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医疗废物处理监管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3-09-26张永雷李瑞芳蒋柳权
张永雷,李瑞芳,蒋柳权
1.太原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法制科,山西太原 030000;
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山西太原030001;
3.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分析检验中心,山西太原 030027
医疗废物是指医院、保健、卫生防疫部门、检验、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及相关单位在从事医疗及相关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毒性、感染性及其他危害性的所有废弃物,也称为医疗垃圾[1-2]。医疗废物一般分为5 类,包括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化学性医疗废物、药物性医疗废物,每一类医疗废物均应按照流程进行处理,不可混装、混合收集及混合处理[3-4]。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笔者在从事医疗废物处理监管工作中发现如能将信息化与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督管理有机结合将会大大提高处理效果和效率,但查阅文献发现信息化在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监管中的应用仍有巨大潜力。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笔者对我国信息化在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督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价值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
1 医疗废物的危害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年版)[5]中也明确将医疗废物归为1 号危险废物,如未妥善处理后果不堪设想;综合分析,医疗废物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对人体本身的危害。医疗废物类别不同其危害性也不同,对于感染性医疗废物可能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如人体与之发生接触则病原菌、病毒等可能通过皮肤、黏膜、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多途径进入机体发生感染,且这种潜在感染具有实践性、空间性、潜在性,甚至爆发性;而对于化学及药物医疗废物则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放射性等;病理性医疗废物及损伤性医疗废物危害自不用说;由此可见,一旦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医疗废物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均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②生态危害。具体指对环境的危害,医疗废物如未得到妥善处理接触环境后会对大气、土壤、水体等产生污染,且这种污染是深远的、不可逆且难修复的。对大气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医疗废物中的可挥发物、分解物及病原菌的代谢物挥发后进入大气并通过大气循环进行扩散,再被动物吸入体内造成危害;接触土壤后其中病原菌定植土壤,且有害化学物质及元素进入土壤破坏微生态,导致土壤酸碱性、降解能力等发生改变,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后不仅导致局部水质恶化,影响水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用水安全,还可能通过水循环扩大污染,造成更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医疗废物的处理及监督管理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医疗废物处理监管的重要性
医疗废物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处理及管理的重要性,在医疗废物的收集、登记、转移、处理等多环节中任何一步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医疗风险事件等严重后果。有调查显示预计到2023 年我国医疗废物产量将达到249.56 万吨,我国医疗废物处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监管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及医疗机构监管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6-7]。
3 医疗废物处理监管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重视度增加,对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管的重视程度也相继增加,我国各级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多种相关文件对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日录》的出台对医疗废物进行了更准确、细致的定义和分类。2003 年的一场非典疫情让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理及监督管理暴露出很多现实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及时作出反应,相继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8]《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9]等相关条例和管理办法,让医疗废物的处理及监管有了法律依据;2015 年以来,我国对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相继出台了《“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10]《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废弃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11]《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12]等多项文件。在文件指导下各级政府部门也进行了整顿工作并取得一定效果,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管能力和现实需求及民众期望仍有差距,具体表现在:①处理能力及经费不足。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能力不够,此矛盾在基层医疗机构表现的更为明显。②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医疗废物的急剧增加不仅给处理带来压力,也给监管带来挑战,监管能力和手段的不足导致部分医疗废物被“回收再利用”,造成潜在危害。③信息化不足。在我国,无论是医疗废物的处理还是监督管理,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信息化处于发展阶段,在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督管理中应用不够深入,从根本上影响处理和监督管理效率。
4 信息化技术在医疗废物处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传统管理模式中最常见的问题在于医疗废物出现丢失等事件时因前面很多环节无法溯源,故处理人员也无法及时发现何种废物、何时何地丢失;可控范围有限。针对以上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方法、提高处理及监管效率不失为一项最有用的措施。我国医疗卫生管理相关部门对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管环节有明确文件,文件中提到必须设置完整的医疗卫生处理及监管管理系统,该系统内应包含收集和储存、分类投放以及转运与交接的所有功能;目前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管的具体工作中存在流程不规范、废物溯源难、责任追溯难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不够先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信息化在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督管理中应用的最初阶段为医疗废物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了办公去纸化,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但仍无法做到一体化、追责及追物溯源,无法满足国家对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管管理系统的要求。
电子标签、条形码、二维码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模式实现了一次飞跃,可对医疗废物的处理及监督做到流程化、阶段性、实时化的跟踪管理,最重要的是具备了处理人及医疗废物的可追溯性特征,可复用容器等有追溯功能用品的使用也使得医疗废物做到了应分尽分、有迹可循,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处理人及监督管理人员更加规范的按流程操作。但条形码、二维码仍需要人工录入,未达到全智能化;且如码被污染或损坏后无法识别,可读性差;且这类码所能存储的信息量有限,保密性也较低,对扫描设备的依赖性也相对高。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既保留了条形码、二维码等技术的人工操作不足,实现了自动识别和分配的功能,实现了非接触性的双向数据传输,使处理更快捷,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管更加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依托于信息技术、大数据、软件开发技术、蓝牙精准定位技术、5G 无线通信技术、后台数据库等技术,重点突破了管理平台和系统的升级,有效地解决了医疗废物的非闭环管理,实现了医疗废物全覆盖管理;且随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不断推进,远程操作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了对废物处理监管的实施监控;同时可以对整理处理监管过程、流程实现实时、全面监控,并对追踪到的数据进行集合、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行实时反馈,做到及时知晓、早作处理;实现了预防-应急-追踪-分析-反馈-评价一体化的精细化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管[13-14]。战东等[15]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医疗废物综合管理平台,提升了医疗废物监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实现了医疗废物从产生到销毁全过程追溯闭环管理。
5 结语
信息化使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督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实现了从人工到智能的跨越;可有效解决传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流程不规范、废物溯源难、责任追溯难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处理及监管脱节的问题,使处理、监管从独立个体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解决了每个环节人为操作性,使处理、监管更客观、安全;相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化推进,其在医疗废物的处理及监管工作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将推动医疗废物处理及监管模式进行更快的升级和转型,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