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广东省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调查

2023-09-26宋先红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稿源选题栏目

宋先红

(肇庆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 肇庆 526061)

1 引言

我国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1],在国内期刊群里,在核心期刊成为职称评审、科研奖励、项目申报等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已被普遍接受和承认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的现状和发展可谓内外交困.在外是由于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的高度趋同性导致地方高校学报栏目设置和刊文内容的严重同质化,即所谓的“千刊一面”,栏目的“全、散、弱、小”进一步导致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力薄弱,在期刊评价体系中与核心期刊存在巨大的数据鸿沟.在内由于学报的影响力和学校体制机制等原因,学报和学校教学、科研单位联系不紧密,双方互不了解彼此的工作机制和需求,没有形成双向联动赋能的机制,既不能满足教师发“核心”的实际需求,也无法全面、充分体现学校科研和教学状况,地位尴尬.而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地方高校学报在本单位内地位边缘化和本行业内层次不高以及高校学报体制比较僵化等原因导致学报编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无法得到彰显,严重的还会导致职业倦怠和价值感缺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部门和很多地方高校学报都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学术期刊学会试图从政策和方向上对高校学报予以指导和支持,一方面颁发一系列的文件,如《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2]、《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4]等,从宏观上廓清学术期刊、学术评价的性质和作用,为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高校学报的评价等级和影响力焦虑,又从职业的角度认可了学报编辑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出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增强高校出版队伍的事业心、归属感和忠诚度”[5].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学科属性、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在客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推进高校社科学报名栏建设,提高我国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水平,突出高校社科学报的品牌效应,带动高校社科学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7]、《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8]、《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9]等文件,为高校学报提高影响力的具体做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施方案,随后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学会和中国科技期刊协会等行业组织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评优方案,鼓励地方高校学报积极办刊、创造性地办刊.

在此背景下,高校学报取得了系列的办刊成绩.一是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的“名栏工程”建设,迄今选出3批共65家高校社科类期刊的名栏,其中8家成功升级为教育部名刊.二是少数有力量、有基础、有特色的高校学报转型为专业学术期刊,如《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更名为《军事体育学报》,《成都教育学院学报》更名为《教育与教学研究》等.但是由于期刊评价或栏目评选本身的体系特点和地方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涉及的问题颇多,不可能所有的学报为了成为名刊而都转型为专业期刊,因此绝大部分学报都是通过建设特色栏目来提升学报的影响力,且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例如,在3批共65个教育部名栏中有18个非核心期刊,其中大部分是地方高校学报,如《滨州学院学报》的“孙子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的“廉政论坛”、《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的“船山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民办高等教育”等.其他很多没有入选教育部“名栏”的地方高校学报也都在依托地方历史文化、所在院校特色学科打造特色栏目,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黄山学院学报》的“旅游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中国知识体系问题研究”“中国学派”等专栏、《滁州学院学报》的“皖东文化研究”、《莆田学院学报》的“妈祖文化”、《蚌埠学院学报》的“淮河文化”等.

但在上述成绩中,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教育部“名栏工程”建设中,3 批共选出65 家名栏,“4种类型(注:三类核心、双核心、单核心、普通期刊)分布的总比例为35∶7∶5∶18……名栏的选拔有从核心期刊往普通期刊偏移的趋势,但核心期刊仍占主流……相较之下,普通期刊的名栏建设之路更为艰难”[10].这说明特色栏目的建设从客观上与高校学报的母体高校层次、办刊实力、稿源优势等有密切的关系,普通期刊的特色栏目建设任重道远.呙艳妮在对湖南省10种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的特色栏目建设做了调查后,得出“一些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刊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相对较低,特色栏目对学报办刊质量提升、学术影响力扩大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对地方高校相关学科支撑度不够高”[11]的结论.其实,不只是这10种地方学报在特色栏目建设中独有的现象,大多数普通地方高校学报都存在“栏目特色化与综合化的较量”“栏目稳定性与热点时效性的抗衡”“栏目稿源数量与质量的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与特色栏目影响力问题、栏目是否能与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双向赋能的问题一起构成了特色栏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基于此,我们对广东省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建设做了一个调查,试图回答: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总体情况如何?最合适的特色栏目选题有哪些?怎样才能做到特色栏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广东省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现状的调查

2.1 广东省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总体情况

如果按照通常的隶属关系来定义地方高校的话,广东省一共有34所省属公办院校,我们通过查阅这34所学校的学报官网和知网上的有关数据,了解一下这些学报的总体等级和特色栏目建设情况.统计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广东省地方高校期刊情况概览

表2 广东省非核心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概览

2.2 广东省地方高校非核心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现状

表2主要展示了广东省地方高校普通/非核心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具体情况.

