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肥猪饲养管理要点

2023-09-25张国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猪圈养殖场生猪

张国兴

(朝阳市朝阳县松岭门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朝阳 122609)

生猪一般要饲养5~6 个月才能出栏。生猪繁殖能力强,科学选择合适的种猪能保证仔猪存活率达标,能够给养殖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生猪受环境温湿度和细菌、病毒、寄生虫的影响,会引发各种疾病,直接影响生猪的健康,养殖场应该有针对性地编制饲养管理计划。

1 育肥猪的品种选择及猪场建设要点

1.1 育肥猪的品种选择 育肥期是指日龄保育到生猪出栏阶段。育肥的目标是:用最少的饲养成本、时间,获得肉质最好、增重量达标的生猪,为后续的屠宰工作和市场销售任务提供数量充足的生猪,以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育肥猪饲养,要先完成对生猪品种的选择。主要应挑选不易生病、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生猪。可以考虑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和市场需求进行不同品种生猪的杂交工作,让后代仔猪的生长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如果要在外地引进生猪,应挑选没有疫情的地区,降低生猪感染各种疾病的几率,管控饲养工作的经济成本。

1.2 科学建设育肥猪舍 育肥猪饲养开始前要先科学挑选养殖场的建设位置。一般规模化的养殖场会建设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地区,并会选择远离河流上游、远离化工厂的地方。同时,要考虑当地的常年风向,选在背风向阳、通风良好、采光好的地方。还要关注周围的排水情况是否达标,还要完善养殖工作所需的设备,为养殖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必要保障,养猪场应实现分区管理,分设育肥猪的生产区、仓库、病畜管理区,每个区域应分别由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以保障育肥猪健康生长。

2 为育肥猪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环境

2.1 环境卫生消毒管理 饲养育肥猪,首先要明确影响生猪健康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如果饲养人员不能定期清理猪圈中的粪便,粪便存放时间过长,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尤其是夏季气温较高时,粪便发酵速度快,会产生难闻的臭味。同时,若养殖密度较高、生猪活动空间小,容易感染疾病。基于此,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卫生消毒制度,要求饲养人员每日按照规定的流程完成卫生清洁处理工作,不仅包括清理粪便,还要清洗水槽和食槽。除此之外,应使用消毒液对猪圈采用喷雾处理或擦拭处理,有效消灭环境中的细菌。关键要选择合适的消毒液种类,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释药液,并控制好消毒频率。一般以每周1 次为宜,如果当地处于疫病高发期,为降低生猪感染疾病的概率、提升育肥效果,可以适当增加每周的消毒次数。

2.2 环境温湿度管理 生猪育肥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1)应激反应。尤其是在高温或寒冷天气下比较容易出现,一般引发问题的原因就是饲养人员没有做好温湿度管理工作,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条件不在生猪能接受的范围内,会造成生猪停止成长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引发病害问题,降低生猪的存活率。常规温度管理工作大多要设置感应装置和调控装置,比如,应通过空调来制冷或供热,目的是将温度控制在18~22 ℃。由于室内温度的变化会与当日自然气候变化情况有关,要求养殖场尝试在猪圈周围种植各种植被,以扩大植被覆盖率的方式,有效调节区域范围内的温度。(2)应检查环境湿度。通常,圈舍内适宜生猪成长的湿度应控制在60%~70%。湿度增加会引发细菌滋生的情况,湿度降低会由于干燥而导致室内干燥灰尘量增加,不利于生猪的健康,饲养人员应引起重视。

2.3 空气质量管理 饲养育肥猪还应考虑空气质量的影响,从根源上找到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的方法。比如,集中封闭式饲养生猪时,应定期打开猪圈的门窗光照和通风,避免猪圈内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猪的健康。一般空气质量与环境温湿度及卫生状况有密切关联。应制定综合管理计划,给出具体的管理流程和技术方法。并应对饲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其能够具备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还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环境特点,分析空气质量管理的侧重点,从中研究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提升饲养管理质量及效果。

3 科学开展对育肥猪的饲喂工作

3.1 做好营养搭配管理 对育肥猪进行饲喂管理时,要注意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饲料,并根据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调整,在增长肌肉的阶段,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搭配要以降低育肥猪感染疾病的概率为前提,常见矿物质元素有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目前,饲养人员应在满足育肥猪生长需求的前提下选择粗饲料和精饲料合理搭配,以降低生猪的育肥成本。

3.2 管控饲料的质量 饲料的质量将决定生猪吸收饲料中营养的效果,也会影响生猪的健康。比如,变质饲料中有大量细菌,使用这种饲料不仅没有营养价值,还会诱发各种消化系统的疾病。因此,应以制度为保障,严禁在养殖场内出现变质饲料。如果因为存储方式不当导致饲料变质,则要按照规定将饲料集中丢弃到指定位置,禁止使用变质饲料喂养生猪。同时,有些生猪在高温季节会出现厌食的情况,会导致体重下降,拖慢生猪的出栏速度。基于此,应在管控饲料质量的过程中,对比各种市场上常见饲料品种的适口性,优选多汁饲料和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完成对生猪的育肥喂养任务。

