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与应收账款的会计管理
2023-09-27王艳晓
王艳晓
(唐山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唐山 063100)
引 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由此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市场资源,使其业务总量得到不断增长,而企业的各项合同自然也在随之增加,并且受到市场运营机制的影响,企业的在外应收账款也在同时不断累积。在这一背景下,会计人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自然需要重点加强管理工作,以确保能够有效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管,进而为其创造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因此,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合同管理与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形成正确认识,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从而能够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一、企业合同与应收账款的管理内容
(一)合同管理
“合同”是指企业与客户之间确定商贸关系的一种文件协议,其本身具有强大的法律效力,并对双方在经济往来中的行为有着明确的规范作用。因此,合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合同评审
合同评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与客户之间签订的合同内容合理、合法、科学、规范。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需要有会计人员协同企业的业务人员共同形成合同评审小组,整体结构可划分为合同经理、财务总监、业务主管、会计总监及总工程师,以此对合同方案进行全面审查,并及时发现其中漏洞,以便于保证合同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2.合同签订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来进一步协商、完善合同条款,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业务和债权的追回条件,同时商讨以更为合理的方式帮助合同双方转移经济风险,并在这一过程中明确各类款项的支付时间、方式等,以此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
3.动态监控
动态监控是指会计人员在合同正式执行之前,需要企业的业务部门明确合同款项中的薄弱环节,以便于能够有效制定预防措施,避免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合同纠纷;同时还需要结合合同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对企业的成长目标采取一定的纠偏措施,确保能够更加稳定地执行合同要求,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二)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主要是生产企业与客户协商的具体结算款项。这其中不仅包括企业生产期间垫支的材料费、人工费及运输费等,同时还会涉及因承揽业务而产生的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相关内容。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业务活动中,由于生产周期较长,生产企业不仅要承担前期大部分的成本费用,还需要与客户之间采用分期交付与结算的形式来开展业务。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交付”与“客户结算”经常会产生时间差,便会导致应收账款的产生。
对于企业而言,前期生产所垫支的成本,除了一部分自有流动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市场融资产生。因此,由“应收账款”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便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会计人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及时为企业收回各方面的应收账款,否则不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还会因坏账、死账的形成,导致企业承担额外的损失,如差旅、诉讼、人工,以及融资期间需要承担的利息费用等,由此将会造成企业承担巨大的运营风险。
二、企业合同与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用评估工作不足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业务合同”往往便是考核部门工作业绩的直观标准之一。这一情况使得企业的业务部门一味追求合同数量,但是却没有同步关注合同质量,因此便极易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叠加。
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会计人员虽然可以通过查询客户信用等级的方式来有效规避合同中的一些风险。但是由于企业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并且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调查常常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个别业务部门为了保证订单数量,常常会忽视对客户的信用与经济状况评估,而选择直接签订合同协议。这样的方式使得企业在处理应收账款时,常常会遇到无法及时足额回收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世界城市的概念最早由杰德斯提出,指的是在世界商业活动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城市[9]。20世纪80年代,霍尔、弗里德曼、沙森、梅耶等人界定了世界城市的基本内涵与职能,21世纪初,泰勒、卡斯特尔斯、史密斯等人则从城市网络视角来研究和认识世界城市。
(二)合同管理效率低下
合同是企业参与市场经济互动的行为规范与制度保障,并维护合同协议双方的共同利益。因此,在企业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合同管理需要保持全过程、持续化、动态化的推进,以确保企业在履行合同义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利保障,避免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个别会计人员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只是将目光集中到合同签订前期,对于合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却没有形成足够重视,由此导致企业在实际生产或提供服务期间,经常会由于管理疏忽而产生各类损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工生产过程,由于原材料延迟或是设备故障,可能会导致无法按时履行合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根据合同文件进行协商或是沟通,可能会造成企业无法及时、足额拿回应收账款,甚至会损失部分履约金。
第二,当客户或合作企业没有按照合同协议,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固定方式进行结算时,由于会计人员没有及时介入并采取风险转移措施,可能会造成企业承担额外损失,如前期融资所产生的高额利息等,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行状况。
第三,对合同文件保管不当,业务开展期间的一些后续追加条款没有及时更新,仅仅通过口头协议或不规范文件的形式达成,容易造成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追讨困难。
(三)应收账款管理不及时
除了合同管理效率低下,企业会计人员在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疏忽,具体表现为在考核部门绩效的过程中忽略了“回款”这一关键因素;缺乏应收账款常态化管理机制;没有指定相应的收账制度;没有及时展开应收账款账龄分析;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等等。以上情况的存在,使得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数据信息来对企业应收账款情况进行分析,如根据账龄分析进行收账监督等,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会计人员在合同管理方面的工作建议