本研究根据《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中关于特色栏目建设的要求“栏目能依托所在学校优势学科(如重点研究基地或重点学科)和历史传统、有4年以上的栏目历史、总发文量在80篇以上”,以在建特色栏目的广东省地方高校学报为调查对象,以5年和10年两个时间段来考察这些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情况,得出这些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现状和问题.除了5年考察时间段是题中应有之义,之所以将10年也作为一个考察时间段,是因为特色栏目建设的全国性启动时间在2004年左右,有些学报比较早就在特色栏目建设方面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统计发现,综合性地方高校学报和地方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倾向于建设特色栏目.在现行的核心期刊评价方法中,以计量学方法为主,综合性期刊不占优势,而社科版学报也因为国际化标准化程度相对低、内容驳杂,再加上上述学校平台的原因,综合性地方高校学报和地方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只能将特色栏目建设作为自己的创新方式和打破“小、散、全”的方式.从表2可以看出,这些特色栏目建设有以下特点:一,特色栏目主要类型有: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区域研究、特色学科研究、问题导向研究、热点问题研究等几类.地方文化研究和区域研究是其中的大类,上述17个特色栏目中有8个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广府文化研究、泛韩江文化研究、侨乡文化研究、岭南文化研究、西江历史文化研究、东江文化研究、潮学研究、客家学研究)、3个区域研究(东莞研究、环北部湾研究、惠州研究).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性文化和区域多具有本地性,容易形成特色,是特色栏目建设最主要的抓手;二是文化和区域的包容性强,涵盖面广,几乎能囊括所有与地方性有关的研究文章,可以从量的方面为特色栏目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客家学和潮学虽然没有冠以“文化”的名称,但其实质还是以客家文化和潮文化为核心,因此也与文化有很强的关联性,涵盖面也很广.二,以本校优势学科或专业方向为特色栏目的少.仅有韶关学院学报以“编辑学”这一学科/专业为特色栏目,这与韶关学院学报的办刊历史有很强的关联性,韶关学院前编辑部主任李明山编审是编辑史学研究的专家,所以他们不仅自己编辑学研究做得好,也很关注编辑学研究这一块.三,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栏目建设成绩斐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两个特色栏目“廉政论坛”和“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以问题研究为中心,具有跨学科特点,栏目建设效果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廉政论坛”近10年和近5年年均刊文都在10篇以上,且其“廉政论坛”“灾害风险”栏目近10年篇均引用次数都超过了2次.“廉政论坛”和其他核心期刊的栏目一起成为教育部名栏的确当之无愧.另外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岭南师范学院的“新师范研究”特色栏目建设,其建设时间迄今虽然只有4 年,但是总计刊文43 篇,年均刊发量在10 篇以上,总引用次数达到了81 次(因为引用总是略有滞后,所以引用量很可能有上升的趋势).

由此可见,地方文化和区域研究因为其“特色”容易成为特色栏目建设的选题,但是也可能正因为其“特”不可能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关注的人较少,引用量也上不去,不容易为学报带来很大的影响力.而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栏目如果选题够好,则因为其跨学科特点而易于创新,建设得力的话,更容易出成果.

