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26赵君仪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赵君仪 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资金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加速资金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国有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可是,国有企业领导和资金管理人员受到了传统管理思想的严重束缚,再加上资金管理创新意识较为淡薄,没有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所用资金管理方法和技术较为落后,给国有企业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为了打破这一现状,在新形势下,管理人员要积极探索新方法,分析当前市场环境变化,提高对资金安全的管理水平,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保障资金管理效能,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带来的隐患,达到降本增效、促进运营安全的目标。
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涵和原则
在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管理包含对流动和非流动资金以及专项资金的计划、配置、监督和使用,致力于为国有企业业务项目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发挥资金保障作用,防范经营运行风险,支撑国有企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风云变幻,资金管理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可使资金管理效果更趋于理想化。其一,均衡性原则,合理配置资金,满足国有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实施需求;其二,集中性原则,通过对企业资金予以统筹管理,发挥资金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企业利益;其三,效益性原则,充分评估项目风险和收益,将资金投入到风险小、收益高的项目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四,权变性原则,通过对国有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适时地调整资金使用方案,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1]。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周转率
加速资金周转是实现国有企业资金不断增值的重要途径,将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和盈利能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通过加强资金管理工作,选择风险低、效益好的项目投资,或者购买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抑或者投入资金用于购买生产原料、扩大生产规模、开展市场营销工作、实施技术创新,以此来持续获得收益,促进国有企业资金的良好循环,国有企业资金周转率和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二)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所处市场竞争环境较为激烈,在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双重夹击下,其生存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在这一背景下,关于资金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实践,对于国企发展来讲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合理规划资金分配,提高资金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将资金投入到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中,能够为各项目的深入落实和推进奠定基础,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提高项目效益,保障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愈发不可撼动。
(三)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资金风险是国有企业经营中始终面临的一项风险,有些项目投入的资金量庞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效益,还会受到政策、市场、企业决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资和回报不成正比,国有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工作,对投资项目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编制合理的预算方案,并在项目实施阶段全程进行监督,及时采取纠偏措施,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降低由于资金活动产生的风险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三、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
管理层是决策的关键,带领国有企业迈向全新时代,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制定资金管理计划,构建科学的评估管理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有些企业领导的资金管理意识较为落后,平时没有过多地关注资金使用情况,经常是在资金流失严重时试图查明原因,亡羊补牢,此时已经产生损失,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利益。还有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获得光鲜亮丽的履历将视线投入到高回报的项目上,对投资报以盲目乐观的态度,没有对项目风险进行准确评估,缺乏全过程资金管理的意识,最终无法从投资项目中顺利回收资金,导致国有企业陷入了经济危机。
(二)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和模式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存在疏漏是影响资金管理效果低的重要原因所在,难以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依据,对相关责任人的权责分配不够细致,导致各级人员无法严格履行资金管理责任,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大了国有企业的资金风险。在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无论资金使用还是资金监管都不规范,与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程度低有一定的关系。业务活动的开展需要充裕的资金,业务人员普遍缺乏资金管理意识,而财务人员对资金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较小,与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不畅,不了解业务活动中资金使用状况,经常是在事后发现问题,国有企业生产运营活动实际消耗的资金远高于预期,资金管理工作因而流于形式。
(三)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时代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必然趋势,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具有迫切性。然而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投资,且投入不菲,导致以利益为先的国有企业管理层踌躇不定,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投入力度较小,软硬件设施均不符合管理工作的具体标准,这也就极大地制约了资金管理工作智能化发展。此外,国有企业构建的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其他办公系统的接口不一致,无法保证数据信息在不同管理平台中高速流动,国有企业管理层制定的资金管理决策科学性与可行性降低,很难达成资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目的。
(四)资金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
国有企业对于资金风险的管控理应有着健全的制度体系,可是当前建构的资金风险管控体系普遍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资金管控通常被置于事后阶段,资金使用不能严格遵循预算方案,资金使用不当的问题无法被及时挖掘出来,相关责任主体没有得到严厉处罚,无形中为资金安全埋下了不少隐患。在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关部门及人员对资金风险的成因、表现和防控对策缺乏系统性的掌握,当资金风险降临时不知所措,国有企业资金使用效益难以有效提高。以计划外资金的审批为例,财务部门对这类情况的审批不够严格,无法引起业务部门及业务人员对节约资金的重视,资金浪费成为常态,资金风险如影随形。
