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让数学课堂真正精彩演绎
2023-09-27刘唯
刘唯
[摘 要] 对话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对话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习得知识和积累数学思维经验,促进能力与思维的同步发展。研究者通过对多个课例的探索与分析,认为数学课堂的精彩演绎源于和谐的对话关系、对话深度的挖掘和丰富的对话形式。
[关键词] 对话教学;精彩演绎;数学课堂;思维
新课改风向标下,数学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或认知过程,而是“教” 与“学”相互沟通的“对话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在平等的互动和交流中激活课堂,让数学课堂快速升温,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话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对话中更好地习得知识和积累数学思维经验,促进能力与思维的同步发展,真正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实施对话教学的策略,促成课堂有效生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精彩演绎源于和谐的对话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服从,让数学课堂无法形成真正的对话交流关系,让课堂教学平淡无奇。在对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并不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也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在对话教学形式下,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和谐的对话关系既能引发学生对话的兴趣,又能为精彩课堂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平等,师生间形成和谐的对话关系,才能让学生在对话中激活数学思维,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案例1 有余数的除法
问题情境:妈妈摘了7个桃子,每2个裝1盘,可以装多少盘?
师:现在我们动手来分一分,请大家尝试操作。(学生投入操作)
师:可以将分的过程与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学生思考并写出想法)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的作品。
师:我们先来欣赏第一个作品。(教师展示“7÷2”的作品)
生1(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是我写的,我没写完。
师(微笑地鼓励):没关系,那你能和大家说一说没写完的原因吗?或者现在上来板演一下你的想法,可以吗?
生1(小声嘟囔):我想了一会,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写了。
师:生1能勇敢说出自己的不解之处,很好!那么其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也有相同的困惑呢?(学生纷纷举起手来)
师(拍了拍生1的肩膀):看来你大胆地将大家的困惑说出来了,非常好。那现在你就将你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不理解的地方我们一起探讨,如何?
生1:桃子一共是7个……
师:这里“÷2”是想表达什么?
生1:每2个装1盘。
师:装了几盘呢?
生1:装了3盘,剩下1个,我不知道得数该如何写。
师:嗯,那其他学生能不能帮他解决这个疑惑呢?
生2:我觉得可以写成“7÷2=3”,表示可以装3盘,剩余的1个我可以把它写在答语中。
师:可以这样吗?其他人有不同想法吗?
生3:我觉得应该写成“7÷2=3余1”,把剩余的1个写在后面。
师:一般情况下,余数应写在商的后面,并以省略号隔开。(教师板书正确书写方式)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能具体阐述吗?
生1:明白了,共有桃子7个,2个装1盘,可装3盘余1个,即可列出算式7÷2=3(盘)……1(个)
师:表述得非常简洁完整,真棒!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初次接触有余数除法的各种困惑实施对话教学,以轻松的对话氛围为精彩的课堂做好铺垫。这样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不仅让师生间的距离更加贴近,还为学生智慧思考做好准备;既让学生产生对话兴趣,又让学生生成思考动力。生1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表达,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的参与度,实现了思维的真正拔节,使数学学习真实有效。在这样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中,让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加彰显,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相吻合。
二、课堂精彩的演绎源于对话深度的挖掘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更加关注教学进度的推进和教学计划的完成。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急功近利地探寻正确答案,常常不断追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来扰乱学生的思考,一些教师甚至会在学生无法快速作答的情况下直接自问自答。显然,这样的对话教学缺乏深度,无法触及知识的深处,更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笔者认为,对话教学需以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为基础,以核心素养的形成为目标,通过探寻和研究知识本质来逐步挖掘对话深度,通过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解决问题来挖掘对话深度,从而让数学课堂演绎精彩。
案例2 旋转
课堂开始,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图1。
师:请大家观察图1,试着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运动的异同点。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请小组长记录学习结果。(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展讨论)
师:在热烈地讨论后,请每个小组分别汇报你们的想法吧。
生1:我们在讨论后认为这些图形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生2:我们组的想法和他们相似,我们认为是“围绕一个固定的轴旋转”。
生3:我们组认为是“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
师:那你们是否都认为这个点在中心呢?
