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化脉络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3-09-25向晓琳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聚类领域期刊

张 鼎 向 涵 向晓琳

(1.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

自1987 年中央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做好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直至2022年要求“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以来,关于城市民族工作的研究始终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城市民族工作是以处理城市中的民族事务,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同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2]。为充分了解目前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变迁,本文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用可视化软件对所获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揭示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概貌,分析该领域的热点主题和演化脉络,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规律,一个领域中的核心期刊集聚了该领域大多数关键性文献[3]。本研究文献来源中国知网(CNKI)平台,在高级检索中将检索方式设定为:主题录入“城市民族工作”或“城市民族事务”,检索条件采取“精确”,文献类别选择“学术期刊”,来源类别选用“核心期刊”和“CSSCI”,时间范围选定1992至2022年,共检索到285篇文献,剔除无效文献63篇,最终以222篇有效文献作为研究样本(截止2022年8月15日)。

(二)研究方法。CiteSpace 能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4]。本文借助CiteSpace对获取的222条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通过CiteSpace的网络分析功能,绘制出作者及机构合作关系网络图谱,识别研究核心力量;同时借助其强大的关键词共线、聚类、时区等功能,把握其研究概况、热点主题和演化轨迹。其次,辅之计量方法,通过NoteExpress 和Excel 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研究文献的时空分布、作者机构、期刊领域、学科领域等进行描述、比较和分析。最后,基于系统把握研究现状,探讨预测未来研究趋势。

二、研究概况

(一)文献时空分布。文献发表时间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某研究领域的发展阶段,对了解研究的演化进程与动态趋势。通过统计近30年来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的文献年度分布情况(见图1),可发现以下特征:一是该研究具有时间区段性,1992年至1999年,发文量较少,共发表文章19篇,年均发表2.4篇;2000年至2013年,发文量呈起伏增长,共发表文献97篇,年均发表6.9 篇;2014 至2022 年,发文量迎来最高峰,共发表科研成果106篇,年均发表11.7篇。二是该研究具有政治引领性,发文频次与顶层设计紧密相关,三十年间先后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及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陆续颁布相关政策文件,为做好不同阶段城市民族工作确定主题和指引方向,在以上关键时间节点后短时间内,刊文量明显激增。

(二)核心力量及合作网络分布。通过作者共线分析,获得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的学者合作关系图谱(见图2)。核心作者是各学科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一定时期内核心作者发表数量可观且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引领作用。普赖斯教授在文献计量学中提出核心生产者分布的“平方根定律”,计算公式为,其中M指论文数量,Nmax 指对应年限中论文发表数量最多作者的论文数量。即当某作者发表论文数量大于M时,该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当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总量达到该领域全部文论的50%时,说明该领域已经形成核心作者群。[5]依据普赖斯定律进行测定:M= 0.749′8=2.1,即发文量大于2 篇的学者为核心作者(见表1),14 位核心作者共产文54 篇,占论文总量的24.3%,可见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群还未形成。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表1 核心作者发文数量统计表

通过研究机构共线分析,得到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成果较为显著的科研机构(见图3)。归纳整理所属同一单位不同学院或研究单位可以将研究机构分为五类:民族类高等院校、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社科院研究所、政府职能部门。其中发文量前三的科研机构是中南民族大学(37篇)、中央民族大学(29篇)、中国社会科学院(22篇),根据普赖斯定律可知5篇是界定是否为核心机构的量化标准门槛(见图4),8个核心机构共发表文论127篇,占样本文献总量的57.2%,表明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领域已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体。

图3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图4 核心机构发文数量统计表

(三)领域期刊及被引频次分布。期刊被引频次是学术质量以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分析某研究领域期刊出版分布,能了解该领域的学科分类情况及不同学科对该选题的领域关注程度。统计得出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的222篇文章共分布在46种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上,共被引用2510次。由表2可知,载文量超过12篇的期刊有5种,共发文125篇,占总发文量的56.3%,总被引用1533 次,占总被引用的61.1%,表明以上5种期刊在该领域发挥着较强引领作用。从期刊所属学科来看,按照中文核心和CSSCI 学科分类标准,46 种期刊中,21 种期刊属民族学与文化学,8 种属综合性社会科学,4 种属马克思主义理论,3 种属综合性高校学报,中国政治和经济学各有2 种,其余分布于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由此可见,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对城市民族工作研究关注度较高,研究成果主要来自该领域。同时,CNKI 数据库为收录的每篇文献都标注了所属学科领域,其收录的每篇文献至少属于一种学科类别,以知网学科分类为节点统计发现,222 篇文献分布在中国知网186 个学科类别中的18 个(见图5),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是研究成果最多的学科领域,属于中国城市民族工作领域的绝对阵营高地。

表2 主要期刊载文统计表(载文量>12篇)