3.3 控制饲喂频率 为了发挥饲喂管理工作的作用,保障育肥达标,应严格控制饲喂频率和每一次的饲喂量。这项工作可分阶段进行,开始时让生猪自主进食,不控制其每日的进食量,保证生猪不会因过食而损伤脾胃,这可以快速增加生猪的体重。但随着生猪日龄增加,其体重的增长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进食过多会导致脂肪堆积,使售卖到市场中的猪肉会出现过肥现象。对此,饲养人员应当在后期采取限饲方法,定时、定量饲喂。那每日饲喂2~3 次,如果当地的冬季气温较低,生猪需要消耗脂肪来抵御严寒,则应当适当增加饲喂次数。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好饲喂时间后,不应随意更改时间,要使生猪养成按时进食的习惯,要保证生猪一定的运动量以促进饲料的顺利消化。还可以让生猪晒太阳来提高营养的吸收效果。

4 严格落实对育肥猪的疾病防控工作

4.1 驱虫及注射疫苗 生猪很容易感染各种疫病,而且大部分疾病具有传染性。还有些疾病是人畜共患病,疾病的传播渠道比较多、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基于此,应做好育肥猪的疾病防控管理工作。(1)驱虫。常见的寄生虫分为体表寄生和体内寄生两种类型。主要包括蛔虫、线虫、螨虫等。如果没有驱虫,会影响生猪健康,严重时会引发生猪死亡。可使用驱虫药,让生猪口服或给其肌肉注射,按生猪日龄、体重确定每次驱虫药的用药量,还要管控药物的使用间隔时间。(2)免疫接种。仔猪出生后要及时完成各种疫苗的注射工作。(3)抗体监测。根据生猪的抗体变化情况,开展疫苗的接种和补种,可以提高生猪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注意在接种疫苗时做好疫苗质量检查和卫生管理工作,避免使用失效的疫苗而影响最终的疾病免疫效果。

4.2 落实生猪检疫工作 养殖场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疾病的传播。但有些养殖场需要采购外来仔猪,则必须进行生猪检疫工作。其流程是:先使用一些常规的快速检测技术,对生猪的血液、粪便进行采样检查,观察检测结果是否为阳性。当对生猪进行隔离观察,避免个别疫病在潜伏期会出现假阴性。一旦发现疫病应及时采取扑杀措施,防止疫病流入当地市场。如果隔离检测结果合格,可将外来仔猪按照品种分别安置在不同的猪圈中。

4.3 采取生猪分群管理工作 刚断奶的仔猪大多还没有定点进食、定时休息和排便的意识,需要专业的饲养人员采取有效的调教措施来管理生猪。一般为了提升饲养工作的科学性,一名饲养人员管理的生猪应保证日龄大小一致、品种一致,数量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要求养殖场采用分群管理方案,科学为饲养人员分配任务,并记录每日的管理过程。最佳的分群管理方式是按照生猪的性别、体重、作息习惯和品种进行分群。在涉及到对原有猪圈中的生猪进行拆分管理时,应坚持拆多不拆少的原则,还要对生猪在新圈舍中的生活状态进行实时动态化管理,可以安装监控,方便及时发现生猪之间的咬斗情况,第一时间采取制止措施。

4.4 采取药物防治措施 应要求饲养人员每日关注生猪的身体成长状况、精神状态、食欲和排便情况是否正常,以此来初步判断生猪是否感染了某种疾病。疾病的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要合理通过专业饲养技术方法来降低生猪感染疾病的几率。一旦发现疾病,应单独隔离病猪,并对原猪圈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杀菌工作。同时,要安排兽医进行临床诊断,判断疾病类型和病症严重程度,主要以分析病猪是否有治疗价值为基础,给出具体的治疗计划。常规病症在市场上都有对应的特效药,一般正确按照说明书给药治疗后,3~5 d 能有明显的好转迹象。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范围病情仍没有起色,应考虑对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是防止疫病蔓延,控制治疗成本的有效方法。若病猪已经临近出栏时期,所选药物应具有代谢速度快的特点,避免猪肉中有药物残留。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就是中药治疗技术,应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拌和在饲料中或者兑水灌服,也可以熬制成汤药。但中药见效速度较慢,如果病猪感染了急性病症,应静脉注射药物及时缓解症状。此外,很多养殖场还会选择日常给生猪服用适量抗生素的方式来提升疾病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猪圈养殖场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劫持“小不点”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一头好猪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