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安 以公共卫生研究助力健康中国

2023-09-27余玮

中华儿女 2023年9期
关键词:潘安队列公共卫生

余玮

潘 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杏林逢甘露,厚德沐春风。锐意进取,他是中国唯一代表担任柳叶刀肥胖委员会委员,参与全球肥胖预防政策制定,提升我国在该领域国际话语权。科技筑梦,长期探究预防重大慢病,为健康中国战略实现夯实基础。新冠抗疫,他发挥专业特长,奔走在联防联控和干预研究的第一线。精于践行,勇于创新,智于钻研,诚于奉献,盘石之安,彰显青年担当。

2023年7月14日,第二屆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潘安等10位来自全国的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潘安说,在青年一代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像钟南山院士这样的前辈们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榜样的力量让我们充满信心,勇毅前行。

接受采访时,这位慢性病流行病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坦言:“我们这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幸运的,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舞台上。我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和工作,2015年我决定回到国内。因为我切身感受到祖国这些年的巨变,特别是党和政府对于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对青年人才的信任,让我们青年一代有着更大的舞台去展示风采。”

小学和初中阶段,潘安都在江苏六合一个小镇的学校就读,学习成绩基本一直稳定在年级前三。中考时,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六合一中(现为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潘安出生在江苏南京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对我的学业不能提供指导,但他们教会了我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和努力拼搏的做事态度,默默地支持和尊重我的每一个决定”。

当年是先填志愿再高考。2000年高考前填志愿的时候,潘安请老师给自己一些建议,班主任很确定地对他说:“你是最没有悬念的,直接填南京大学就行了。”潘安又问老师自己该填哪个专业,老师给他分析说:“你的每一门课程都非常好,没有偏科,所以填哪个专业都可以。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南京大学的生物还是非常好的,你就填生物吧。”就这样,潘安的高考志愿在两问两答的2分钟之内就这么决定了。

这一年,潘安如愿考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他回忆,大学时候学习的是生物技术专业,“成绩并不是很突出,属于中游,当时也没有想过以后要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工作。所以,我要感谢这些年求学和工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导师、前辈、同事和同行,是他们对于医学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对于促进人类健康的追求,让我改变了人生目标,坚定了信念,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

2004年,潘安本科阶段快毕业的时候一直在踌躇以后该走向何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刚成立了营养科学研究所,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意识到慢性病防控会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于是,他在非常幸运的获得保研机会之后,选择来到中国科学院营养所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林旭研究员。“林旭研究员那时刚从美国回来,是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博士。在她的带领下我们从无到有建立实验室,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人群队列,研究营养状况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

潘安在研究生阶段也负责了多个糖尿病患者和代谢综合症人群的营养干预项目。这些都是自己以前没有接触和学习的内容。因此,他大量阅读外文书籍和文献,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泡在办公室里和研究现场。“虽然遇到了种种艰辛,但这些现场工作经历为我将来自己建立队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潘安扎实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跟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合作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潘安于2009年秋博士毕业后来到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师从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营养系主任Frank Hu教授开展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工作。

“那个时候,我对于流行病学也仅知皮毛,周围高手如云,而且我自己英文也不是很好,压力很大。刚到哈佛的时候,Hu教授跟我说,实验室之前有个德国来的博士后在两年时间里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的第一作者文章,但也有人两年可能只发表了一两篇文章。哈佛只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和舞台,如何表现完全看个人。我深知,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成功。在导师的支持下,我一方面去旁听了很多的课程,弥补我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开展了多个不同研究方向的数据分析工作,培养自己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能力。”

在潘安三年博士后工作结束的时候,Hu教授在潘安的欢送会上说:潘博士创造了我们系一个新的记录,三年发表了20多篇论文,还包括在JAMA等医学顶级杂志发表的论文。而潘安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在哈佛大学宽松而紧张的氛围中汲取了很多流行病学的知识,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事和朋友,更加坚定了我立志从事慢性病流行病学的决心。”

2012年,潘安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博导。在新加坡工作期间,他认识了很多的良师益友,特别是与许恩佩教授共同领导了新加坡华族队列研究的第三次随访工作,对近17000名华裔进行了入户调查,在既往的慢性病流行病学工作基础上开辟了健康老龄化的研究方向。潘安在这里各方面能力如基金申请、队列建设、教学、学生指导、国际合作和社会服务等,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随着中国对于队列研究的重视,特别是精准医学项目的开展,潘安觉得是时候回到祖国开展研究工作了。2015年4月,潘安获得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支持回国,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导。回国以来,潘安迅速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牵头建立了多个人群队列。“很荣幸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邬堂春教授的带领下,开始参与东风-同济队列的建设工作,我们团队也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个糖尿病专病队列和一个以妊娠期糖尿病为主的出生队列,过去几年我们在慢性病的病因预防和疾病预后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他和团队承担了一些重点项目,努力解决我国慢性病防控政策本土证据缺乏的“卡脖子”问题,力争攻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一些关键难题。

潘安说,回国后围绕肥胖、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开展了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而这些是自己在国外期间梦寐以求想做却很难有机会去实现的工作,这都离不开国家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以及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和信任。

