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平版)》创刊始末
2023-09-27陈宇蛟
陈宇蛟
经过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已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的主力,实现全国解放已经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在这历史转折关头,古都北平第一张真正属于人民的报纸就此诞生,这就是《人民日报(北平版)》。1949年2月2日傍晚,“北平版”创刊号开始发售。报童的叫卖声传遍古城的大街小巷,市民们闻声而至,报纸很快被抢购一空。《人民日报(北平版)》书写了首都新闻事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及《人民日报(北平版)》,首先要从《人民日报》谈起。《人民日报》是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村创刊,报头由毛泽东题写,并一直沿用至今。
1948年12月,正当平津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接管平津的各项工作也被提上日程。12月1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共北平市委员会,“彭真为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为市委副书记、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市长”。同时,中共中央向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出命令,要求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北上先遣队,称作“统一编辑部”,准备随军进入平津接管国民党通讯社和报社。17日,人民解放军实现了对北平的战略合围,同时先遣队也于当日在石家庄完成集结,18日午后搭乘向北平前线运送粮食的大卡车出发。21日进驻北平以南的良乡,着手研究北平情况,学习党的城市政策,研究进城办报方案。良乡当时隶属河北省,已于12月14日解放,作为中共北平市委、北平市军管会进京“赶考”前的干部训练基地。
22日,彭真、叶剑英、赵振声(即李葆华,时任北平市委副书记)关于入城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向中共中央及华北局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认为北平报纸以定名为《人民日报(北平版)》为好”。自此《人民日报(北平版)》正式有了自己的“番号”。
《人民日报(北平版)》由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长赵毅敏兼任社长,范长江任总编辑,袁勃任副总编辑,马健民任秘书长,刘希龄任总编室主任。除抽调人员外,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通过北平地下党组织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挑选了20多位党员和进步青年,将他們送到良乡,参与筹办《人民日报(北平版)》和新华社北平分社的工作。报社成员均着军装,列入军管会编制。
在良乡期间,范长江、袁勃、李庄等同志组织新老采编人员学习党的城市政策和新闻业务,指导记者到已解放的长辛店、丰台、石景山等地的工厂和部队采访实习。范长江特别注重报纸内容的质量,同时也注重对记者的培养,他要求见报的消息和通讯,都要署上记者的名字。这样做,一是对报道的事实负责;二是可以进一步联系群众,受群众监督;三是为记者扬名,培养无产阶级的名记者。
1949年1月24日,先遣队从良乡开拔北上。先乘火车到长辛店,后换乘卡车,经卢沟桥到达北平西郊青龙桥附近,借住在程砚秋的别墅—“程家花园”。
由于入城接管事宜纷繁复杂,亟待解决的问题堆积如山,宣传工作又是重中之重,《人民日报(北平版)》作为中共北平市委的宣传窗口,在政权轮替的关键时刻如果出现差错将会产生难以挽回的消极影响。为确保报纸内容质量,市委领导决定《人民日报(北平版)》暂按每天四开两版出版。这个消息传回报社,编辑部的同志们却有了不同意见。在这历史转折关头,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北平,急切地想了解这里的消息。要想将北平的时政要闻及时、准确、全面地刊登出来,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遗漏地传递出去,仅仅只有两个版面是难以承载的。如果强行压缩会使形式及内容显得过于单薄,不符合《人民日报(北平版)》这样一个大城市党报的身份,在国内外会有不好的印象。建议应以每日出对开四版为好。30日,市委领导同志经认真研究最终同意报社意见,并要求做好明日进城接管及发刊的准备。同时为了支持报社的工作,彭真和赵毅敏临时作出一项重要决定,责成北平市委城工部立即向报社增调一批原地下党员中的新闻记者,最大限度地保证报刊质量。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解放,古都北平免于战火,以和平方式回到人民手中。当日,先遣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司令部入城接管防务的先头部队一同进城,这支新闻工作队是最早进城的非军事人员。范长江带队到王府井大街接管原国民党华北日报社,准备《人民日报(北平版)》出版工作。李庄带队到西长安街石碑胡同接管原国民党中央社北平分社,开办新华社北平分社,同时作为《人民日报(北平版)》的采访部。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接管防务,北平宣告解放
1949年2月2日,《人民日报(北平版)》创刊
接管人员到社内各处一一清点验收。原有一台1小时能印10万份报纸的大轮转印刷机,被原华北日报社社长张明炜在南逃之前下令毁坏。值得庆幸的是,在工人们的努力下保住的一台小轮转印刷机还能正常工作;一座排字房还能正常使用。虽然印力有限,但已能够满足发刊基本要求。
按报社原计划,《人民日报(北平版)》要在2月1日正式发刊,宣告北平已于1月31日完全解放。范长江一边安排专人做接管清查和安全保卫工作,一边组织人员全力投入报纸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此时,市委作出指示,要求“不必仓促上马”,而要先了解一下新的环境。市委书记彭真指出:时局急速变化之中,人们对许多涉及政策的问题非常敏感。事先准备的稿件,有些恐怕已经不再适用。要再做一番准备工作,再次修订一下发稿计划,以免忙中出错。因此,2月1日只编印了一期内部试版。按照市委要求,“北平版”全部版面内容均需经过彭真、叶剑英等市委领导同志的审定,市委领导为此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经过精心筹备,2月2日傍晚,《人民日报(北平版)》创刊号终于与读者见面了。《人民日报(北平版)》的核心成员是总社派出的先遣队,属于《人民日报》的一个分支。从组织关系来看,“北平版”接受总社领导;从日常编辑和稿件审批层面来说,又接受以彭真为书记的北平市委领导,实际上承担着北平市委机关报的任务。《人民日报(北平版)》每天出版发行大约7万份,创造了到那时为止北平报纸發行份数的最高纪录。报纸供不应求,报贩卖价常常超过定价数倍。
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总体搬迁至北平并发刊,按照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北平市委决定,《人民日报(北平版)》同日终刊,总计办刊41天。
“北平版”原班人员迁移到东四附近钱粮胡同已接管的国民党北平日报社旧址,编辑出版《北平解放报》,延续《人民日报(北平版)》的刊号,继续履行北平市委机关报的职责。随着全国解放形势的发展,为了给西南局调拨新闻干部,经中央组织部、华北局与北平市委协商,北平市委决定停办《北平解放报》,其干部基本上都调拨给西南局,《北平解放报》原有的任务,由《人民日报》以北平新闻专栏形式暂时顶替,待日后条件具备,市委再另行重新办报。7月31日,《北平解放报》终刊。报社的同志们响应组织号召,除了另有安排或有特殊情况的少数人员以外,都在袁勃、刘希龄等同志率领下赶赴西南局报到,跟随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原北平解放报社南下的同志们最终都去了昆明,成功开办了《云南日报》。
《人民日报(北平版)》虽然只短暂存在41天,但顺利完成了进京“赶考”答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北平版”,中共中央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稳定了军心民心;一系列评论文章揭露了帝国主义及蒋介石集团的反动本质;宣传的“北平方式”推动了尚在国统区徘徊的南京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他一切军事集团顺应大势、将功折罪,走向人民一边;同时号召北平人民为建设新北平而共同奋斗。
(责任编辑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