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医院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023-09-26陈贵东
陈贵东
济宁市皮肤病防治院院长办公室,山东济宁 272100
自2010 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特别是2016 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实施以来,全国19 个省市加大卫生援疆资金投入,帮助受援地建设基础设施、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培养高素质医疗队伍,医疗卫生援疆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17 年《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 号)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因此参与受援地医院管理并帮助医院提高管理水平也是卫生援疆人才重要的工作内容。
1 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医院管理的形式
多年以来,在医疗卫生援疆工作中技术援助受到广泛重视,主要是针对受援地医院专业缺口、技术短板选派相关专业人才参与援助[2]。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不断强化医院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成为受援地医疗机构的共识,选派医院管理专业人才充实到卫生援疆人才中,由管理理念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担任医疗机构的管理者,真正融入到当地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促进了医疗机构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管理架构的不断完善、管理团队的不断成长、管理效益的不断显现[3]。目前,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受援地医院管理有以下形式。
1.1 纯技术援助不参与管理
纯技术援助主要针对技术薄弱的特定岗位、特定科室选派人员,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形式进行技术对口支援[4]。此类援派人员的任务是提高受援地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一般不参与管理工作,主要是进行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参与复杂的、当地没有能力开展的手术,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为当地带出一支懂技术、会操作、带不走的专业技术队伍。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技术指导帮扶、不涉及管理。
1.2 针对性援助提供专业管理支持
某些受援地医院在管理上遇到了问题,医院运行机制不够科学,运营能力不足,制约了医院发展,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医院管理的体制机制出现了问题,需要建立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5]。受援地医院可利用卫生援疆渠道,申请援助方选派医院管理专业人才到医院任职管理岗位,通过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参与管理决策和执行实施。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提供专业管理、不涉及业务。
1.3 “组团式”援助技术、管理双管齐下
2016 年实施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行动,是卫生援疆工作的一次创新。“组团式”援助通过选派涵盖各专业的援助团队,充实到医院的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和各个业务科室的一线。选派人员涉及各专业岗位,通常由1 名管理经验丰富的业务权威专家担任医院院长或分管院长,大部分卫生援疆人才担任所在业务科室主任、副主任、学科带头人等职务,承担科室管理工作,同时兼顾技术指导和科室管理,有效促进了受援地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6-7]。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技术、管理援助双管齐下,效果明显。
1.4 “托管式”援助实施全面支援
指受援方与援助方经过协商,将医院托管给援助方经营,将医院管理权转移给援助方,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援助方全权经营医院,行使医院管理职权,从而实现盘活医院、提高医院综合实力的目的[8]。援助方通常是实力雄厚的三级综合医院,通过选派管理专家团队、技术专家团队,对受援地医院进行长期的、全方位的权威性管理,待受援地医院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后,再退出托管模式[9]。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全面支援,权威性强,持续高效。
2 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医院管理取得的成效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医疗卫生援疆工作结合受援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援疆、青蓝工程、双向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对口支援工作,在提升受援地医院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卫生援疆人才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受援地医院管理,为受援地带来了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完善了医院管理制度,提高了医院运营能力,促进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10]。
2.1 进一步融合了先进地区、高水平医院的管理理念,使医院管理深入人心
卫生援疆人才都是来自高水平医院,直接从事科室管理或医院综合管理工作,了解医院管理方面的最新理念和成功案例,能够从宏观领域和全局角度对医院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并采取针对性措施[11]。同时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医院管理能够改变受援地医院重业务、轻管理的观念,促使医院管理观念深入人心。
2.2 医院管理体系更加合理,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卫生援疆人才通过参与医院管理,促进了医院管理理念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管理架构和管理制度,使医院的组织管理、人事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各方面更加完善,更加规范,为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3 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通过开展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业务技能培训、规范化培养、惠民服务和患者回访,促使科室管理更加规范,就医环境更加优美,就医流程更加合理,诊疗质量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患者权益得到保障,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4 