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23-09-25张丽丽
张丽丽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浙江 丽水 32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指腰椎、椎间盘等出现退行性病变,纤维环破裂,髓核自纤维环破裂处突出,对相应神经根产生刺激、压迫,导致出现以腰、腿疼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有报道称,8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规范的非手术治疗能够治愈或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工作,部分患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则采取手术治疗[1]。目前,西医非手术治疗方式以消炎镇痛、神经营养药物、牵引、理疗等为主,中医非手术治疗方式涉及针灸、正骨推拿、中药等。多数学者认为,单一治疗手段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多种方式联合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治疗方案[2]。艾灸为常用中医特色疗法,其中热敏灸近年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主要通过艾热刺激热敏化腧穴,激发灸性感传,促进气至病所,以提高临床疗效[3]。本研究将热敏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4]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腰痛、下肢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疼痛;相应神经支配区域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感觉异常以及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影像诊断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相符。
1.2 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有关腰腿痛诊断标准,辨证为寒湿证。主症:腰腿冷痛,转侧不利;次症:静卧痛不减,受寒加重,肢体发凉;舌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具有2 项主症、舌脉表现,以及1 项及以上次症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与辨证标准;年龄18~75 岁;近1 个月无相关治疗史;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合并腰椎结核、肿瘤等疾病;合并中枢性疾病引起的下肢功能障碍;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治疗依从性较差;对针灸治疗不能耐受。
1.5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2年2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34~70 岁,平均(53.12±5.80)岁;病程4~17 个月,平均(8.73±2.30)个月。观察组男34 例,女16 例;年龄34~70 岁,平均(52.98±5.68)岁;病程4~17 个月,平均(8.12±2.45)个月。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塞来昔布胶囊(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96)口服,每次0.1 g,每天1 次;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口服,每次0.5 mg,每天3 次;连续治疗4 周。
2.1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①探查热敏化腧穴。保持安静,室内温度24 ~26 ℃,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部,采用22 mm×120 mm 热敏灸艾条在患者双侧大肠俞与腰俞组成的三角区域内,距皮肤约3 cm 施行温和灸,询问患者是否感受到热敏灸感,感受到透、扩、传热,局部微热远部热、表面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中的一种时,即可判断出现了腧穴热敏化,则该探察穴点可作为热敏化腧穴。重复以上步骤,探查出该三角区域内的多个热敏化腧穴。②热敏灸治疗。对上述选择的2 个热敏腧穴进行艾条温和悬灸,每天2 次,每次艾灸治疗以热敏灸感消失为结束,每次约30 min,每周连续治疗5 d 后休息2 d,共治疗4 周。
2.2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热敏穴悬灸治疗。在观察组探查热敏化腧穴的基础上,选择2 个热敏腧穴的水平旁开2 cm 处定为非热敏穴,对其进行艾条温和悬灸,每天2 次,每次约30 min,每周连续治疗5 d 后休息2 d,共治疗4 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评分。于治疗前后对寒湿证中医证候中的主、次症评分,主症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 分,次症分别计0、1、2、3 分,得分越高相应证候越严重。②腰椎功能。于治疗前后评价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6],包括站立、行走等10 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轻到重分别计0~5 分,ODI 指数=(实际得分/能得到的总分数)×100%,得分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③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腰、腿疼痛程度评分:出示0~10 cm 11 个刻度,患者自觉疼痛症状在刻度上做标记,0 cm 为无痛,10 cm为难以忍受的疼痛[7]。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有关标准评定疗效。痊愈:腰腿痛基本消失,腰部功能常,直腿抬高≥70°;显效:腰腿痛明显减轻,腰部功能基本正常;有效:腰腿痛减轻,腰部功能部分恢复;无效:腰腿痛未改善,腰部功能未恢复。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82.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前,2 组腰腿冷痛、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加重、肢体发凉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表2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证 候腰腿冷痛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加重肢体发凉观察组(例数=50)治疗前3.70±0.45 3.56±0.40 1.87±0.23 1.77±0.20 1.56±0.33治疗后1.80±0.35①1.64±0.30①0.97±0.15①0.93±0.20①0.89±0.15①治疗后1.52±0.23①②1.44±0.31①②0.82±0.15①②0.74±0.14①②0.68±0.27①②对照组(例数=50)治疗前3.67±0.41 3.54±0.38 1.86±0.25 1.76±0.24 1.57±0.27
4.4 2 组治疗前后ODI 指数、VAS 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前,ODI 指数及腰、腿痛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ODI 指数及腰、腿痛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2 组治疗前后ODI 指数、VAS 评分比较(±s)
表3 2 组治疗前后ODI 指数、VAS 评分比较(±s)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腿痛VAS 评分(分)5.34±0.80 2.30±0.28①②5.29±0.78 2.51±0.36①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50 50 50 50 ODI 指数(%)54.44±5.04 24.46±4.83①②53.96±5.48 28.83±4.90①腰痛VAS 评分(分)4.89±0.70 2.14±0.31①②4.86±0.68 2.33±0.40①
5 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病部位主要集中在L4~S1,又以L4/L5最为多见[9]。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较多,以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基础,机械应力损伤、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是普遍认可的致病因素。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主要以药物对症治疗、封闭治疗、物理及运动疗法等,对于缓解腰、腿痛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有一定作用[10]。但单一治疗方案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采用多种治疗手段联合以提高疗效是临床重要研究方向[11]。
本研究常规治疗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及甲钴胺片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为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抑制环氧化酶-2(COX-2)活性,进而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镇痛的效果;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12衍生物,可营养神经,主要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评分、ODI 指数及腰、腿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提示塞来昔布联合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降低腰、腿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障碍。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ODI指数及腰、腿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热敏灸治疗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够提高临床疗效。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伴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中医学多将其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等范畴。寒湿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证型,其多为虚实夹杂,久劳伤肾气,久病或年老体弱者肾气亏虚,感受风寒湿气,流滞肾经,发为腰痛[13-14]。艾灸是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具有温经通络、散寒祛湿功效,适用于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热敏灸是传统艾灸法的创新技术,因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推崇。热敏灸,又称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其治病基于经络理论,遵循“气至而有效”原则,通过对腧穴经络感传的激发,起到小刺激大效应的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正常生理状态时腧穴通常表现为静息态,而患病时部分腧穴则被“激活”,表现为“敏化”状态,即痛觉过敏或异常、热觉异常等,而热敏化的腧穴在艾灸治疗时能够获得更强的温热效应[15]。热敏灸与传统艾灸有本质的区别[16-17]:①灸感不同。热敏灸强调透热、扩热、传热、表面不热深部热等热敏灸感,这在热敏化腧穴的探查过程中就可呈现。②灸位不同。热敏灸在热敏穴位上施灸,对艾热更加敏感,更易激发经气感传,小刺激发挥大效应。③灸效不同。热敏灸时,每穴施灸时间相同时,热敏灸由于对热量更加敏感,传递至皮下、深部组织的热量更多,能够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加快炎症代谢产物代谢等。本研究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究其原因可能是非热敏腧穴对外界刺激敏感性较差,难以敏化,因而难以产生灸性感传现象。而热敏灸感与针刺得气感有相似之处,是经气激发、运行之表现,是内源性调节功能受到激活的外在体现,因此热敏灸能提升艾灸疗效。
综上所述,热敏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能够显著改善腰椎功能,改善腰腿疼痛症状,近期疗效优于非热敏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