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绿色经济理念下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2023-09-26徐晓飞
徐晓飞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万市镇人民政府
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人与自然的对立愈加尖锐,导致人类的发展陷入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到来为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希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指引前进的道路。绿色经济理念的提出直面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致力于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由此可见绿色经济理念是未来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各地方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绿色经济理念概述
绿色经济理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在1989 首次提出,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能够承受住的,不应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导致出现生态危机,也不应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导致经济无法持续发展。我国绿色经济学者季铸认为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绿色经济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先进的绿色经济结构代替了旧的经济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低效、冲突、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着全球经济的转变。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健康、绿色经济、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绿色经济理念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第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在发展过程当中人类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应将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割裂开来,毫无节制地索取资源。应该将生态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注重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共同体[1]。第二,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绿色经济理念是针对整个经济发展活动过程来说的,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以改善环境修复生态为前提,以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绿色低碳循环能够大大减少碳排放量,提升能源利用率,使用新能源技术,使整个社会的发展朝向高效率、低排放方向转型。再循环方面主要强调资源再利用,减少一次性资源的浪费和使用,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坚决摒弃提升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要尽可能用最少的资源来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二、绿色经济理念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引导产业结构优胜劣汰
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产业发展状况与产业结构是动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更新,促进地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理念能够引起地方经济中工业社会的变革,工业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能够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在生产过程当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绿色经济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在生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尽量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地方绿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加重了生产者的环境保护责任,使高效能、低排放的节能清洁产业代替传统的产业,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政策的作用,取缔违法产业,建立起由不同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绿色经济系统,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经济、社会、环境一体化发展
在以往经济快速发展的带领之下,经济发展模式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取得经济效益,侵占了大量的生态环境空间,已经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而绿色经济理念的发展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的一体化发展,抛弃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充分发挥出国家政策和是市场发展的引导作用,尊重自然规律,实施一系列具有实践性的制度和措施,引导地方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行业都遵循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转变发展观念,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经济理念理解不深刻
首先,我国部分地区的人民对于人与自然、经济、生态和谐统一发展的认识水平还不够高,片面强调自然的工具属性,缺乏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认为牺牲自然资源追求经济增长是正确的选择,将生态保护工作留给后代去解决,缺少对自身的约束,从而导致对地方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和利用。其次,当前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消费观念成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人们过于追求自身的物质需求,想要人类社会快速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导致物质消费理念异化,过度的物质消费是导致生态自然环境破坏、人与自然物质能量交换不平衡、生态环境过度被压榨和透支的源头,破坏了地方的自然生态系统,将会导致地方经济无法可持续发展下去[2]。最后,我国各地方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部分地区的生产理念仍然简单粗放,其特征是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低回报,着眼于短期内的经济高增长,忽视绿色发展理念,不注重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的改革,在不断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进入了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使地方经济发展始终无法得到质的提升,不符合国家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威胁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政府考核机制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政府考核机制仍然以GDP 和引进外资作为考核的硬性经济指标,没有将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到考核机制当中。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不以GDP 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但是部分地区仍然过于注重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的发展的可持续性。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追求GDP 的增长,使隐形代价和隐患都将在未来经济增长当中表现出来,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政府考核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的战略布局,需要各地方政府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3]。
(三)市场配套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各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各地方政府也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当中。但是由于对生态破坏严重,在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过程当中仍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对于绿色金融和债券市场的管理还不够规范,珍珠体系不够完备,核定标准也尚未统一。
(四)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
新阶段我国地方的环境补偿机制也不够健全,有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地方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结构性的政策失位,许多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励和保护,造成环境破坏的企业没有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这样的发展环境会使地方的生态保护工作出现阻碍,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发展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不利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4]。
四、绿色经济理念下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策略
(一)强化政府部门的指导
绿色经济理念下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的指导作用,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的支撑和保障,政府部门要加强指导,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使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有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绿色经济理念的运用更加制度化和法治化,为地方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方向。2021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各地方开始根据指导意见开展具体相关措施,制定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促进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5]。
(二)加强战略合作,发挥地方特色
地方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发挥出地方的特色和优势,结合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夯实发展新优势,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质量,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打造各地方之间合作的绿色发展新局面,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各地区之间还要不断深化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例如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制定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走出一条生态友好、绿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地区特色项目“大美青海·生态高地·旅游净地”文旅品牌,推动影响力持续扩大。2020 年编制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在部分地区利用能源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试点,联合建立黄河金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出黄河周边地区的地方特色,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
(三)注重产业创新
首先,地方产业创新要进行大胆的革新,总结过去发展的经验,转变粗放的产业结构,通过企业的深化改革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上来,从而更好地维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其次,要重点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型,特别是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和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宽地方经济发展的全新领域,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拓宽道路。最后,要转变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转变以往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在绿色科技发展上加大投入,鼓励自主创新,引导政府、企业和民众资金向绿色科技创新方面倾斜,打造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局面[7]。
(四)构建完善评价机制
绿色经济理念下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绿色考评机制,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绿色发展的生态责任机制,政府部门要发挥出主导作用,推行相关负责人机制,层层落实绿色发展相关责任,构建更加完善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则制度,让生态破坏者得到相应的惩罚。完善的绿色考评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充分重视市场的作用,将绿色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当中,提升绿色指标在考核评价体系当中的权重,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将重点考核指标变得更加具有约束力[8]。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引起各地方的重视,各地方政府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来转变地区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理念,但是地方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地强化政府部门的指导,加强地区战略合作,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注重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并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全方位地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