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助力中央社会工作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3-09-26朱晓茹
朱晓茹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一、中央社会工作部设立,以及对社会工作的启发
现如今我国社会结构、社会规则体系和社会治理环境面临着深刻转型和巨大变化,必须构建与新型社会形态相契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缓解和解决过去基层治理存在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问题,以此来维持新时期社会的长期安定有序。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1]中,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机构改革实施前,由于我国社会工作的相关职责被分散在各个不同的政党部门,呈现出比较分散的状态,进而导致社会工作力量难以得到有效整合,缺乏集中统一的领导和高效统筹协调。在机构改革实施后,中央社会工作部被设置为党中央职能部门,是负责党的社会工作的主管部门,这标志着党的社会工作也成为一种独立职能。中央社会工作部负责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社会领域党的建设等领域,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指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综合吸纳“两新”党建引领型和社区发展治理型地方社工委职责,职责范围聚焦信访、基层治理和社会领域的党建[2]。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能够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方案》中多次运用“社会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作为国家强有力的社会组织之一,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多次被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受到国家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社会工作岗位被不断发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逐渐壮大,社工站也迅速建设。随着《方案》的出台,也表明社会工作除了为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改善和提升民生问题之外,也能在人民信访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服务优势,通过助力中央社会工作部,共同迈入现代化之路。王思斌认为《方案》的实施将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建构新的制度环境,必定会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创造更好的条件,具有专业特征的社会工作必将得到更好发展[3]。
二、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社会工作嵌入社区党群服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为了有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不能光靠“自上而下”的治理,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角色不能是命令者,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让居民参与进来,与“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的民主协商相结合,也更加需要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共同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
哈文老师指出社会工作是党的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型联结[4],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社会组织站稳群众立场,及时为群众发声、为群众服务,发挥社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社会工作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二者在内在价值上不谋而合。党建引领基层政权建设是推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机融合,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治理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上发挥政治引领的作用[5]。近年来出现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党群治理结构,即新时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和多功能建设需求下的打造的“全能型”特色党群服务阵地,是面对广大群众,提供党务服务、政务服务、网格化服务、法律协助服务、热线服务、流动人员登记服务以及文体服务等,是基层党建的重要依托,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权威领导地位,党政权力运作的效率和执行率也得到有效提高。
社会工作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和基层治理,嵌入基层社区党群服务,协助党群服务中心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加强治理、凝聚力量、为民服务的功能,协助基层政府开展社区治理创新,加强党与社会的链接,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形成党建引领的治理共同体,促使党的工作方式由“自上而下”的行政化向“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转型,实现“重心下移”,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治理,在社区治理现代化中巩固党的领导[6][7]。
党群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是社区党委服务社区居民的重要抓手,深入社区,熟知社区定位、街道近期规划、社区党委近期工作任务和计划,协助制定和实施社区发展规划,结合当地民生政策,落实社区党委服务项目,实现社区党建、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的有机联动,在服务中起到建言献策和监督的作用[8]。
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积极走访社区,撰写详细社区报告。总结分析社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通过调查问卷、焦点访谈以及社工信箱等方法,收集社区居民最真实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设计服务项目,紧贴多数社区居民需求,切实回应其个性化需求,激发社会活力,打造个别化、精准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3][6]。
社会工作者善用社区党委资源,发挥统筹协调能力,积极链接相关政府部门、辖区内企业、物业、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组织、社区居民、基金会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等多方资源,建立良好协作关系,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参与作用,拓展多元化资源渠道。识别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展开精准化服务[8][9]。
根据具体社区的不同实际情况,社会工作者因地制宜,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培训等专业服务,协助社区党委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骨干,提升其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发展文活动类社区组织,鼓励发展社区居民自治类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志愿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全面和良性发展,引导社区组织建立共建意识,构建和完善社区议事协商机制,推进多元协商治理[8]。
社会工作者紧扣时政热点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综合社区居民需求,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社区居民感党恩跟党走的红色教育。
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策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为依托,开展文体活动、心理疏导、法律科普和困难群体帮扶等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培育社区志愿队伍和组织,建立和发展与社会规则相一致的服务价值和工作态度,开展社区志愿者招募、动员和督导工作,促进行政控制的内化以补充行政督导功能的不足,共同营造社区良好志愿氛围,这也是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社会工作借助于“治理”理念耦合,通过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运用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优势,拓宽社区管理与服务视角。
(二)社会工作参与信访工作,落实吸纳民意、协调工作
随着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信访工作,对于群众的信访,除了通过单一的行政程序解决,更多交由基层组织体系来解决和应对,未来工作形式也可能会发生相应改变,由现在的被动改为主动,由应付改为负责。社会工作者以信访群众作为服务对象,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平等的伙伴关系,以“助人自助”为专业使命,以抗逆力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增强全能等为理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建构一套与以“自上而下”“行政管理”逻辑运作的传统信访工作不同的柔性化、人性化的社工介入信访工作框架[10][11],为服务对象提供多元化服务。
陈世瑞认为社会力量具有自治性、公共性、独立性、中立性和志愿性等多种属性,能够弥补传统信访工作人员缺乏人文性、灵活性和专业性等不足,拓展了群众权益维护、权益伸张和建言献策的渠道,吸纳协调社情民意,切实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确保广大群众的声音能够被及时传上去,政府的想法和政策能够被及时传下去,并着力推动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回应性”政府的建设[5]。
在介入前,社会工作者开展访情排查以及预估工作,收集动态信息,总结归纳来访案件的性质、类型、背景以及原因等,对不同类型和等级的案件做好分类管理和数据统计。社会工作者深入基层社区,向居民主动宣讲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谨防信访风险。密切关注突出矛盾和重点群体,掌握动态信息,协助信访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并与各涉事部门保持沟通联动,及时掌握案件进度,保证矛盾问题得到有效和根本性解决[12]。
介入期间,社会工作者精准识别服务对象的需求,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中扮演资源链接者、支持者、倾听者等角色,强化服务对象的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系统,培养服务对象自我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治素养,有效减少非理性和非正常信访,提升其对信访工作的理解和认可。社会工作者通过疏导情绪,释放压力,促进沟通,反馈诉求,政策宣导,整合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专业干预方法和技巧,灵活使用人际交流沟通技巧,安抚非理性服务对象,有序引导服务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诉求,做到合法、合规、理性上访[13]。
介入结束时,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追踪服务,持续跟进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网络,总结整个服务过程并进行反思,对于普遍性社会问题,向国家政府提出合理政策建议,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对自我服务实践进行反思和研究,拓展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实务,提炼案件精华,建立案件示范以供参考[11][13]。
综上所述,一方面社会工作擅长需求调查,人际交往和沟通、宣传倡导以及协调整合资源,所以在参与人民信访中是具有专业优势的。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同时也需要不断改善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着力建设符合我国当前实际要求的社会工作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设立中央社会工作部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应时之举,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必要之举。社会工作作为重要协同力量,利用理念、方法等优势,努力做好“下沉工作”,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中,将党建战略任务和基层社区治理相联结,从不同层面与维度吸纳和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完善问题处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和基层政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