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三个方向

2023-09-26杨斐

区域治理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新文化马克思主义科学

杨斐

长春大学

“延安时期”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一个充满生机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毛泽东同志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旧民主主义阶段的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总结,以此开创了以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地区为核心,辐射全国各地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为形成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而推动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方向

“实事求是”这一科学原则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最主要的方面,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思想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地从捍卫传统文化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传统文化展开了批判性的吸收和借鉴。

(一)实事求是的新文化探索

自20 世纪20 年代以来,我国文化界针对“西学”还是“中学”“新学”还是“旧学”的争议从未停止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关系到传统文化的归属,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走向。毛泽东依据阶级斗争理论,对于不同形态的文化理论进行了历史性归类: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是属于资产阶级或官僚地主阶级的,而五四运动之后,广大无产阶级将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必须建立属于无产阶级的新文化。所谓的“新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为基础的,即无产阶级的新文化应遵循客观的科学态度。在方法上,要以科学调查的态度来学习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1],进一步地,“为要认识中国现存社会的性质是什么,就必须对中国社会的过去状况与现在状况加以科学的具体的分析,”[1]以科学方法建立起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理论。另一方面,在文化建设的态度上,毛泽东批评了以往文化界(对于传统文化)存在妄自尊大、好为人师的态度,以及后来提出的“全盘西化”的极端化态度,在他看来,真正的科学应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

(二)全面的反封建,反教条

在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期间,毛泽东对传统文化中腐朽的因素展开了深刻的批判:“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2]。这四条绳索的背后,是我国在封建社会当中,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旧文化形态对人民思想的极大危害。对于此,毛泽东深刻提出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国家”[3],即以新文化作为武器来解放人民的思想,并能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由此,他将反封建作为新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意识到了坚持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整风运动中,他总结了苏区成立以来,党的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彻底对文化工作所存在的党八股现象进行整治,为文化工作走近人民大众消除了障碍。这前后两次思想领域出现的斗争,不仅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也为后来文艺创作应反对教条化、逐步大众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结合当前实际探索新文化道路

在文化教育工作中,毛泽东坚持文化教育方针要“以农民之需要而定”[4],强调“用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4]从形式上来看,因为群众多以农忙为理由拒绝参加夜校,还有的群众年龄大、识字慢,红军宣传队就组织起了读报组来教育他们,有的农村还装上了屋顶广播,专门在农闲时进行播报;在内容上,苏区的报刊不仅包括政治要闻,还包括生产生活等信息,这些新闻稿语言生动,更能贴近群众。以上教育措施满足了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不仅帮助群众提升了文化水平,更能在学习中逐步接受进步的革命主张,从长远来看,这一教育方法从苏区农村的现实出发,有效团结起了广大受众共同抗战的决心和力量。

对于教育工作,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文化的方针,提出“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5]的总方针,引导全国的教育工作者们以国内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变化为依据,具体地、现实地处理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的问题,为团结和凝聚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二、以人民为主体的先进文化方向

(一)“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个人的出身使他与农村和农民有了天然的联系,他认为,尊重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自觉自发的思想行为。不同于胡适和陈独秀的是,毛泽东强调以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它、传承它,提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批判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6],这一任务需要长期地、细致地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其原生的,优秀的文化形式和内容。1931 年,中央苏区出版了《革命歌谣选集》,毛泽东赞其“是农民用自己的语句作出来的,它道尽农民心坎里要说的话,它为大众所理解,为大众所传颂,他是广大民众所欣赏的艺术”[7]。

在征集和学习民间的文化产物的过程中,毛泽东看到了中国文化传承任务的必由之路,在《五四运动》一文当中,他回顾了1919 年以来的国内文化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价值,他向全国各地的青年知识分子发出了的号召,指明了全国的青年作为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都应“把自己的工作和工农民众结合起来,到工农民众中去,变为工农民众的宣传者和组织者。”[8]并特别强调了青年是否革命的标准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9]只有和工农群众紧密联系才能担负起建立民族革命的文化任务。

(二)唤醒民族意识

毛泽东对于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的学说十分推崇,在他许多政治宣传的书信、通讯稿当中,倡导民族大义的文字随处可见。如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友军将领申明“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理应幡然改悔,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10]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坚定国民的民族自信心,他慷慨提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1]。在文化教育中,他切实地指出了唤醒民族意识的长期性:“人民的觉悟是不容易的,要去掉人民脑子中的错误思想需要我们做很多切切实实的工作,对于中国人民脑子中的落后的东西,我们要去扫除,就像用扫帚打扫房子一样”[12],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人民群众加快形成民族的、进步的新文化形态。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逐步尝试

文化教育工作作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步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和扎根,毛泽东提出了国民文化教育的方针应“努力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适当地有步骤地用社会主义教育农民及其他群众”[13]。另一方面,在群众宣传工作中,毛泽东向苏区的文艺创作者团体提出:“宣传要大众化,新瓶新酒也好,旧瓶新酒也好,都应该短小精悍,适合战争环境,为老百姓所喜欢”[14]教育和宣传工作齐头并进,共同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工农群众当中的传播和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宣传品等流入国统区和敌占区等各阶层受众当中,逐步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的结合创造了机会。

三、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方向

(一)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20 世纪初,面对国内文化运动的形势变化,毛泽东提出了“应剔除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吸收古代优秀的,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精华”[15]这样做“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15]。这一原则的提出,终止了国内文化界“言必称希腊”的思想倾向,同时也为 明确了继承传统文化的主张:因为“我们不能割断历史的发展联系,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中国发展历史,我们都应予以总结,并且要主动继承发扬其中优秀的传统和文化”[17],随后,他总结了旧的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以及中国封建主义在文化、思想领域里的斗争过程,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18],这一定位,正式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扫清了障碍。为此,文化协会的宣言明确表示:“将发挥一切力量为抗战服务,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唤醒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捍卫中华文化。”[19]

(二)民族文化的创立与继承

《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毛泽东文化思想成熟的重要著作之一,将“民族性”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首要原则,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征”[20],而关于“民族性”的形式与内容关系问题,毛泽东定义为“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的新文化”[20],如此一来,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内涵得以重申。

建国前夕,毛泽东以历史的眼光总结了民族战争的胜利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从这时期,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21]

(三)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推动新文化建设

在推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矛盾背景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梳理出中国历史文化的诸多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作为中国国情的具体表现,要求苏区的文艺工作者们加强学习,并深入贯彻到文艺创作当中去。

1942 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以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角度出发,将文艺工作应反映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和劳动过程这一观点贯穿到团结抗战的政治立场当中,将当前文艺队伍中出现的诸如立场、态度问题、工作对象等问题进行了澄清,同时,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虚心地向工农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在创作中大量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在世界观上,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做一个合格的党员作家和革命作家。

结语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已经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来指导和改造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传统文化为沃土培育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中国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依据全国各地在文化教育、文化创作、文化宣传工作的进程和取得的成绩,扎实推进党内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猜你喜欢

新文化马克思主义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