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研究
2023-09-26陈英彤龙口市国有资产运营保障中心
陈英彤 龙口市国有资产运营保障中心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业单位在社会生产和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优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以期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概念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是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在事业单位内部的一套监督和控制机制,旨在保证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效率性和准确性。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以便更好地保证单位资产的保护、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单位内部管理和运行效率。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结构: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清晰的职责分工与明确的权责范围,规范职工的行为,避免权责不清和职责混淆的问题,确保单位的正常顺畅运行。2.制度流程:要建立制度的规范性、标准性,规范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流程,避免盲目、随意地操作和管理,保障工作实用性、有效性。3.风险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排除不利因素,规避不确定因素,避免损害单位利益和荣誉,提高服务质量和公信力。4.信息披露:透明、规范、完整的信息披露是事业单位外部监控及社会信任的重要基础[1]。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特点
1.管理定位的特殊性。事业单位处于国家行政管理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特殊位置,其管理定位受到政府管理和政府财政支持的影响,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有其独特的特点[2]。
2.政府监管的重要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受到政府的监管,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比较严格,事业单位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有明确的规定,并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3.内部控制体系的复杂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比较复杂,除了传统的商业性组织的内部控制外,还要求建立政府性组织的内部控制,以确保政府监管要求的合规性以及政府支持的资金的安全使用。
4.内部控制的综合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要求对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还要求对组织管理、人事管理、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内部控制,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5.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评估,并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对企业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6.科学效率的要求。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要求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要权责明确、控制有效、运行高效、反馈及时,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事业单位是为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服务的机构,与商业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然而,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管理和运作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下,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以下是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加强内部控制是规范管理的需要
加强内部控制是规范管理、推进事业单位内部运行规范化的需要。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规范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使其运营更加稳定、高效。同时,内部控制的加强也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制定合理的业务计划、预算和投资计划等,从而使其发展更加有序和可持续[3]。
(二)加强内部控制是提高事业单位风险管理能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加强内部控制是提高事业单位风险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识别和防范各种风险,从而提高事业单位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内部控制是满足政府监管的需要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政府监管是必不可少的,而加强内部控制是满足政府监管的需要之一。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而避免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内部控制是增强事业单位信誉度的需要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提高其信誉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事业单位的信誉度往往决定了其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财务造假、欺诈等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信誉度。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不完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其内部管理往往存在较大的难度,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困难,职责不清晰,管理职能分散,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出现滞后、重复、盲区等问题,进而影响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依然突出。具体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没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和程序,容易出现工作重复和遗漏;内部控制制度的更新和完善缺乏持续性,没有及时反映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三)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存在误区。由于内部控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许多人对其认知不够深入,甚至存在误解。有些人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个形式主义的管理制度,只是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而没有真正的实际意义。还有些人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这种认识的误区导致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其次,对内部控制的投入不足。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往往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力投入不足,很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只是进行形式上的建设,缺乏实质性的投入;二是人力投入不足,缺乏专门的内部控制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
(四)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足
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往往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内部控制人员的选拔不够严格。内部控制人员的选拔应该根据其专业背景、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单位只是根据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等单一因素来进行选拔,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其次,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不够充分。虽然有些单位会定期组织内部控制人员参加培训,但大多数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养和能力,而是仅仅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进行演示,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内部控制体系是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构架,包括各个内部控制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内部风险,提高事业单位运行效率和效益[4]。
首先,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从制度设计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不同的事业单位,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应该因情况而异,结合单位自身的特点和运作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制度。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其次,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在执行方面做出努力。制定好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执行。要让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作用,需要将制度设计贯彻到具体操作中,通过制度实施的有效性评估,持续地跟进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效果。
最后,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内部运营流程的全面监控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运营中的问题和不足。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内部控制制度是一套可以保障事业单位组织、人员和资产安全、有效、合规运行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合理规范管理流程,防范和减少内部风险。
首先,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法律、法规和制度是重要的约束力量。建设和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可以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管理标准,从而保障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还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事业单位运营和管理的变化。
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明确各项制度内容和责任。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明确各项制度的具体内容、执行步骤和责任人员。同时,还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员工能够充分理解和遵守各项制度规定。
最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内部控制评价是检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措施之一是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这意味着需要全面普及内部控制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对业务运营的影响,并鼓励组织内所有人员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管理。以下是具体阐述:
1.全面普及内部控制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需要全面普及内部控制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使所有组织成员都能够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管理对组织的重要性以及内部控制与组织成功之间的紧密联系。只有当每个人都理解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时,才能够真正推进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
2.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制度。需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责任。这意味着应当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考核制度,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职责和考核指标,增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感。
3.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的重要措施。组织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内部控制管理培训和交流会议,以便在全员范围内分享经验、交流观点、解决问题和提高管理水平。
4.注重内部控制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组织内部宣传栏、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内部培训课程等方式,让组织成员了解内部控制管理的概念、实践方法和优化措施。这样可以增强组织成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是优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领域,必须确保内部控制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有效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人员管理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和管理。
一方面,针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应该是全面、系统和有效的。这需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人员培训体系,包括内部控制培训规划、课程体系、培训方式等。对于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应当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内部控制人员能够有机会参加实践和交流。另一方面,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人员管理机制。这需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岗位任职、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等方面的制度。人员招聘时应当注重招聘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并注重与岗位职责相符的能力和素质。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发现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管理体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足等。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和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四个优化措施。相信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