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及运用

2023-09-27韦敏菊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7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学习任务群创设情境

韦敏菊

[摘 要]语文新课标多次提出创设真实情境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展开语文学习。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容易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对此,教师要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把握学习情境创设的基本特点,明确学习情境创设的基本定位,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策略创设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的情境。这种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能让学习真正发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创设情境;目标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9-0038-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尽管一些教师非常重视学习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借助学习情境来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产生呢?笔者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谈谈对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学习情境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定位及实际操作的思考与体会。

一、把握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学习情境的基本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教师大都非常重视学习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但这种运用与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对语文新课标进行解读,我们发现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学习情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典型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从这可以看出,典型性是创设学习情境的基本要求。怎样的问题属于典型问题呢?凡是符合学生实际生活、与学生学习经验相关、与社会环境相关的问题,都属于典型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这些问题创设出适切的学习情境。如果创设的学习情境脱离学生的需要,就很难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应体现出典型性的特点。

(二)语用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这强调学习情境是为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服务的。这就意味着创设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把准语文学习情境的基本特点,避免无效的学习情境的产生,这样创设的学习情境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把握住学习情境的语用性特点,也就把握住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这对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三)驱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能驱动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怎样才能体现出学习情境的驱动性特点呢?首先要以驱动性的问题为基础,其次这些问题要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如情感真实、需要真实、评价真实等。只有这样的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并向下一个任务进发。以学习情境来驱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使语文学习过程更加聚焦,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完整性

语文新课标要求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并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指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要基于真实的学习生活、沟通交流的需要。在这种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要对接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能够与自己的学习或者生活关联起来,避免语言运用与学习情境脱离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从而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在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要认真研读教材,对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通盘考虑,力求完整与全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习情境的作用,体现学习情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价值。

二、明确任务群视域下学习情境的目标定位

把准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学习情境的基本特点后,教师要明确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定位,这样不仅能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指明方向,而且起到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一)基于课程标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情境创设,要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找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点、结合点,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这是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学习情境创设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由《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等组成。其中,单元课文都围绕着“童年生活”这一主题进行编排,习作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创设本单元的学习情境时,教师就要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对学习情境的创设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思考,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这样,使学生的生活与语文新课标、教材内容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创设出典型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学习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生活,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习内容变得可亲可感,促进语文课堂质量的提升。

(二)立足知识习得,促进能力提升

在语文新课标理念下,学习情境的创设应能最大限度地反映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课堂学习中的运用价值。学习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关联,能把知识与技能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真正提升与发展。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这是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认真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掌握情况。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看,学生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认知并不是一片空白。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掌握体会课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在创设本单元的学习情境时,教師要立足于学生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学习实际,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迁移运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这两种描写方式的表达效果。这样,能促进学生获得并迁移运用知识,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关注学生体验,促进学生发展

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深刻的感受与体验。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学习体验一般要经历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及实践应用四个阶段。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获得情感、态度的发展。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童话单元,在学习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来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教师可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读过安徒生的哪些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作品的风格特点是什么?你还喜欢哪些童话故事?把你喜欢的童话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个以分享与交流为主题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对童话的认知从肤浅走向深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设置的学习情境应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任务群视域下学习情境在课堂中的操作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学习情境创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习情境的作用。

(一)关注学情,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在学习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共性以及个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这样的学习情境:(1)制作玩具,写出一篇玩具制作指南的文章;(2)搜集太空方面的科普知识,制作一份太空知识方面的手抄报;(3)选择一个景点作为暑假出游的目的地,并设计好旅行的路线图。教师根据单元课文的特点,从整体出发,设置学习情境,既有助于学生对单元课文的整体把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起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立足单元,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统编语文教材是根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单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局部的情境要服从整体任务推进的需要,这样才能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对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感受、理解更加深刻。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想象单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教学时,教师结合单元的“双线”目标,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想象吗?能把你的想象与大家分享一下吗?”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说:“大家想象的内容很丰富,你们想象过地球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吗?在想象中你会变成什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将会对小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赞叹不已。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样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观照了学生已有的想象经验,而且与课文内容关联在一起,实现了单篇学习情境与单元整体学习情境的整合,对学生更好地沉入单元学习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灵活运用,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任務群学习情境中,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是因为其中一些因素会随着学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创设新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应对纷繁复杂信息的能力,促进语文课堂的精彩生成。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一个谈读书活动的单元,课文有古人谈读书、今人谈读书等。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以“读书交流”为主题的学习情境。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中外一些名人关于读书的言论;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谈谈目前人们对读书的看法;接着,让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提取有关读书的价值、意义的信息,谈谈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最后,让学生以“为什么而读书”谈谈自己的志向。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经历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等过程,要充分地动手动脑。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因需而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样的学习情境,充满挑战性,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愿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

(四)关注发展,处理好情境与成长的关系

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予以充分的关注,注重对学生必备品格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境价值,把握好情境与学生成长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创设 “我是中华神话传讲人”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我国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盘古的奉献精神、女娲的造福人类精神等。这样的学习形式,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真正发挥出学习情境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语文新课标理念下,对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与运用,教师要充分把握学习情境的基本特点,明确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定位,处理好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学习情境与各个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创设的学习情境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起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学习任务群创设情境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