3 关于地方高校特色栏目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

从上面对广东省地方高校学报非核心期刊的特色栏目建设的调查可以看出,尽管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学报都有建设特色栏目的意愿和行动,但是收效却很不一样,这就很自然地引发我们的思考:如何能够有效建设特色栏目即做到特色栏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 地方高校特色栏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

3.1.1 编辑成效:建设时长和刊文数量

上文已经说到过,特色栏目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地方高校学报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这种“全、散、弱、小”困境而做的努力,实际上就是地方学报不能转型为专业期刊但又努力向专业期刊看齐的做法,因此最能体现特色栏目之“特”的就是肉眼可见的形式特点即时长和数量.时间短、刊文数量少是无论如何不能体现栏目特色的.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入选名栏的条件中关于量的硬性规定之一就是:有4年以上的栏目历史、总发文量在80篇以上.这两者应该是同时并存的,因为特色栏目的选题应该与专业学术期刊的专业类似,应该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且存在创新可能的对社会或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的选题,不然只能是流行的、容易过时、无法彰显其特色所在的话题.从上面的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能够达到“4年以上”的栏目历史的特色栏目不少,但是能够坚持“总发文量80篇以上”的在近10年统计时段中的很多,但在近5年统计时段中的却不多.这里面的问题很复杂,每个栏目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单纯用量的积累并不能完全说明特色栏目的实效,因此在衡量特色栏目建设标准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其学术影响.

太阳能制冷系统设备具有手动调试和自动运行两种工作模式。设备上电后触摸屏进入调试模式,用于调试系统中所有电机的状态是否正常,是否按照要求运行。待所有电机调试完成后,方可进入到自动运行模式,开始运行集热系统和制冷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制冷。

3.1.2 学术影响:转载、引用次数

同样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9]的通知中,在“质”的要求方面,除了栏目的政治思想条件(这是社科栏目毋庸置疑的最基本的条件),还有学术条件.其中,最容易看出的即量化的学术条件——转载量.《方案》中明确提出,“有相当数量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所转载”[9].一般而言,转载的时效性较强,一般在1 年之内,所以我们还可以参看时效较长的引用数据.本研究认为,引用、转载次数是特色栏目学术影响最直观、最简便的衡量标准.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地方文化类特色栏目是特色栏目建设中最容易选择、也最能体现地方高校特色的栏目,但是其刊载文章的引用率却不高,这跟地方文化特色栏目的选题小众、地域性强、关注人数较少有很强的关联性,因而也很难成为研究热点,除非地方特色栏目的选题同时是国家、国际级的重点人物研究或学术热点,如“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孙子研究”“船山研究”等.相比之下,以合适的问题研究作为选题,更容易得到较高的引用率和转载率,也更容易形成较大的学术影响,如《广州大学学报》的“廉政论坛”、《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民办高等教育”、《黄山学院学报》的“旅游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中国知识体系问题研究”等专栏.

因此,本研究认为,从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建设的角度出发,合适选题的选定是特色栏目建设的重点和起点,从衡量标准来进行倒推,我们应该放弃以往的以地方特色栏目建设中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导向,以研究问题的导向出发,选择更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更容易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作为栏目选题.这样的栏目建设更能做到上述量的积累和质的保证.

3.2 地方高校特色栏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作为普通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者,我们既要对自己所在的期刊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地方高校学报不能进入核心期刊目录,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它的确曾经起到促进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作用,目前它也仍是地方高校教师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的重要平台”[12],又“无须妄自菲薄,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努力提高期刊的质量,包括学报的学术质量、政治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12].从目前的形式来看,特色期刊的建设确实是普通地方高校学报办刊的突围之道,很多学者对普通地方高校学报如何建设特色栏目都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10,13-14],但是我们认为,只有注重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特色栏目的建设初衷——提高学报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思考[15].

3.2.1 深入调研,找准合适研究“问题”,留住校内优质稿源

留住校内优质稿源,既是地方高校学报办刊的初衷[16],也是其办刊的重要倚重.如果特色栏目的选题“问题”来自本校科研,那么栏目不仅因作者容易联系、而且因形成与本校科研双向赋能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虽然现行的期刊评价和职称评审办法客观上是把校内优质稿源“推”出去的重要因素,但是“近水楼台”的距离优势也能留下一些优质稿,而且只要有诚意征稿,还是能得到一些优质稿件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上强调“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科学论证,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17],因此深入调研是为特色栏目建设找准合适研究“问题”、选中合适栏目选题的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办法.

(1)下沉到学校二级学院,熟悉掌握校内优势学科研究状况

一般而言,普通地方高校学报编辑人员有限,不可能做到每个学科都有专门的编辑人员,也不可能做到每个编辑人员都能做到学者化或者深入了解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科研现状,因此下沉到各二级学院,掌握各二级学院科研人员情况、优势学科研究进展和科研热点,是建设特色栏目要走的第一步.