医院收入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降低药品收入所占比重,杜绝滥检查、大处方,持续开展行风建设,开展重点特色科室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使受援地医院收入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逐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3 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受援地医院管理的过程中,随着卫生援疆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不足逐渐显现,对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医院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正在影响着受援地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3.1 对参与受援地医院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卫生援疆相关部门没有全面认识卫生援疆工作,将卫生援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投入资金建新医院、选派专家传授医疗新技术等方面,对参与受援地医院管理重视不够,要求不多,没有针对受援地医院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没有选派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来疆参与医院管理工作,存在重业务援疆轻管理援疆的现象。
3.2 卫生援疆人才在决策层话语权不够
由于卫生援疆人才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多在门诊一线工作,在诊疗工作中以技术性指导为主,工作中引入的先进的科室管理措施难以上升为医院管理制度[12-13]。组团援疆时选派管理经验丰富的医疗人才担任院长或副院长,其在管理层常处于弱势地位,决策时常陷于孤军奋战的状态,致使新旧管理理念交锋时,卫生援疆人才因话语权不够而难以开展医院管理工作。“托管式”援助虽然在管理上高效权威,但由于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面临问题复杂,目前还没有全面推广[14]。
3.3 为受援地培养管理专业人才力度不够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在医疗资源、人才储备、管理理念等方面有当地的特点,医疗资源稀缺、医疗人才流失特别是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管理理念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是受援地医院管理工作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实际工作中培养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医院管理人才也需要花费更长的周期、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代价;卫生援疆人才受援疆周期短的限制,在培养当地管理专业人才方面力度不够,成效不大。
3.4 在提高医院管理科研能力与水平上贡献不够
受援地医院受各种因素影响,自身在医院管理方面的科研能力与水平较低,需要卫生援疆人才发挥自身作用,结合援疆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5]。通过科研立项、引进技术、进行实验、组织实施、撰写论文,促进医院管理研究型人才的快速成长,从而达到培养医院管理专门人才的目的,为受援地医院组建一支管理经验丰富、管理能力突出的管理专业队伍,从而提高医院发展软实力。目前,卫生援疆人才受援助周期、医院现有条件等因素限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对提高医院管理科研能力与水平方面重视程度不足,贡献不够,成效不大。
4 对策及建议
卫生援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民生工程,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受援地医院管理的目的是帮助受援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进医院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保障受援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因此在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医院管理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4.1 重视管理援疆,提高选派管理专业人才的比例
加强医院管理是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卫生援疆工作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必须在进行新项目建设、技术人才选派的同时,为受援地选派懂管理、会管理、有管理经验的管理型专业技术人才,找准医院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持续精准发力,加大医院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医院管理工作水平。
4.2 参与医院决策,提高卫生援疆人才管理权威
选派的卫生援疆人才一般是派出单位的科室负责人或学术带头人,有些还是医院高层管理者,具备管理经验,受援地医院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平台,积极让他们参与科室管理、医院管理[16]。在管理决策层给卫生援疆人才更多的话语权,可为他们留出多个职位担任医院院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同时医院院长可兼任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党委委员或副职,提高管理权威,畅通管理渠道。
4.3 培养管理人才,使医院当地管理层懂管理、会管理
要认真研究受援地医院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医疗资源短缺、医院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等因素,通过卫生援疆人才在管理工作中的传帮带和受援地医院管理人员到内地综合医院挂职锻炼、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受援地培养出一支懂管理、会管理的管理型专业人才队伍,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促进医院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4.4 提高管理科研能力,促进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
应正确引导卫生援疆人才主动参与到医院管理的科学研究中,立足于受援地角度、支援方角度协同研究与分析提升医院管理的体制机制,提出科学有效的意见,为制订医疗卫生援疆制度、保障卫生援疆科学化、有序化以及高效化开展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17-18]。受援地、援助方在协同构建研究型医疗机构过程中,尤其是在援助方全方位、多角度指导干预下为医院管理改革创新理论思维、深刻内涵向外延伸等方面提供良好的顶层设计,有利于系统化、规范化地掌握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整体特点规律、主要发展方向,为管理人员的培养、参与管理给予良好的创新驱动优势。
4.5 解除后顾之忧,提高卫生援疆人才参与医院管理的积极性
派援单位应执行卫生援疆人才有关待遇的规定,在职称晋升、工资发放、节日慰问、探亲、查体等方面确保卫生援疆人才的福利待遇,同时建立健全卫生援疆人才交流联系制度,建立与完善卫生援疆人才联系档案库,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担任“联络人”,与其家属保持良好的联系;受援地医院应做好卫生援疆人才后勤保障工作,卫生援疆人才进入单位后,受援地医院应归纳整理当地的生活习俗、援疆工作中需要努力克服的困难等资料,提前发放给卫生援疆人才,使其尽早适应新疆的生活,及时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主动参与到医院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