(五)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
预算管理是关系资金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要保障预算管理中资金利用的科学高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资金管控,才能有效降低国有企业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但是国有企业预算编制工作开展期间,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资金储备情况,投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原料采购、技术创新等活动的预算资金不足以维系业务项目的开展,超预算、无预算支出的情况并不少见,给国有企业带来了较为繁重的资金压力。而在预算执行阶段,缺少有效的资金控制措施,且没有适时地评估资金使用效益,表明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较为严重。
(六)资金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对于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实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些资金管理人员入职前后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业务培训,资金管理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业务能力不强,信息素质较低,无法胜任新时期的资金管理岗位,限制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还有一些资金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敬业精神,没有严格审核资金信息,落实资金管理工作,与其他部门及人员的沟通较为匮乏,导致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合力,资金风险将伴随国有企业业务活动开展及转型发展而不断上升。
四、新形势下改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
要想达到新时期资金管理工作目标,首要前提是国有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先进的资金管理观念,提高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加强各部门及员工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层要彻底摒弃陈旧理念,改变传统资金管理工作固化思维,要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帮助国有企业增加资金来源,切实强化资金管控能力。通过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资金管理观念和制度条款,鼓励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加强合作,创造资金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环境,使资金管理工作展现出新气象。
(二)实施规范管理
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具体工作内容,规范工作流程,为资金管理业务提供明确指引,还能够加速资金流转,提高利用效率。在资金管理制度中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借由制度条款规范资金使用行为,防范违法违规操作的发生。比较值得关注的是现金流自平衡管理模式,这是以资金管理为着力点,保持国有企业现金收支平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的有效方式。在现金流自平衡管理中,国有企业通过优化资金管理制度,推进重点项目,制定现金流自平衡工作方案,定期对现金流自平衡上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部门权责落实到位,以实现国有企业全体部门共同防控资金风险,实现盈利能力目标,从而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技术在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得每笔资金的流入、流出都能有据可循,资金使用情况得到动态监督,资金安全得到可靠保障。需要国有企业能够利用从多个渠道和平台获取的数据信息强化资金管控力度,发挥信息集成优势,提高资金管控水平。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质量性能优越的硬件设施,自主开发软件工具,实施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确保企业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接口的一致性,以促进数据信息的高效流动[2]。依托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统计、整理、核算、分析,将国有企业的长短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活动与资金管理紧密结合到一起,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提高决策质量和执行力,推动国有企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与资金风险管控密不可分,国有企业通过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防控资金风险,减少风险损失。一方面,国有企业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结合自身的所处发展阶段和业务流程及市场环境等要素,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确立资金风险等级并建立风险预警防控系统,与资金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相结合,针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资金风险制定完善的方案。以投资活动中的资金风险为例,投资前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引入责任制度与激励制度,全过程、全面性地监控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使用情况,发现投资风险时采取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规避等应对措施[3]。投资活动后要进行评价,包括资金使用效益、风险控制效果、各部门人员履职情况等,以此为依据不断完善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和方案,提高内部控制能力。
(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管理可以全方位地整合与规划国有企业的资金流与业务流。当前,财务业务不断转型升级,管理工作手段越来越智能化,有利于资金安全和高效利用。而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能够规范和指导资金使用。首先,拓宽资金预算的覆盖范围,要根据国有企业战略计划及实施情况,提高预算的准确预估,要杜绝计划外的投资,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其次,应避免提前支出、后筹资金的问题发生,减少赤字预算,为企业经营提供保障。最后,加强资金统一管理,要充分利用银行职能,对货币资金进行统一收付[4]。
(六)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要使管理者的意识得到落实、管理体系和管理系统的作用得以发挥,这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为了提高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国有企业要从招聘、培训、考核着手,加强人才开发与培养,满足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对专业人才的渴求。首先,适当提高资金管理岗位门槛,对应聘者的道德素质、业务能力、专业知识、价值观念进行全面考察,挑选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为资金管理工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5]。其次,将资金管理人员培训活动予以常态化开展,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责任设计差异化的培训内容,促进资金管理人员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使之能够灵活使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实施资金管理工作。最后,运用多重激励措施调动资金管理人员自我优化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持续强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对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生存考验,要想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就要明确认识到资金管理工作的价值。国有企业管理层要提高认识,实施规范管理,加强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并利用新型信息技术丰富管理手段,发挥其智能化优势,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和资金安全创造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