生4:不,我觉得不一定。比如图1(3),这里收费站的挡车杆旋转的点并不在中心,而是在一端。
生5:我赞同生4的观点。
师:该点果真不在中心吗?(教师的反问引发了学生的疑问,学生陷入思考)
生6:若能旋转360度,这个点就在中心点。若不是,那就不在。
生7:我觉得图1(3)和图1(4)的点都在中心,若能360度旋转,那就是中心点。
生8:我赞同生7的观点。倘若秋千旋转360度,那人不是掉下来了吗?就是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让我们视觉上觉得不在中心点,实则是中心点。
师:数学中,这种将它们绕着旋转的点就是旋转中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师(拾级而上):相同点找到了,那不同点呢?你们有何发现?
生9:旋转的方向与角度不同。(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那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它们旋转的方向有何不同吗?
生10:例如图1(3),这个挡车杆先逆时针向上旋转,后顺时针向下旋转。
生11:图1(4)中的秋千也是先逆时针旋转后顺时针旋转的。
师:旋转方向各有不同,那旋转角度呢?
生12:图1(1)中风车旋转的是360度,图1(3)中挡车杆每次旋转90度。
生13:图1(2)中指针旋转的是360度,然而图1(4)中的秋千却不是。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得出,它们旋转方向不同,都有自己的方向。
生13:它们都有自身的旋转中心,且选择的角度各不相同,并都能旋转出一定角度。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以下问题:若想精准描述一个物体的旋转情况,需要描述哪几个方面?
生14: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
在对话教学中,问题的呈现和讨论的契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艺术性提问是激起学生探索兴趣的基础,适切的合作学习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情感和推进对话教学。以上教学中,教师通过适时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概括得出旋转的三大要素。对话教学的艺术在这节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主要源于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恰到好处的合作讨论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更加清晰而深入地认识旋转现象,让整个课堂的推进更流畅和更富有整体感。
三、精彩演绎源于丰富的对话形式
对话教学不仅需要展现师生对话,更需要体现生生交流。只有这样多维度的对话交流,才能让对话的形式更加丰富,让对话的过程更加深入,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获得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应不断丰富对话的形式,着重体现生生交流,给予学生倾听、表达、修正的机会,让课堂在多维度对话中变得精彩纷呈。
案例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为了让学生清楚地明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可用‘邻边×邻边’计算”,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师:在刚才移和拼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其面积不变。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将它拉成1个长方形,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教师高举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一步一步地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
生(齐):对。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思考现在它们的面积变了吗?同桌两人一组讨论,并试着利用刚才的方法进行解释。(教师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框架套在1张平行四边形纸片的一周,并慢慢将框架拉成1个长方形,如图2)
学生同桌两人一组进行讨论,有的小组不仅讨论积极,还进行了操作演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师:现在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眼神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1:我觉得不一样。当它被拉成一个长方形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与现在长方形的宽不同。
生2:我觉得它们周长一样。倘若拉成长方形,面积应该会变大。
生3:我觉得没有变化。
师:能具体说一说理由吗?
生3:大家看,我左手是已經变成长方形的外框,右手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纸片,我可以将这个纸片右边多出的一个三角形移到左边,那就也是一个长方形了,面积没有变化。(生3边解说边演示,其他学生则小声讨论)
生4:不对,若将这个纸片右边多出的三角形移至左边,可以清楚看到上面空出的一部分,显然长方形的面积更大一些。
生3:移动后四条边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周长也就不变,那面积自然不变。
生5:图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样吗?
生3:在这里是适用的。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将右边多余三角形移至左边来比较面积大小。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3)
师:你们看出什么了?
生6:之后的长方形面积比之前的平行四边形大……
师:上述探究得出的结论充分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可用‘邻边×邻边’计算”,你们理解了吗?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倘若教师仅仅维持开始的师生问答模式,学生脑海中则会深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面积不变”这一观点。在生生对话交流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怀疑和思考的时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恰当的引导,让大部分学生有了新的怀疑和发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进阶。尽管在探讨中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完全理解,但在后续的生生辩论中让所有学生对此处面积变化的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这里的对话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智慧迸发的过程,更是思维拔节的过程。这样的对话教学极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更好地实现了知识的建构。
总之,对话教学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话教学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合作中探索,在对话中感悟。对话教学因教师的设计而精彩,因学生的交流而精彩。想要精彩的对话教学,教师就要从和谐的对话关系着手,从对话深度的挖掘,从丰富的对话形式的展开,让学生在平等对话中彰显思维活力,让数学课堂因对话教学而精彩纷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深度和温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