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建设探究

2023-09-25邱伟青

天津教育·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情境课堂设计

邱伟青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围绕学生实际发展情况,探索更有效率、更有质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更加丰富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课堂知识的渗透效益。小组合作模式能够降低学生知识汲取的难度,提升学生学科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相关教师应对其予以一定重视。尤其在现行高标准和高要求的教育环境下,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进一步释放课堂空间,提升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基于小组合作模式建设适应性教学情境具有一定必要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建设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分析小组合作情境建设对于小学高年级课程教学的流程、实践成果等要素的影响可以看出,该教育模式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提升课堂效率。由于小组合作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信息交互的情境,因此这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独自学习的不足,如学生通过信息交流,能改进自身学习方式、思考方向等。而这就会较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转化效率,继而达到提升课堂知识渗透效率的目的。第二,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多元、多彩的探索环境,在不同的探索情境中学生将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观察者、记录者、交流者等,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良性发展。第三,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会以更加立体、系统的方式将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且其中的学习方式、经验获取方式更加灵活、便捷,可以改变、完善甚至重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第四,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建设涉及的内容较多,如学生主体、课堂目标、教学标准等,而教师要想理清这些要素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便提升教师的技能和素养。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建设路径

(一)基于教师准备,打造良性硬环境

1.科学建设合作小组。

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认知水平有一定差异,因此为提升合作小组知识探索、知识交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中心,科学建设合作小组。首先,要基于学生情感发展需求,合理分配小组。如将有较强自我展示能力、个性较外向的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小组,让其带动其他学生探索知识。其次,要立足学生不同的发展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依次合理穿插不同层次的学生。如A、B、C层,其中A层学生拥有自我发展的愿景,且其能力水平较高,C层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可组合A、C层学生,并让A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引导C层学生探索知识、分享经验,B层学生则自成一组。这样能实现各个层次学生的综合发展。再比如探索“小数乘法和除法”概念时,教师让B层小组学生自行探索,让A、C层组合小组进行合作探索。这样所有层次学生均有事可做、有经验可学,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全体发展。

2.提升小组合作实效。

实效性主要是指提升小组合作探索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建设小组合作情境时,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利用任务激励法,即将小组合作内容细化到个人,或让学生自行细分任务并明确到个人,然后对于任务完成较好者,予以相应奖励,如奖励学生相应积分,其再通过积分的方式换取问题,在回答正确后便能减少课后作业量,或获得其他奖励等;二是在小组合作情境建设过程中,明确小组合作的规则,并提前告知学生。需要注意的是,为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可由班级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

以“负数的初步认识”小组合作情境建设为例,该课程知识内容较为简单,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建设如下小组规则及情境:小组合作探索不同情境的负数写法,即教师给出相关数据,由学生小组进行分解,然后教师以快问快答的方式,了解各个小组中不同学生的合作探索情况。同时,在此基础上让小组轮换任务,并逐渐加快问答速度。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快速的回答中掌握知识。

(二)基于学生实情,打造可靠软环境

1.立足学生需求,设计趣味性合作主题。

事实上,趣味性作为驱动学生小组合作、情感发展、主观能动性等要素的核心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学生小组合作探索难度等。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发展情况,为其编制趣味性合作探索情境。具体而言:一是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具体喜好,如其对童话故事有兴趣,可以此为依据建设适应性强的知识情境。二是教师在设计趣味性合作主题时,除了立足学生的兴趣外,还应结合新课程目标、任务等,进一步提升合作主题的效能输出。

以圆柱与圆锥课程中单元《圆锥面积》教学为例,在完成课堂基本教学任务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教师可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设计趣味性合作环境。例如在学生喜好的童话故事基础上,设计如下合作情境:青蛙妈妈的衣服被小河冲走了,青蛙妈妈非常难过。为了让妈妈开心,青蛙三兄弟踏上了寻找衣服之路,但是他们需要跳9公里才能拿回妈妈的衣服。其中只有老三不畏艰难,穿过小溪、大石头、森林拿回了衣服。在这个过程中,老大说他跳了老三的2/3,实在跳不动了;老二说他跳了老三的1/3,也跳不下去了。请问这三个青蛙跳的路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将这一过程看作圆柱和圆锥,试试把它们画出来。这种合作情境,不仅有学生喜欢的故事做铺垫,还将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转化为简单的路程,不仅降低了小组合作探索的难度,也提升了学生探索的趣味性。

2.立足学生表现,设计针对性评价构架。

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可快速明确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的不足,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此,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具体表现,设计针对性的评价框架:第一,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设计评价元素。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探索、学生是否主动进行小组交流等,在设计时既要重视结果指标的设计,更要重视过程指标的制定。第二,要扩容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如在小数加减法的合作探索完成后,让学生自评是否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第三,教师要针对学生能力、水平等情况进行差异化评价,以便让后进生意识到自身的潜力,避免其因为学习压力出现厌学心理等。如针对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在评价中发现其闪光点,并以语言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在鼓励的同时以委婉的方式指出其不足。

3.立足学生发展,设计开放性探索情境。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同时,现行多元的社会环境也对数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据此,教师应围绕课程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点,以课程内容、目标等内容为导向,设计开放性探索情境。

以圆柱与圆锥课程中单元《圆锥面积》教学为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知识概念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其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可设计如下开放性探索主題情境:学校组织师生帮助农民伯伯收粮食,目前已知一个锥形仓库的量是一个圆柱仓库量的1/3,其中一个锥形仓库能够装粮3吨,且有7个锥形仓库。在同农民伯伯沟通后得知,由于粮食增产了,现在需要把锥形仓库改为圆柱形仓库来装45吨的粮食,请问怎么改合理?在这种开放性的探索环境下,部分学生认为仅需关注45吨粮食,那么其可以改建5个;或在考虑时间、成本等要素的基础上,可以改建4个,即4×9+3×3=45吨;最后可把所有的仓库进行改建,以为后期做准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探索的画面感,还能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

综上所述,在现行高标准、高要求的小学教学情境下,教师应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为学生打造更加鲜活的成长体系;围绕现行理论,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社会环境的需求。教师建设小组合作情境,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发展效率和质量,如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改变学生学习观念等,因此能够较好地拉近学生与课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

(焦  佳)

猜你喜欢

情境课堂设计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