2022年4月,39岁的潘安出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我将带领全院教师牢记育人使命,培养更多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服务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潘安表示,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将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为契机,加强与疾控和医院等卫生行业部门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和实践机制,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专业卓越”品格的领军研究型人才,更多具有“胜任岗位、奉献基层、一锤定音”能力的优秀实战型人才,以及具有“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潘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师德师风高尚,是学生心目中的“四有”好老师,业务能力精湛。近年来,潘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大需求,长期从事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新冠疫情等重大疾病防控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为中国乃至世界制订相关的临床管理指南和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了高级别和可信度高的科学证据。他主持过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荣获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树兰医学青年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等荣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杂志》等医学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连续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回首自己的求学和科研之路,潘安感触很深:“对于科研工作,要有不服输的信念,勇于承担挑战,并执著追求;对于科研方向,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于科研合作,要在务实合作的基础上,善于提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不跟风。大学生要珍惜现在的求学时光,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会自我学习的本领,更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学好,不要让自己在以后的岁月中后悔当时的选择。”

作为一名公共卫生领域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潘安表示,自己将不忘师者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持续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牢记医者使命,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注重发挥课堂、科研和实践育人功能,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努力做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我们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好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难题,通过科技创新让老百姓实现晚发病、少生病甚至不发病,为切实改善公众健康水平而不懈努力。”

面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慢性病防控重大需求,基于国内外多个大型前瞻性队列,潘安在这些疾病的病因和转归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中国乃至世界制定慢性病防控对策提供了高级别的科学证据。

体重和肥胖程度是人群健康的最基本生理参数之一,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热点。尽管在一般人群中肥胖显著增加了死亡风险,但在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多研究报道了相反的结果。潘安及团队利用大型新发糖尿病队列并严格控制混杂和调整偏倚等因素后,发现肥胖依然显著增加了糖尿病患者中的死亡风险,推翻了既往盛行的“肥胖悖论”。因此,合理控制体重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和过早死亡的最重要基础,这也是目前糖尿病临床管理指南中的核心推荐。

既往研究大多仅关注单次体重状态和结局的关联,忽视了体重在不同生命时期是动态变化的,例如“中年发福”现象非常普遍。潘安发现相较于体质指数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青年至中年时期体重增加(从非肥胖状态变至肥胖状态)显著增加了冠心病死亡和总死亡风险,而在中老年时期增重没有增加死亡风险,但体重减轻显著增加了死亡风险。他的研究提示预防增重和肥胖应“关口前移”,更关注青年至中年这一关键时期的体重变化。他揭示了成年后不同时期的体重变化和死亡的关系,系统确证并定量评估了生活方式对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延长预期寿命和促进健康公平的作用。

潘安还系统揭示了营养膳食和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例如,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均显著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戒烟短期内显著增加糖尿病风险,但长期则收益巨大。

201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红肉(摄入)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这可能颠覆了我们很多人的观感,从小吃到大的、最常见的肉类居然是“危险物”。红肉是指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世卫组织对于“红肉”的认知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而这个转变正是基于包括潘安在内的很多学者多年来不断深入的研究结果。潘安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时,通过队列研究,跟踪研究对象超过20多年的数据,发现了红肉摄入,特别是加工肉制品,显著增加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的重要证据。而且,西方高温炙烤等烹饪方式,相较于中国人群煮汤和小炒的烹饪方式,更加大了红肉的致慢病的危险。因此,潘安提醒:不吃加工肉制品,少吃红肉。

鉴于在肥胖等慢性病流行病学领域的突出学术成果,潘安受邀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柳叶刀肥胖委员会,与全球20余位权威专家分析和制订全球肥胖防控对策,首次提出肥胖、营养不良和气候变化“全球共疫”的新观点。中国人群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国民健康。潘安曾领衔撰写中国肥胖防控问题系列报告,相关成果为中国乃至世界肥胖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科学证据。潘安也参与了中国《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的修订,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受邀担任“柳叶刀临床肥胖诊断标准委员会”委员。

“很荣幸我作为中国代表担任柳叶刀肥胖委员会委员,参与制订全球肥胖防控对策,主持柳叶刀中国肥胖专辑,担任营养学权威期刊《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国地区首位副主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在国外工作时候所不敢想象的;这都得益于国家对医学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给我们归国青年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大的话语权。”潘安表示,不仅要把论文写在一流期刊上,更要牢记医者使命,把成果应用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中!

糖尿病已成为影响国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成人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已超过1/3。而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大血管(冠心病、脑卒中等)和微血管(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潘安所在的团队在过去几年开展了一系列糖尿病相关的暴露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工作,“未来我们将基于高质量前瞻性队列,利用系统生物学理念和多组学技术,结合健康医疗大数据,揭示从健康—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不同发展阶段的动态变化规律,阐明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机制,为制订更科学和精准的糖尿病防控对策以及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卫生领域研究成果应用和推广的主要方向是改变政策、标准和指南,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潘安的研究成果被多个国家和组织机构的膳食指南、糖尿病防控指南、心血管病防控指南等所引用作为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例如多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等。此外,多篇文章被F1000推荐。他曾参与到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中,切实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潘安主动承担科研任务,参与了多个相关课题,例如建立新冠患者队列、评估与新冠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发挥流行病学专业特长,分析了武汉市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揭示了不断完善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和联防联控对于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和全球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具有重要时效性的科学依据。同时,与国药集团等单位合作,首次汇报了国药新冠灭活疫苗在1/2期临床干预研究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以及在3期临床干预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灭活疫苗的批准上市和广泛使用提供了科学证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 陈晰

猜你喜欢

潘安队列公共卫生
《夏天》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队列里的小秘密
基于多队列切换的SDN拥塞控制*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在队列里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丰田加速驶入自动驾驶队列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