(一)加强信息建设
企业的运营、生产、财务工作,通常分属于企业的不同部门。这一情况导致会计人员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信息沟通不及时的情况,从而使会计人员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造成了严重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企业需要重点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以便于能够将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达成业财数据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进而使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并设立成熟的指标体系来进行合同风险评估,避免由于生产行为造成的企业应收账款无法及时、足额回收。
例如,企业在开展对外业务的过程中,可以将客户管理(CRM)系统引入自身的财务系统当中,其最大的应用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进行对接,将客户合同与具体订单编号联系在一起,会计人员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掌握订单的采购、组装、发货信息,并通过各项财务指标的设置,评估当前订单的生产状态。一旦其质量、进度等生产数据临近“黄线指标”,就会立刻对会计人员进行预警,使其能够及时干预并调整生产方案,从而确保能够完全按照合同协议来进行生产。
(二)转移合同风险
例如,会计人员在协助企业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减少企业无法收回应收账款的风险。例如,在合同中明确签订企业进行“应收账款抵借或让售”的条件,确保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及时、足额追回应收账款时,可以通过将应收账款转移给第三方的形式来避免自身受到经济损失,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除此之外,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会计人员还需要与买方企业就产品或服务的交接、运输、结算等关键内容进行协商,明确交易各个环节中的责任归属及各自义务,确保在业务开展期间能够合法保障企业的各项权益,并有效规避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
(三)将合同管理纳入企业制度考核体系
企业还需要将“合同管理”纳入企业的制度考核当中,以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作为合同管理的参照标准来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制定指标体系的方式来对企业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确保业务部门能够规范签订合同协议,并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来开展生产服务,从而提高合同监管力度。
例如,会计人员在针对企业内部开展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不单纯以合同签订数量作为指标,而是同时考虑合同的执行情况及应收账款的累积数量,并以账龄和客户信用等级作为标准,对每一笔应收账款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一旦超过了风险预警线,则不仅要对部门负责人及合同签订人进行惩处,同时还需要立刻对账目进行处理。此外,企业需要设置“追偿奖励制度”,对于每一笔能够顺利收回的应收账款,给予相关负责人一定的绩效提成,从而做到奖惩有制、有据可依,并全面提高企业合同管理力度。
四、会计人员在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中的建议
(一)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
客户信用评估是开展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关键措施,在合同正式签订前或签订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全程收集有关客户信用状况的相关资料,并且为了能够节约时间成本,需要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来展开信用调查工作。例如,通过线上调查的方式,从财税部门、信用评估机构、工商管理部门、银行、消费者协会等网站中收集有关客户的信用资料,并了解其当前的财务报表。同时,在合同签订期间,也需要采取线下走访的方式直接与客户进行接触,以确保能够完整保留客户资料,并对合同签订起到足够的参考作用。
随后,会计人员可以采用“5C”系统来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将其资料存储在企业的CRM 系统中,以此作为合同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的工作依据,并通过各种手段来将企业的业务风险降至最低。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首先,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收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应收账款信息,并将这些数据资料整合在一起,作为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更新的重要依据,主要参照标准为欠款金额数量、资金延误期限、账龄及结算进度等,根据这些具体指标来整体评估应收账款的风险等级。对于一些信用等级过低且已经超过风险预警线的客户,会计人员需要及时进行提醒,并科学地开展催款工作。
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根据客户群体的合同金额、信用等级、合同类型、经济状况来建立对应的账龄台账,以便于能够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
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还需要对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动态关注,分析企业的平均收账期与资金周转期是否合理,从而确保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相关管理事项进行科学评价。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会计人员在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后处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欠款情况来灵活调整工作方法,以确保能够收获理想的工作效果。
例如,一部分欠款企业仍然具备发展实力,但是暂时遭遇到资金周转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可以借助企业的社会资源,为其提供一定的销路及业务,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流动资金,从而在欠款单位恢复运转之后再收回对应款项,并进行债权重整;而对于一些已经面临破产的客户,会计人员则需要根据合同来执行法律程序,以确保能够在欠款单位进行破产清算时,尽可能为企业自身挽回损失。
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还需要定期针对业务部门开展专项审计,根据部门的绩效考评及货款回收计划完成情况来设置部门“应收账款赊销额度”,避免业务部门一味追求业绩而忽略了合同管理。同时,秉持“谁销售谁收款”原则,将部门的货款回收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之中。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企业合同与应收账款的管理内容进行了说明,并在结合其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会计人员应加强监管,并采用制度与技术并行的方式来全面提升企业的合同与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并有效促进业财之间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