(2)积极联系学校各研究中心

在很多情况下,各高校的研究中心一般都是由多个学科专家组建的智库中心,其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各具特色,极易成为特色栏目选题的来源.如在上文中提到影响力很大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廉政论坛”,就依托了广州大学研究机构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同样,广州大学“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也为其“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特色栏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整合调研结果,提炼“问题”,创建校内作者群

以这些调研结果为基础,才能整合校内的科研资源,提炼出容易有创新、容易出成果、不拘囿于单个学院或学科的研究“问题”,精心打磨,使之成为合适的特色栏目选题,这是特色栏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选题拟好之后,我们可以把与该“问题”相关的校内作者组建一个群,向他们发征稿启事,诚意征稿.这既是很好的征稿途径,也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校内跨学科融合、为学校科研赋能.

3.2.2 全员努力,争取学校大力支持,积极拓展校外优质稿源

闭门办刊、坐等来稿的办刊方式注定不能引来优质稿源,更无法提高期刊对外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争取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学校平台的层面获取栏目建设的专家、作者和稿件的资源.

(1)积极参加、协办、承办与选题相关的学科会议,获得校外优质稿源

学术会议是能够让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发生学术思想碰撞的重要组织形式,所以参加、协办、承办与选题相关的学科会议,可以让编辑人员得以认识很多研究专家,是获取研究资讯和稿源的重要途径.仍以广州大学学报为例.广州大学2019年主办新时代灾害治理暨“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专栏建设研讨会,“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粤科标准化研究院等34个单位的56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新时代灾害治理与公共安全问题”[18].2022年11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协办第五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暨“面向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学科与实务”,“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60多家单位廉政研究理论界和纪检监察实务界专家学者,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19].这样的会议活动对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色栏目的建设大有裨益.

参加会议可以认识、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和重点研究专家,在征稿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而协办、承办学术会议则是从学校层面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可以让与会专家看到学校对学术研究、学报的重视,无疑是获得研究专家最好支持的途径,即既可以得到研究专家在审稿方面的支持,又可以得到他们在稿源上的支持.

(1)延请权威学者做栏目主持人,吸引优质稿源

不得不承认,在师资力量和研究能力方面,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单单从征稿的角度来讲,权威学者本身就因其在学术上的影响力而自带稿源的吸引力.地方高校学报为了办好特色栏目,聘请选题方向的权威学者做栏目主持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栏目带来不错的稿源,甚至为后期栏目的影响力扩大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就是这样做的,且效果不错.

(2)形成以特色栏目为中心的机动办刊体制,坚持特色栏目建设的延续性

很多地方高校学报办刊体制一般是实行栏目责任编辑制,即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由同一个编辑固定地负责某一特定学科的栏目,完成该学科的收稿、初审、送审、编辑、校对一系列的工作,特色栏目一般也固定地由某个编辑负责.这个办刊体制责任明晰,工作效率较高,但是却不太利于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如上所言,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栏目选题是问题导向的选题,也通常是跨学科的问题,需要多个学科从征稿到组栏等方面协作,原来的固定栏目编辑负责制下的单个编辑很难支撑特色栏目的建设.其次,编辑部人员通常也是流动的,无论从编辑部负责人到特色栏目的负责人,都存在变动的可能,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作为一种常设的机制固定下来,才能实现上述时间的持续、量的积累和质的保证.

总而言之,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是学校、学报集体的事业,从上需要得到学校层面的支持,在下需要所有编辑部同仁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特色栏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在目前的办刊条件下,特色栏目建设仍然是地方高校学报提升影响力、提高办刊质量、支持学校学科建设、科研建设的唯一且最重要的途径,其中特色栏目的选题、稿源、与校内学科建设的互动也仍然是特色栏目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克服这些难题,就是要找到地方高校特色栏目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径.只有在定好特色栏目建设可持续发展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对标找出可行的栏目,然后集全校、全编辑部的力量来打造、建设特色栏目,才能达到学校学科、学术建设和学报建设的向赋能的目的,才能走出一条学术期刊建设、个人职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稿源选题栏目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关于栏目的要求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