队员,使作品得到更完美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