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反骨仔:8张进贡黄牛票是赝品

2023-09-26彦卓

知音(月末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闻部

彦卓

初入职场,林小宇仗着初生牛犊的勇气,公开和领导叫板。可当所谓的“真相”展露,他感觉到的是一种“黏稠的异物感”,那只是复杂人际关系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真相而已。

初涉职场:与“老油条”主任结下梁子

2007年,林小宇从北广毕业后,顺利考进外省一家电视台做记者。当时,电视台一共招了五个,只有林小宇一个是凭本事正儿八经考进去的,而且还有编制。

进台前半年,新人都要跟“师父”。跟到一个好师父,就等于卡住了一個好位置。台里最吃香的几个口,时政口、经济口、文体口、通联部。

眼见跟林小宇一起进来的那四个,都被师父分别领走,唯独林小宇落了单。林小宇琢磨了半天,跑去问侯主任。听林小宇说明来意后,侯主任意味深长地笑了。

“这个事你就不能问我了。其他几个新人怎么有人愿意带,唯独你没有,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啊!”

台里见习记者的分配,都是他一手安排。这明显是话里有话。看林小宇半天没反应,他看着手表问:“中午饭吃了吗?”

这意思林小宇懂,是暗示要请吃饭。林小宇没想惯着他,便说:“主任要请我吃饭?您太客气了,下次吧,我还没忙完。”

这显然得罪了侯主任。下午,他就给林小宇安排了一个“师父”,但不是跑口的记者,而是后期听打“同期声”的师父,一个辅助工,老黄。

那个年代,采访回来的“同期声”都要人工听打。通常,记者采访回来,录了半个小时的“同期声”,听打要耗费2-3个小时。而最后用到新闻里的话,可能只有一两句。

新闻记者通常会自己听打“同期声”,或者交给徒弟、实习生去做。但专题部的访谈类节目,一期下来有几个小时的内容,就会丢给像老黄这样的辅助工去做。

辅助工,就是台里没有正规编制的临时工。虽说是临时工,但老黄在台里的时间比很多人都长,是因为卡在学历和没有“后台”上,十几年都没有转正。

“你是正规编制进来,却跟着我干杂活,侯主任是在拿捏你呢!”老黄说了句实话。

林小宇回悟过来。刚入职的时候,侯主任不相信林小宇没背景,曾几番试探,发现林小宇并没有受到明显优待后,态度自然变得微妙。

现在,他是派林小宇干杂活来了。但林小宇并不在意,先从基本功练起,没毛病。

林小宇认真跟着老黄练听打“同期声”,速度练到飞快,一个小时的素材,林小宇能做到1:1时间听打完。

有一天,林小宇在帮老黄听打一段素材的时候,发现个怪事。侯主任丢给老黄的一段素材,3个多小时,本不是老黄的活。那是一段市领导的讲话录音。原来,录音是早上时政口记者去采的,结果跟组的新人见习记者把通稿给弄丢了。他们不敢再去问市新闻处的领导要,只能把会议录音拿回来,整理内容写稿件。

这个见习记者就是和林小宇一起进来的齐明。齐明他爸是市里知名的企业家,侯主任巴结得要紧,就把这累活派给了老黄。

了解清楚后,林小宇拿起那两盘带子,一路带风就去了办公区。

“啪”的一声,林小宇将两盘带子放在齐明的桌上,提高了嗓门:“齐明,这两盘带子3个多小时,我和老黄实在没空听。我们还有陈主编的节目,他赶着要。要不,你自己听吧,别误了晚上的直播。”

