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对策

2023-09-26

河南水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水域水产品渔业

罗 湘

(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长沙 41000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渔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完善市场环境及配套设施,不断加快渔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采取健康养殖、保护水域资源的方式,积极转变传统的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现代渔业的发展。

1 渔业发展的现状

渔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各地渔业发展立足于实际,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推进水产养殖与加工、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实现了“水产增产量、渔民增收入、企业增效益”的目标。以长沙市为例,截止到2022年底,长沙市的水产养殖面积2.2万hm2,其中池塘15442 hm2,湖泊1583 hm2,水 库4808 hm2,河 沟177 hm2,其 他55 hm2;全市稻田总面积8590万hm2,2022年水产品产量12.36万t,产值158.64亿元。

2 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优质种质资源供给能力较差

水产种业本底数据不清,重要种质资源现状和遗传背景不明晰。水产种质退化严重,近亲交配导致养殖对象种质退化,生长速度、抗逆性下降。地方名特优稀品种开发力度不够,选育的新品种少,没有形成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力的特色优良品种。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经费项目少,基础性研发投入持续性不够。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成为制约渔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2.2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利用,占用了大量优良水产养殖水域,养殖空间不断挤压。在落实生态优先战略、加强水环境治理的背景下,大水面网箱围栏养殖基本退出,不少区域确定了限养区、禁养区。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养殖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环境保护及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导致水域质量下降,水产资源逐年减少,甚至还引起了水域资源环境的恶化,最终对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

2.3 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滞后

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深,以长沙为例,2022年长沙市水产二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偏低。现阶段,长沙市的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过于分散,技术水平、设备水平都较落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加工设备简单,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加工能力不高,高精深的加工企业几乎是空白。水产品加工以半成品、粗加工为主,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对初级产品精深加工欠缺,综合利用不够。品种结构单一,加工方式落后,导致很多副产物的利用率较低。水产品的品牌效应不足,龙头企业少,没有发挥出示范带动的影响与作用。

3 现代渔业发展的对策

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安全统筹,巩固优化现有产能,挖掘空间和效率潜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构建与市场需要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相匹配的渔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提高水产品稳定保供水平,全面提升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1 加强种业发展

渔业种质是渔业发展的“芯片”。 水产苗种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良种才有竞争力、才有效益。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大宗淡水鱼类和特色优势品种为重点,按照“消费引导生产、一鱼一产业、一鱼一团队”的原则,着力打造以专家院士为领衔的水产种业产学研平台,提升鱼类育种创新能力。采用现代育种技术,创新具有高产、抗病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根据种资资源优势和区域分布,筛选支持一批国家级、省级水产苗种优势企业,鼓励企业添置标准化、精密化、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建成有特色的种业创新示范区,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开展良种高效繁育技术研究,不断提高苗种的质量,推广与应用良种良法。

3.2 稳住水产养殖面积

3.2.1 推进养殖确权

合理规划国土空间,确保水产养殖水域面积。切实执行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杜绝非法占用、严限用途改变。加快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落实集体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政策,推进承包经营权统一登记,确保鱼塘、水库租赁关系长期稳定。以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为原则,对水域滩涂养殖区、禁养区、限制养殖区做出明确的界定,由此科学的划分和确定水域滩涂功能,加快推进养殖水域滩涂确权办证,把可利用的养殖水域从法律层面上予以确认,做到应办尽办,应发尽发,保护好养殖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守住渔业发展的空间和底线。

3.2.2 统筹宜渔空间开发

发展湖泊水库等大水面生态增殖,稳定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充分挖掘低洼田、冷浆田、内涝田等宜渔稻田潜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采取相应的标准与丰富,积极创制新型的农业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模式。

3.2.3 开拓养殖新领域

丘陵山区溪水资源丰富且常年充沛的地方,积极引导发展“陆基养鱼”模式,利用荒山空地,建设圆桶设施,实施工厂化养鱼,既可以有效利用荒地资源,还可以拓宽渔业生产空间。

3.3 推动融合发展

3.3.1 做到精深加工

培育一批水产龙头企业,完善水产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用好用足国家实施水产品加工设施设备补助政策,改造水产食品加工生产线,新建、改扩建现代水产加工园区,加快提升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水产品加工率。抓住国家实施水产品加工设施设备补助政策的机遇,鼓励企业引进运用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提高加工水平。提高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不断发展相关企业精加工的能力,支持水产龙头企业开发多样化、优质化、方便化、安全化和营养化的加工水产品,推进水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3.3.2 做强优良品牌

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渔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当地渔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以吸引国内的一些标杆企业入驻,通过与本地区的农户或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打造养殖加工名优品牌企业。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鱼制品加工,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

3.4 守牢行业安全

3.4.1 加强质量监管

加大水产苗种和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持续深入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养殖违法违规用药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针对加州鲈、乌鳢、牛蛙、黑斑蛙等极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重点品种加强管理;基地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排查,务必到场、到点、到位。强化养殖企业和场户的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严格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行政监管责任人责任。守牢生物安全底线,严格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和水平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坚守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大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的监督工作,例如:加大对牛蛙等重点产品种产地监督抽检力度,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密切关注社会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报道,提高舆情监测的能力。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推广应用多种形式的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持续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组织开展水产外来物种入侵特种普查,抓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守牢生产安全底线。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并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全面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3.4.2 加强疫病防控

组织开展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强化水产养殖病害动态测报。逐步推进县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建设,健全完备的疫病防控体系。切实贯彻水产苗产地检疫的相关要求,做到应检尽检。持续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妥善处置,防止发生区域性、大面积的鱼病暴发流行,确保水产品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水域水产品渔业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江西省4月水产品塘边销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