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本到课堂:多模态“再符号化”现象研究

2023-09-25李业琪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符号化人际模态

李业琪

(广东海洋大学基础部 广东阳江 529500)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源于Halliday[1]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理论,该理论把语言看成一种“社会符号”,认为语言和其他符号资源一样,都是能够产生意义的资源,反对传统地把语言和社会相分离的做法,从此将语言学扩展到书面语之外。Iedema[2]首次提出“再符号化”这一概念,探讨不同语境之间,不同层面之间的再符号化现象,以及如何实现语言的意义转换。Jewitt[3]对Iedema提出的“再符号化”现象进行了总结,认为“这就是从一种符号系统到另一种符号系统(媒介和模态)的意义转换过程”。本文将从多模态社会符号学视角,探讨从英语课本到英语大赛课堂的每个体裁结构的“再符号化”现象,分析符号在课本到课堂之间的转变以及对教学的效果。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为了使本研究更具有代表性,本文分析的对象为某届“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教学大赛特等奖教师L老师参赛视频和课件PPT。教师参赛课文来自《实用综合英语教程3》第七单元Where are all the plumbers? 教学大赛要求教师在20分钟时间内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都是浓缩的精华,且大赛视频和PPT都是官网下载获得,真实有效。

(二)研究问题。本文将观察法和软件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以张德禄外语课堂中的体裁结构潜势为依据,将教师视频切分为六部分,即六个个子视频(由于大赛教师特殊设计,课文讲解和组织活动、作业布置与结束仪式融合为一体)。我们将每段视频反复观看,并且在ELAN5.5 软件上进行模态标注,再由全部成员共同分析讨论,分析每个子视频多模态“再符号化”现象的体现,以及如何实现语言的三大元功能。

(三)理论框架。本文通过整合Royce[4]和张德禄[5](18)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见表1。

表1

(四)研究结果。

1.开始仪式。这部分是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但是教师要在这个时候通过模态的扩展来引出整个大赛课堂。视频中开始仪式大概只有15秒的时间,L教师主要使用语言模态和大赛评委老师和学生们问好,实现了语言人际功能,教师站的离学生很近,问好的时候双手摊开,拉近了和学生的社会距离;同时PPT上用图片模态和文字模态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所参赛内容课文的标题和来源,教师用这个方式告诉大家上课的内容,引出大赛课堂,实现了语言的语篇功能。

2.引入主要教学内容。在课本原文中,课文的标题“where are all the plumbers?”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师如何从标题入手做好对标题的解读,如何把这简单几个文字模态在大赛课堂上进行“再符号化”,这就需要各种模态共同合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T:It’s really the first time we meet each other ,right?

But i am not coming alone, i bring along one of our best friends. Wondering who he is? Look he is coming...

教师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并且告诉大家今天有位好朋友和我一起来了,你想知道他是谁吗?教师不仅使用了语言模态,还使用了伴语言模态,也就是说话的时候伴随着升调,这句话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有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实现了人际功能,还实现了语篇功能。接着教师在PPT 上用图片动画辅助以熟悉的声音向学生展示大家熟悉的游戏人物“super Mario”并且询问大家是否知道它的职业,引出plumber 一词,以及给plumber 下了一个定义,让学生注意他的发音。教师为了让学生对plumber 有更清晰的理解,让学生边听边看边填写一段关于plumber 的视频介绍,并且邀请学生依次回答。最后教师加入自己对plumber这一词汇的拓展,让学生了解蓝领工作人员还有哪些。

在这个部分,短短四分半钟的时间教师用很形象的方式,把文章标题用语言模态,图片,声音和视觉模态相互配合的形式,实现了语言概念功能的引用以及扩展;以学生熟悉的人物引出课文标题拉近了与学生的社会距离,让学生依次回答问题,实现了人际功能;教师成功引入话题,并且对话题进行拓展,让学生进入整个课堂环境的状态,实现了语言的语篇功能。

3.宣布教学目标。L教师在引入话题plumber之后,很自然流畅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告诉学生今天要学的就是一篇关于plumber的文章,这部分内容展示很快,但是非常清晰。PPT上面用有层次感的1和2两个小标题标明了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图1),用文字模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一个提炼和重组,通过PPT上主要动词的颜色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整个课堂结构有一个了解,语言的三大功能都得到实现。

图1 教学目标PPT

4.讲解课文和组织活动。这部分是整个大赛课堂的重点,大概12 分钟的时间内,L 教师把这两部分融合在一起,主要通过语言模态和文字模态的重组实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通过伴言语模态(声调,语气等)和身体手势等实现人际功能。

教师把对课文的讲解分为Global reading 和Detailed reading两个阶段。在Global reading阶段,教师在PPT上清晰展示出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和第三部分有一部分内容没有展示出来需要学生自己去讨论出答案。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完成Part II 一组学生完成PartIII。除了用语言模态之外还用到手势以及身体动作,身体微微向前倾靠近学生并用手型把一组的几个学生囊括在一起,告诉他们哪些学生分为一组并且需要完成哪些内容。在这个阶段PPT内容用文字,图片和颜色良好配合实现了概念功能的引用和重组以及语篇功能,课堂上小组形式讨论文章的内容以及教师的非言语模态实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