格子间里,一个个脑袋抬了起来。齐明脸囧得通红,不吭声。一旁的侯主任见林小宇搬出陈主编,也不好说什么。陈主编是台里的首席编辑,论级别要比他高半级。

“林小宇,办公室里这么大声干吗。你俩进来。”侯主任虎着脸,但声音明显弱下来。

林小宇看向齐明,心想,就他那听打“同期声”的速度,晚上直播肯定要开天窗。

在办公室,侯主任挠了半天头,十分为难地说:“算了,我给新闻处那边打个电话,再要一份通稿,齐明你去拿吧。”齐明一听,立马喜上眉梢,溜出去了。

然后,侯主任先给新闻处打电话,结果,电话那头的处长把他说了一通。挂了电话,他抬头发现林小宇还杵在那儿,更不爽了。

“林小宇,领导交代的事情,必然有其用意,你那么大声嚷嚷,是要说给谁看啊?”要说给谁看?林小宇还真没想过。他就是觉得这事不公平。

这时,陈主编敲门进来。他已经从老黄那儿了解了事情经过。陈主编拍拍林小宇的肩膀,冲侯主任说:“让小林来帮我几天,做那个非遗的专题片。刚巧我那个编导老婆生孩子,请了几天假。”

侯主任不便再说什么。林小宇自然跟侯主任结了梁子。

林小宇跟着陈主编的团队,拍了一个非遗传人的专题片。刚做完成片,又被侯主任叫回去。毕竟,林小宇的编制在新闻部。回到新闻部之后,侯主任给林小宇安排了一个真正的师父,飞哥。

不是滋味:那些人尽皆知的潜规则

飞哥整天穿一身机车装,骑着超酷的黑色雅马哈来上班,是个侯主任都不太管得住的人,负责跑“突发新闻”。有传言是侯主任为了整飞哥,专门给他设了这个岗。不过,飞哥并不抱怨,一干就是5年。市里面只要发生车祸、火灾、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飞哥都要第一时间赶过去。

显然,侯主任这是“合并同类项”,把林小宇和飞哥两个刺头绑在一起了。

一天夜里,林小宇在台里值班,凌晨三点,飞哥的电话把林小宇惊醒。“你去我桌上拿两块电池,然后来滨江大桥桥口,快!”

林小宇拿上电池,打车来到滨江大桥,只见一片警灯闪烁。还没缓过神来,就看见飞哥提着摄像机,小跑着来到林小宇面前,拿起林小宇手中的电池,娴熟地换上,又冲回去。

林小宇跟过去,了解到一个小时前,一辆黑色轿车,冲出了大桥,坠入江底,现场正在打捞。

“出过镜吗?”飞哥问。

林小宇摇头。只见,飞哥从背包里拿出一根话筒,套上防风罩,递给林小宇。“一会你上去,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那是林小宇工作后第一次采访,第一次出镜,整个过程都是蒙的。回台里之后,为了赶《午间新闻》,他们只有2个小时的时间。

飞哥让林小宇写主播导语,他剪素材。因为林小宇录了“现场口播”,所以这条新闻不用等播音员配音,可以直接上。

这一次,林小宇发现飞哥的剪辑手法十分了得。几个小时,碎片化的素材,在他的剪辑之下,变成了一条紧张的突发新闻,如电影大片一般。

这条突发新闻,一下子成了全市的焦点。台长在新闻部的例会上表扬了这条新闻,说他们反应很快,完成度很高,顺带也表扬了林小宇的出镜。

作为见习记者,可能要一两年才会有独自出镜的机会。林小宇第一次外出采访,就摊上这么大个事,也算出了回“风头”。

会后,有同事来向飞哥表示祝贺,他却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这种事有什么好祝贺的!”

所有人都闭了嘴,悻悻地散去。确实,飞哥这5年,都在跑这类突发新闻,他见得太多了。

飞哥前后带了林小宇小半年。后来林小宇才知道,他是从央视出来的,以前是金牌摄像。为了照顾老人,回老家工作,留了下来。

老黄跟林小宇说,要不是飞哥那性格,按照他的资历,至少是个部门主任。看着坐在办公室角落的飞哥,林小宇心里有点堵得慌。

很快,台里的三季度评奖出来了,林小宇和飞哥的那条《轿车坠江》的新闻,获得了一等奖。让林小宇意外的是,当全台表彰的时候,那条新闻的主创,却变成了侯主任,飞哥只是摄像。