图5 知网学科领域分布图

三、热点与趋势

(一)关键词共线。图6是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的关键词共线图谱,节点圆圈大小代表某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圆圈年轮颜色层次代表关键词研究的年度及持续情况,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相互联系。由图可知,除“城市民族工作”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出现频次最高,“城市少数民族”研究时间跨度最长,“民族事务治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与其他关键词的连线越多,其中介中心性越大,代表该词在某一领域的热门程度。经统计频次大于4次的关键词有24个,可以看出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的主题聚焦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9次)、民族工作(23次)、城市少数民族(15次)、民族关系(13次)、民族问题(7次)等方面,同时高频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图6 关键词共线图谱

(二)关键词聚类。关键词聚类分析能识别和探测某一研究领域内具有方向性、代表性的知识子群类团[6]。图7 为我国城市民族工作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聚类图谱主要依据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来衡量聚类的科学化水平。Q值越大则表示网络聚类结构越显著,S 值则表示聚类同质性程度。当Q>0.3,S≥0.5时,说明聚类结果科学可信,具有研究价值。本聚类图谱Q=0.7232,S=0.8977,表明生成的聚类结果较好且置信水平较高。基于关键词共线和聚类分析形成的知识图谱,深入研阅聚类群组编号对应的经典文献,可进一步将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精炼为:城市民族工作本体研究(#0、#1、#5)、党的民族理论政策(#4、#8、#9)、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关系问题(#3、#6、#7)与城市民族事务治理(#2)四大聚类主题。

图7 关键词聚类图谱

(三)演化分析。

时区视图能够从时间维度上帮助我们把握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变化趋势。通过中国城市民族工作时区图谱(图8)和中国城市民族工作重要记事(图9),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图8 时区图谱

图9 中国城市民族工作重要记事

1.起步探索阶段(1987-1998年)。党和国家逐渐重视城市民族工作,学界处于探索认识阶段,该领域被少数学者关注,文献成果较少,热点关键词涉及城市民族工作、城市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等。相关文献主要围绕城市民族工作特点、地位、作用、关系问题的研究,探讨了《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法律意义、效力范围和宣传实施问题,武汉、四川等地探索了城市民族工作的经验做法。该阶段丰富了城市民族工作的内涵,对后续研究具有奠基作用。

2.初步发展阶段(1999-2004年)。党和国家不断提高关注度,城市民族工作逐渐走向成熟。涉及热点关键词有所增加,主要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化、城市民族关系、社区民族工作等。该时期聚焦于城市进程背景下对城市民族工作概念对象和范围内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及权益保障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城市民族社区工作。对后续研究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扩散作用。

3.多元拓展阶段(2005-2013年)。城市民族工作在我国民族工作全局中的地位迅速提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到了加强和完善。此阶段的发文量有小幅增长,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呈现出多元研究主题,热点关键词涉及民族政策、散杂居民族理论、权益保障、族际交往、和谐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此时期主要关注城市民族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城市民族关系和谐构建等主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该阶段城市民族工作的研究更加全面、精准和深入,理论研究更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4.深化融合阶段(2014-2022年)。城市民族工作对民族工作全局的牵引作用日益突出。此阶段城市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发文量大幅增长,热点关键词随着研究深入越发增多,由集中单点向扇形发散,如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互联网、民族互嵌、交流交往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研究聚焦于交流交往交融的城市民族关系构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路径探索、民族互嵌社区建设、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阶段城市民族工作研究在概念内涵、理论视角、实践探索上不断创新、深化和融合,形成了研究主体逐渐聚焦、研究内容逐步丰富和研究路径日益多元的新局面。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一,从整体概况看,在党的领导和政策牵引下,关于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研究逐渐增多,在2016 年后处于历史研究热度的最高峰,研究凸显出较强的学科交叉性,主要集中在民族学与文化学、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领域,主要发表在民族学类研究期刊,反映出期刊研究聚焦的方向性、领域性和专业性特质。第二,从研究力量看,虽然出现核心作者,聚集影响力较大的核心机构群体,但核心作者群体还未真正形成,跨团体和机构间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领域呈现出整体发散、局部聚集的特征。第三,从热点及演化分析看,研究核心主题围绕城市民族工作本体、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关系问题和城市民族事务治理四个方面开展,研究视角多元,做到宏观、中观、微观有机结合。研究主题变迁经历了宏观层面理论思想探讨、中观层面重点领域探析、微观层面实践路径探寻的逐渐过渡,最近几年研究热点相对集中在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索三个方面。

(二)研究展望。通过综合分析,结合近三十年来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现状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一是把握政治高度,加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将研究重点从“各民族”向“中华民族”转换,不断增强城市少数民族的“五个认同”,深入推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二是拓展融入深度,加强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探寻城市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交融方法,探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宣传教育的常态机制,探索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路径。三是增强治理效度,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研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治理模式的实践提炼和推广应用;加快城市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和监督保障[7]研究;注重互联网、大数据与民族事务治理融合研究。四是提升城市温度,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探索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和跨区域协作机制,推进城市少数民族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不断满足少数民族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五是拓宽学科广度,加强实证研究。各学者机构间应加强学术交流,共同构建多学科研究态势,重视扎根城市民族田野,通过微观调查和实证分析,更好回应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聚类领域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领域·对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