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调研报告

2023-09-26胡建平李同国闫丽萍张玲宏

河南水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陆基水产品渔业

胡建平, 李同国, 闫丽萍, 张玲宏*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郑州 450008)

目前河南省随着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粗放型网箱和沿黄部分养殖池塘拆除,水产养殖面积大幅下降。养殖面积的减少,直接造成水产品产量的降低。为了更好地把握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提升水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更好地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推动河南省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陆基圆池养殖模式调研组到广西开展调研活动,探索河南省发展陆基圆池设施渔业的可行性。通过本次调研,认为陆基圆池智能化养殖模式具有占地少、不受地形地势影响、养殖池自净能力强、不破坏土地性质、集约化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在推动渔业绿色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品质水产品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一、广西陆基圆池模式发展情况

(一)发展规模

2021~2023年广西陆基圆池数量每年都翻一番。2022年,广西建成陆基圆池1.3万多个,养殖地区已遍布广西全区14个市、60多个县(区);养殖水体90万m3以上,水产品产量约3.3万t,产值5.3亿元。

(二)发展水平与效益

2021年到2022年上半年广西陆基圆池发展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养殖基地“小而散”,建设水平“简易(简陋)而经济实用”;一个池(直径8 m)综合建设成本15000元左右、养殖鲈鱼一般产量2 t以上、产值60000元、利润20000多元。

2022年下半年后广西陆基圆池发展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在扶持政策的引领下,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加入投资行列,在建基地一般都在200个池以上;这些基地建设起点高、配套设施完善,一个池(直径8 m)综合建设成本30000元以上。

(三)模式特点及优势

1.占地小、投入少、产量高

1个直径8 m陆基圆池占地50 m2、投入15000元,其产能相当于2000 m2池塘产量。

2.生态、集约、智能

陆基圆池均可配套先进的进、排水处理、水循环利用系统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符合生态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3.产业融合程度高

可集中配套建设加工、流通和休闲项目,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高位推进

广西省坚持聚焦陆基圆池养殖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广西“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广西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总体实施方案》、《广西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广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均把“陆基圆池”作为推进全区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各级部门领导都分别考察、具体指导了广西陆基圆池养殖基地,并做出过批示指示。

(二)资金扶持

广西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指导方针,促进陆基圆池项目落地见效。2021年自治区下达资金1146万元,支持建设陆基圆池1146个(每个圆池补助1万元),占渔业生产类资金的7.1%;2022年自治区下达资金8490万元,支持建设陆基圆池5250个(每个圆池补助1.5万或2万元),占渔业生产类资金的38.6%,各级乡村振兴资金支持圆池循环水养殖项目也有几千万元。

(三)示范带动

结合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2021年建立陆基圆池“五大行动”骨干示范基地5个。2022年达到13个,推动陆基圆池基地“五大行动”全覆盖,形成了“陆基圆池+果树菜”、“陆基圆池+净化池塘”和“陆基圆池+过滤设备”三种尾水处理方式;示范推广加州鲈鱼、南美白对虾、乌鳢、罗非鱼等一批适合圆池养殖的水产品种。2022年举办以“陆基圆池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现场观摩45次,培训人员4000多人次。

(四)科技支撑

成立了由水产站、水科院、广西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自治区级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研发团队,定期下基层指导陆基圆池项目建设,围绕循环水及尾水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广西科技厅将《陆基圆池养殖技术》列入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研发经费350万元。目前,陆基圆池养殖地方标准获立项2项、团体标准立项5项,获专利3项。

三、河南省推广陆基圆池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成本较高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势西高东低,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昼夜温差大。在此气候条件下建设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桶,由于该桶保温效果差,易造成鱼类应激反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加修保温棚,增加了建设成本。

(二)养殖技术不成熟

目前广西建设的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固体排泄物自净能力偏低,一般在50%~60%左右,未达到预期效果。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的监测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存在不完备、不灵敏的问题。该养殖模式主要以常规大宗淡水鱼品种为主,名特优品种较少,经济效益偏低。养殖企业考虑同一品种管理简便、进苗便宜,放弃了模式可以多品种、多规格的优势,不能达到规避风险、提升效益的目的。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河南省对设施渔业重视不够,在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资金投入较小,且设施渔业用地申请困难、手续繁琐。经营者办理相关手续,需要自然资源、渔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等多个单位审批,所需材料多,办理周期长。此外渔业用地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开展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面临着交通、设施、能源等方面的困难。

(四)产品知名度低、附加值低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具有高科技、高密度、高质量、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既保护环境又能满足人们对水产品“质”的需求。当前,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品商品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不足,其产品存在销售范围小、知名度低、品牌议价空间小、销售困难等问题。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品几乎没有专门订单,产品销售范围小,价格较低,行情持续低迷。

四、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各单位合作,完善关键技术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政府协调,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重点联合攻关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自净能力、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加快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进程。当地政府应加大力度鼓励养殖主体试用创新科技成果,对能有效促进产业升级的成果大力推广,完善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及设施。

(二)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

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作为绿色渔业发展中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模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是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建议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继续对该模式的推广予以支持。一是技术支持。由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牵头,联合企业、合作社开展养殖试验,重点筛选产品附加值高、适应圆池养殖的养殖对象并予以推广。二是政策资金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资金的投入。通过以奖代补、低息贷款等方式,补贴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建设,降低养殖户投入成本,助力渔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管理。改进渔业设施用地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与自然资源等部门沟通,制定具体的设施渔业用地政策,保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保证渔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三)加强产品商品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建设

地方政府部门应充分借鉴广西地区知名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经验和方法,加强其产品商品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建设,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规范,推动养殖环节标准化和产品筛选分级标准化。通过合理规划养殖,分级养殖、错峰上市,突破产品季节性和周期性的限制,延长产品的销售周期。建设由水产品保存仓库、交易及信息中心、水产品加工厂等组成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其产品商品化率。建设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和“三品一标”认定,强化产品品牌形象,加深消费者对于“陆基圆池”品牌的信任度。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组成“陆基圆池”一体化产业化经营组织联盟,形成“陆基圆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陆基水产品渔业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优势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日本正式决定引入陆基“宙斯盾”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江西省4月水产品塘边销售价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