飞哥反倒劝林小宇,“老侯要评正高,作品不够,给他吧。”林小宇这才搞清楚,飞哥的编制是摄像。虽然,很多新闻都是他独立完成的,但是他都挂不上记者的名。遇到有获得省奖或者国奖机会的新闻作品,侯主任就会把自己的名字挂上。

这在新闻部已经是一个潜规则了。

半年后,全台都在准备一年中最重要的“年终评奖”。对于新人,“年度新人奖”是分量最重的奖项。新闻部要在林小宇他们5个新人里,推选一个去参加全台的评选。这半年里,林小宇跟着飞哥做了好几条精彩的新闻,得到台领导的多次表扬,所以他的呼声最高。

可侯主任却把林小宇叫到办公室,让他放弃参评。“新闻部历来都是推时政口的新人,领导脸熟,这是老规矩了。”

林小宇终于明白了当时侯主任安排齐明到时政口的用意。

可林小宇并不打算理会他的“老规矩”,装傻反问,“那这么说,只要一开始分到时政口,就锁定年度最佳了?”

侯主任急了,“你给我出去,敬酒不吃吃罚酒!”

林小宇退了出去。飞哥教育林小宇,在台里要低调做人。

“放心吧,师父!我们这半年拿了这么多季度奖,要论作品,我肯定比那齐明多!”

飛哥脸色一变,把林小宇打发走了。

第二天,新闻部例会的时候,林小宇才知道,飞哥为何对自己闪烁其词。

例会上,侯主任宣布,今年“年度新人奖”,新闻部推选齐明参评,并提出,本次评选标准,在获奖作品中,候选人至少是第二作者,才可以计分。林小宇蒙了。

他翻看参评材料,他和飞哥获了两次季度一等奖,但作者排名中,侯主任排第一、飞哥第二、林小宇第三。齐明虽然只有一个作品获了季度三等奖,但作者排名中,他师父第一,他第二。

林小宇在会议室里寻找着飞哥,可他没来参会,显然是知道这个结果的,但是没有告诉林小宇。周围的同事都避开了林小宇的眼神,他们应该早已习惯了这种操作。

林小宇顿时觉得自己像个傻子一样。

会后,侯主任把林小宇一个人留在会议室里。“你知道,飞哥那么有个性,为何对我言听计从吗?”

林小宇疑惑地望向他。“他老爸生病住院需要钱,我让他去做突发新闻,一个月他可以多拿2000元的值班补贴。我是在帮他,懂吗?”

林小宇一时语塞。当他和飞哥再次见面的时候,那种师徒的情分、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

一身反骨:买8张假黄牛票送领导

本来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意外的是,林小宇的名字竟出现在专题部“最佳新人”的候选人之中。原来,林小宇跟着陈主编做的那个非遗的专题片,在市里拿了奖。

这件事以后,林小宇进了文体组,跑文化口。

文体口主要是跑市里的文化节、运动会,采访外来的演唱会和球赛。那段时间,林小宇采访过不少来开演唱会的大牌明星。潘玮柏、S·H·E、张韶涵、林俊杰、五月天……

每次遇到这样的机会,侯主任都要给林小宇摊派两个“特别重要”的任务:要签名,要门票。侯主任自己不追星,那些都是用来给他打点关系铺路用的。时间长了,林小宇觉得侯主任太过分了,决定反击。

那是快过年的时候,周杰伦来市里开演唱会。主办方能够拿出来的媒体赠票并不多,只给了林小宇2张。

出来之前,侯主任交代,林小宇至少要给他弄到10张VIP票。林小宇知道,他已经跟某些领导打了包票,那都是对他上正职,有发言权的领导。

当林小宇把仅有的两张票交到他手上,他脸色一沉,不悦地看着林小宇。

“就2张?再去弄,至少要10张!”

“弄不到,主任,周董的演唱会太火爆了!”

“管他什么董!你今天必须再给我弄8张来。”

“主办方又不是我亲爹,我哪里去弄?”

“你爹要有这个本事就好喽!”

这话让林小宇气得差点掀桌子。他看着林小宇有些愠怒,放缓了音调开始PUA林小宇,“这一点,你就不如人家齐明。”

“齐明弄到票了?”

