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斑蛙健康养殖技术总结

2023-09-26张胜利

河南水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黑斑蝌蚪换水

张胜利, 秦 涛*

(1.郑州黄河鲤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站, 郑州 450000; 2.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郑州 450000)

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学名叫黑斑侧褶蛙,俗称青蛙,属于蛙科、蛙属,两栖动物,头长大于头宽;吻部略尖;吻棱不明显;鼓膜大而明显;犁骨齿两小团;舌宽厚,后端缺刻深。前肢短;指侧缘膜不明显。一般体长约7~10 cm,成蛙体重一般50~100 g,背部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背部及两侧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白色。因其肉质鲜美,具有蛋白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成为大众喜爱的美食产品之一。

近年来,黑斑蛙从苗种孵化到投饵驯化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市场前景较好。郑州黄河鲤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站在荥阳市王村镇租赁土地3335 m2,购买蛙苗20000只,放养密度6万只/hm2,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认为该品种适合在沿黄地区推广养殖,能够为沿黄农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本文对黑斑蛙的养殖技术进行总结,探讨适合郑州地区的养殖模式,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1 生活习性

1.1 温度

黑斑蛙是变温动物,体温受到环境变化而变化,自然环境下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28℃。当温度超过32℃时,活动明显减弱;高于35℃时会大量死亡。当温度降至10℃以下,摄食与活动明显减弱,逐渐开始冬眠。所以要根据季节和销售情况,设置遮阴网和保温大棚。

1.2 湿度

湿度是黑斑蛙生存、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黑斑蛙喜欢生活在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光照强烈、环境干燥时,蛙类会皮肤脱水而受伤。

1.3 光照

黑斑蛙昼伏夜出,经常白天在作物下面活动,怕阳光直射,但趋弱光,平时喜欢在向阳、有阴的草丛中栖息。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生殖均有促进作用,如长期在黑暗处生活,其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1.4 水质

黑斑蛙终生在淡水中生活,水质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对盐度的忍耐性很差,盐度一般不能高于3‰,水中溶氧不得低于3 mg/L。

2 蛙池建设

2.1 场址选择

黑斑蛙喜欢在安静、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黑斑蛙的养殖最好选择在平坦开阔、背风向阳、远离村庄的地方建造场地,场地附近最好有河流、水库、塘堰或比较丰富的地下水;黑斑蛙养殖在蝌蚪期间,养殖用水是必须达到或高于渔业水质标准;养殖场地还应设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防止夏季暴雨洪水将蛙场淹没。

2.2 蛙池的开挖

根据黑斑蛙生活习性、养殖日常管理的方便性,养殖池应建设为“回”字形。本次试验开挖“回”字形池,由单个蛙池四周的堤埂和池中的环形沟形成了“回”字内外的两个“口”。蛙池的基本规格为长25 m,宽8 m,蛙池面积约200 m2/个,场地挖建蛙池6个/hm2;食台区宽1.5 m左右,水沟宽1 m,水沟深50 cm,长度不超过25 m,休息区宽2 m。沿池埂四周架设防逃网,选用40目的尼龙网,地上高度为90 cm。在外层再设立一道石棉瓦围栏,用以防止黑斑蛙的天敌(主要是蛇、鼠)进入。蛙池的上方设立防鸟网,选用网眼较小的粗线网,即可避免一些小型鸟类进入蛙池,又可防止鸟类被缠受伤。

3 养殖管理

3.1 蛙池的消毒和培水

清池消毒可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生石灰用量为105 kg/hm2,有效氯30%的漂白粉用量为8 g/m2,加水稀释后进行泼洒,杀灭野杂鱼等有害生物。消毒7 d后,进水80 cm,使用渔用生物肥进行培养浮游生物,同时根据情况进行追肥和换水,保证池水透明度在30~40 cm之间,为蝌蚪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

3.2 蝌蚪养殖

按250~300尾/m2的密度投放蝌蚪。蝌蚪孵化3 d后开始投食,此时饵料以豆浆为宜,喂养7 d后适当加入少量人工饲料,当蝌蚪个体达到黄豆大小后,全部使用人工饲料喂养,投喂蝌蚪的人工配合饲料一般选择颗粒较小的特种鱼苗饲料即可。

日常管理中应根据温度控制投食量,晴天正常投喂,阴雨天适当减少投喂,每天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投喂,早、晚两次投喂,上午9∶00左右投喂饲料总量的1/3,下午16∶00左右投喂饲料总量的2/3。

3.3 幼蛙养殖

投放幼蛙时,应严格按照规格大小进行分级饲养, 防止同池蛙体规格相差太大。放养密度为100~150只/m2。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需要制作食台进行投料。食台大小一般为长1.5 m,宽1 m,也可以根据场地采食区的大小来适当调整食台的大小。食台四周采用2 cm×3 cm规格的小方木条做框架,用40目的尼龙网布做底部。

3.4 成蛙养殖

成蛙养殖期间除了做好投料工作之外,要注意黑斑蛙对盐度的忍耐性很差,盐度一般不能高于3‰。

日常管理要点:一是定时巡池,观察防逃网有无破损;二是定期换水和消毒,保持水质清新;三是及时清除食台周边的杂草;四时在阳光照射过强时做好遮荫工作。

4 病害防治

相对于其他水生动物,黑斑蛙的病害较少,疾病预防的关键在于营养和消毒管理,所以选用大品牌的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全面,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渔用多维和中草药使蛙体健壮,增强抗病力。每月用碘制剂等消毒剂全池消毒一次。

4.1 红腿病

又称败血症,此病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病蛙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四肢、腹部及下颌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降低养殖密度。发病期间,可用聚维酮碘消毒,同时用恩诺沙星和三黄散拌料内服。

4.2 气泡病

此病常发生在为蝌蚪养殖期。发病的蝌蚪腹部膨胀,失去平衡,肠道内充满气体。原因是水中浮游植物丰富,水中溶氧量过多。

防治措施:常换水,保持池水透明度不低于30 cm。发病时,按10 g/m3用量泼洒食盐水,2 h后再换水。

4.3 肠炎

肠炎病常发生在幼蛙、成蛙的养殖期。食台上剩余大量饲料,病蛙摄食减少,体质变差,解剖后发现肠道空,肠壁发红充血。

防治措施:整个养殖期间尽量不投喂蝇蛆、野杂鱼等,防止引入有害病菌。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投料不要过多。发病后要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可用聚维酮碘或戊二醛进行池水消毒。同时用恩诺沙星和三黄散拌料内服。

4.4 烂皮病

病蛙的皮肤充血,表皮腐烂,摄食变差,常常静卧不动,严重时大量死亡。

防治措施:平时蛙场要保持环境安静,防止黑斑蛙受惊乱窜而造成皮肤受伤。发病后立即用戊二醛进行水体消毒,并用恩诺沙星拌料内服。

5 结语

黑斑蛙人工养殖对土地限制条件较小,所以养殖模式有很多,可以采用土池和水泥池养殖,或者进行稻田生态养殖,也可以因地制宜与果树种养结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经济。黑斑蛙养殖技术不复杂,在控制养殖密度、做好病害防控的前提下,很少会发生大批量死亡的现象,因此养殖效益较高。通过技术人员的定期指导,可以作为精准扶贫以及沿黄坑洼林地优化利用的项目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黑斑蝌蚪换水
杭州亚运泳池不换水的“黑科技”
海里的巨头蝌蚪
水培植物霎换水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自动换水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从蝌蚪到青蛙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