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锤炼教学语言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3-09-25张福芝

天津教育·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

张福芝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說:“在你拟定教育性谈话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教师的语言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折射教师的教育思想。

语言包括言语、心语和体语,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媒介。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获得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完成对自身的认可。身为教师,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其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成为一个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教师的工作,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用语言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教师只有在掌控好自己的心语、言语和体语的情况下关心学生的尊严,才能传递给学生信心,促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师该如何锤炼良好的语言,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管理自己的心语,用肯定的语言预期教育效果

心语,即心灵语言。它潜在于教师的意识之中,掌控着教师的思想和言行。拥有健康的心语,可以使教师魅力四射。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师生的交往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还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众所周知,智慧要靠智慧来培养,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教师健康的心语是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力,相信自己和学生共同努力后一定会有所成就,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科学协调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关系,朝向自己的工作目标,为实现师生的双赢发展大胆实践,并认真写教学日记,反思不足,不断进取。这样,就能在无形中将信心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进而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信、自省、自强。

二、提高言语的修养,用准确的语言和谐育人氛围

言语,即说话用字的内容。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言语修养,可以提高师生间的沟通效果。

(一)教师授课的言语要规范、精确、形象、生动

规范,即符合教师身份,符合教学内容。言语是思维的载体,教师的言语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桥梁。规范即讲普通话,规范的言语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语中找到做人的尊严。

精确,即用词要准,力求用最确切、最恰当的词汇,展示教师的风采。教师课堂上以言语为载体传授知识,而知识本身是严密的、系统的,而教学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授课任务,这就要求言语精确。讲课时要句句有用,字字精确,无一句废话,无一字多余,此境界虽难得,且非一日之功,但教师经不懈努力亦可达到此种境界。

形象,即将典型的人物、生动的事例、感人的情节进行细致刻画。教师在讲课中要将抽象内容讲得具体些,将深奥内容讲得浅显些,将枯燥内容讲得风趣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生动,即教学言语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教师语言生动,才能活跃学生的听课情绪,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疲乏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师提问的言语要简明、准确、科学、合理

问题的质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提问的言语要做到简明、准确、科学、合理。

简明,即简单、明了,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教师事先要对问题的设置严把质量关,防止因教师的失职而浪费课堂时间。

准确,即切题、就重,问到关键处,问在该问时。教师的“问”,要有助于学生的“学”。教师提问的言语,既要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有利于他们抓住教师提问言语中的关键词快速审题,积极寻找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即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让他们在课堂上均有所得。提问的言语,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设计好提问的语言程式,呈现出问题的难易梯度。如:把“你能不能”变成“你愿不愿意”,教师遭拒绝的机会就会减少很多,就会给学生创造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把“你为什么……”变成“你怎样做才能……”,或把“你不应该……”变成“你可以选择……”,就会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给予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

合理,即合乎一定的规律。教师要把握提问言语的三点基本要求:问什么、问谁、怎么问,并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进行具体的课堂实践。

(三)教师沟通的言语要中肯、入情、入理、入心

教师的言语要善于引导学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有效果的沟通才是最好的沟通。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时机,使沟通的言语中肯、入情、入理、入心。

教学中,我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所感悟。开学第一堂语文课,我在上课铃结束后,请学生在纸上写清自己在铃声结束前都做了什么,限时三分钟。三分钟后,统计结果如下:闲聊32人、做课前准备18人、补抄作业8人、整理书和书箱11人、做卫生9人、读书8人、吃早点3人、背诗3人、呆坐着1人。我提问:“你可以从结果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片刻后发言。然后,我说:“32人说话,说明每个同学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表达需要语言,语文课就是教同学们说话的课,不同的话有不同的说法,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语填写成语。”我出示投影:多而流畅地说(口若悬河)、空而高傲地说(高谈阔论)、乱而无章地说(语无伦次)、趣而生动地说(绘声绘色)、趣而连贯地说(娓娓动听)、诚而深挚地说(语重心长)、最少的话(三言两语)、最简短的话(只言片语)、最多的话(千言万语)、最有气魄的话(豪言壮语)、最虚伪的话(花言巧语)、最没根据的话(胡言乱语)。学生回答后,我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请同学们选用恰当的成语说一段话,表达对自己和同学的祝福!”学生们踊跃发言。最后,我总结说:“赫胥黎(苏格兰作家)说过:‘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愿你们用行动践行彼此间真诚的祝福!”师生会意地笑了。

课堂上聆听同学的发言很重要。每当发现有学生走神时,我先请他起身谈自己的看法。当他说“没听清”时,我便问:“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听清别人的发言?”学生会提到“上课全神贯注”“认真聆听并思考”等。这样引导的效果,远比教师的命令要好得多。

在沟通中引导学生亲口说出教师想说的话,让学生有所感悟,这样的沟通学生才乐于接受,也容易见到效果。

三、发挥体语的魅力,用真诚的语言激活学生潜能

体语,即表情达意的无声语言——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教师走进学生的视野,要发挥体语的魅力,健康的面部表情会使学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反之则使学生感到惊恐、紧张,忧心忡忡,百思不解。面部表情中眼睛的表情举足轻重,教师恰当而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眼神,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手势具有描摹事物、传递心声、披露感情的特殊功能。它的运用往往与讲述、面部表情相配合,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

讲授《范进中举》时,我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范进的性格特征。我发现,一位稳重的女生回答的内容,恰恰是我备课时所疏忽的内容。于是,我情不自禁地伸出右手举起大拇指,由衷地说:“你回答得真好,课文读得太仔细了,分析得太到位了,这一点我都没想到!”话音刚落,只见她微微低下头,脸色绯红,笑容满面,右手攥拳,用力一挥,口形分明是一个“耶”字。我知道,我真情的鼓励让她体味到了幸福。

一位自认为很不开窍的男生回答问题很精彩,我为他鼓掌时,他竟双手合掌,涨红了脸,弯着腰连声对我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因为适时的鼓励,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语言好比知时而生的春雨,在学生生命的春天里应时而降,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他们的生命,浸润着他们的灵魂。愿所有教师都能驾驭好自己的语言,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更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

注: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柳艳芳)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会思考 解决问题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设计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