“齐明这孩子很懂事,每次出差回来,都会自己掏钱给大家买伴手礼特产……”

林小宇懂了,侯主任在暗示林小宇,要林小宇自己掏钱去买。可周杰伦演唱会一张VIP票能顶自己半个月工资啊。

侯主任看林小宇不接茬,又继续打压:“文体口你也干了一段时间了,可这资源怎么就没有积累起来呢?我看你就是太内向,要不给你调到通联部去?”

面对威胁,林小宇勉强答应说再想想办法。从办公室出来,林小宇越想越生气。想着这样在侯主任下面做事,处处受压制,也没什么意思。

那一瞬,林小宇脑子里冒出一个“绝顶”思路。他跑去ATM取了钱,飞奔去体育场。当然,在做这些之前,林小宇想好了,大不了这份工作不干了。

周杰伦的演唱会在市体育场举办,这几天体育场外都是“黄牛”。林小宇采访的时候,听主办方说,黄牛手上很多票都是假票。主办方还特地给他看了他们收缴上来的假票,那票面跟真的做得一模一样,但是,一旦到了安检口,机器一扫就能够分辨出来。

林小宇到了体育场外,从黄牛手上低价收了8张VIP票,一共才花了200块。

当林小宇把那8张票递给侯主任的时候,他开心坏了,欣慰地对林小宇说:“小林,我就说嘛,努力努力,总是有办法的嘛!”

周董的演唱會点燃了整座城市。第二天,同事们都在那激烈讨论。

林小宇知道,侯主任那10张票,都是给领导家孩子去看的。当那些大少爷、大小姐们,被主办方的保安拦在门口的时候,估计侯主任的电话也要被打爆了。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下午,一脸衰样的侯主任进来的时候,却没对自己发火,后来一直也没找林小宇说这个事。

没几天,林小宇就被调到了陈主编的专题部,从记者转为了编导。有时候在台里碰面,侯主任还会对林小宇点点头,但再也没跟他说过什么话。

又过了几个月,台里公示,陈主编晋升做了副台长,侯主任如愿以偿地转正,成了新闻部的正职,但是归陈主编分管。

过了很久,林小宇才听说,那天晚上,侯主任自己掏钱买了8张VIP票,花了好几万。但他为何第二天没把气撒在林小宇头上,这事林小宇一直没搞明白。

后来,还是老黄点醒林小宇。他说,那段时间,侯主任一直把陈主编当作他的“假想敌”,认为陈主编要跟他争正职主任。

他这样的人精,见林小宇敢这么怼他,肯定以为林小宇有过硬的后台。他不会觉得这是林小宇对他的态度,而会揣测,那是某个更大的领导,借着林小宇在向他表达态度。所以,他很识趣地收起了尾巴。

不过,陈主编事事先他半步,早就锁定了副台长的位置。到头来,虽然侯主任当上了正职,却还是被陈主编压住半个头。

2012年,林小宇离开了那座城市。

后来听老同事说,侯主任被人举报,被查出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记过处分后,退居二线,默默退休;原来的电视台改制为广电集团,陈主编成了董事长;飞哥,离开台里很多年,开了自己的传媒公司,专门拍企业宣传片和广告,也赚到了钱。

至于老黄,还是辅助工,一直干到退休都没转正,但他根本不在意。林小宇听说电视台后门外的商业街,有两间店面,都是老黄家的。这样的说法也不知真假。

这么多年过去,林小宇已经成了一家国企的高层。回忆起当年的那些人,他们的面孔早已模糊,不再黑白分明。

唯一清晰的,是那年林小宇硬着脖子和侯主任叫板的样子,以及充斥在林小宇心头,一种难以名状,近乎黏稠的“异物感”。

编辑/邵鸾飞

猜你喜欢

新闻部
“融合”发展:省委机关报开拓区域市场的利器——以南方日报清远新闻部为例
联合国新闻部的职责与传播策略
一位“农民”部主任——记《温州日报》城乡新闻部主任陆建余
IDA任命副主席及局长
忍的价值
一名记者的人生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