在detailed reading 阶段,教师在PPT 上展示本课文最后一段内容(如图2),也就是整个文章的总结段落。

图2 where are all the plumbers最后一段话语节选

这部分内容教师进行了一些符号上的改写,通过不同形式展现出来,即一部分有下划线一部分被黑体加粗,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并且邀请学生进行阅读。接着教师对黑体字部分和下划线部分进行了语法解读,把原文中的文字模态进行了重组,提示学生IT在句子当中充当形式主语,并且用肢体动作以及手势告诉学生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IT充当形式主语主要的情况。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抓住一个关键词trade并且使用语调升调和重读提醒学生注意,并且对trade一词进行了讲解,从PPT展示我们就可以得知trade有两个意思并且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在讲解第一个意思时,文字模态再次出现,但是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扩展,加入图片和符号模态扩展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还使用到白板,把由trade拓展而来的TM以及R这两个商标写在白板上进行讲解(图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因此教师通过不断询问问题,以及加入举手手势以及身体语言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实现了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讲解第二个意思时,教师加入了视频模态,给学生听觉和视觉刺激,告诉学生trade也有skill的意思,tradespeople指的是用双手工作的人,也再次融入到整个话题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当中,那就是像plumber这一类蓝领工作人员应该越来越多,应该和脑力工作者一样受到尊重。

图4 课堂教学对trade一次的拓展TM标志教学

5.课堂小结。这部分内容教师对plumber 和salesperson 这两种职业的利和弊做了一个大概的梳理,并且在PPT上用颜色和分区的形式展示出来。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并没有要学生进行过多的讨论,而是邀请两位同学表达了一下他们大概的想法。当学生不乐意做出选择的时候,教师通过微笑拉近学生的距离,到学生当中身体前倾询问个别学生意见,以及展示两张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进行选择。最后教师提示学生,不管做出什么选择都可以关键要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事业,不仅回到文章主题还对主题内容进行了扩展(人们应该要拥有craftsmanship 工匠精神)实现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6.作业布置和结束仪式。这个环节也是课本所没有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呈现这一个部分,是因为两种媒介的目的不同,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以及为下一堂课做必要的铺垫。L教师所呈现的这各环节非常短,但是教师也很好的使用了PPT 上文字模态不同字体和形式的结合,用言语模态告诉学生课后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让整个课堂有了课上和课后的一个连贯,实现了语言的语篇功能。教师简短的带着微笑的结束语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实现了人际功能。

二、讨论与启示

(一)不同的媒介需要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意义。在研究中发现,在课本和课堂两种不同媒介中,语言三大功能的体现方式不一样。在原文当中,读者所能接触到的符号主要就是文字模态,作者开篇即以自己用双手工作获得成就感的经历,引出要讨论的现象“当今社会,人们认为脑力工作者比体力工作者更聪明,因此越来越少人选择从事carpenter 和plumber 等这些职业”,实现了语篇的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作者虽然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写作,但是加入了大量的we和you尝试把读者融入到语境当中进行讨论,来实现人际功能。

而在外语课堂特别是外语大赛课堂上,教师所处的语境发生了实质改变,交流对象也从读者变成了从未见过面的学生,教师如何通过媒体形式展现文章内容的同时又要实现三大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再符号化”能力,运用不同符号进行模态的重新排列组合实现语言的三大功能。L教师充分运用了语言模态和伴语言模态以及身体姿势来实现人际功能,每当学生有迟疑或者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时候就会用到升调,身体前倾和在课堂来回走动等模态来补充语言模态,达到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的交际目的。在引出课文话题时,教师运用了PPT 模态中图片、声音、视频等模态的结合向学生展示他们熟悉的动画形象,不仅实现了人际功能,同时也实现了概念和语篇功能。在讲解课文重点难点内容时,教师会通过观察学生的反映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伴语言模态,声调转换和身体动作等优化文字模态和语言模态所能达到的效果。

(二)“再符号化”对教学产生的效果。

1.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目前很多教材当中使用的英文文章都节选自英语国家当地的报纸杂志或书籍,因此很多概念非常抽象,也存在着跨文化的语境变化。通过“再符号化”,教师可以运用鲜活的例子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或者删减,用本族文化熟悉的概念来替代原文中抽象的概念;通过视频模态,PPT模态和非语言模态的良好配合可以让课堂教学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并且充满趣味性。

2.使师生之间人际关系更加亲近。在学生课本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能通过文章的文字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要表达的意思,和作者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存在着很明显的社会距离。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反映的感受改变教学的模态选择,能够通过伴言语模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反馈;能够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能够通过肢体动作等加入学生当中去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对于作者观点的不同态度,这些都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3.让课堂更加连贯,文章内容更加清晰。在课本中,读者根据文章的行文结构进行阅读,对于文章的理解是很程序化的,按着文章的结构走。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跳出这个空间的限制,利用更加合理更加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方式来处理文章内容。教师也能够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扩充使学生了解更加全面的知识,让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

结语

“再符号化”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是在外语教学中很少实例,也较少学者进行研究。本人从多模态符号学视角,以外语教学大赛特等奖教师视频为分析对象,探讨在教学不同阶段“再符号化”如何实现语言的三大功能,以及对外语教学的作用。研究发现,“再符号化”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所有符号简单相加,各种符号在一起可以互相优化,并且效果成倍增加。

猜你喜欢

符号化人际模态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从艺术区到艺术节:“蓝顶”的符号化进程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