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楼夜凭栏(组诗)

2023-09-25李元胜

草堂 2023年2期
关键词:终南山大海

◎李元胜

[西楼夜凭栏]

蝴蝶困于油彩,老虎困于水墨

我们诉诸笔端的皆是牢笼

竹困于自己的节,金龟子困于自己的金属

曲终人散,卸妆的人终生困于自己的歌喉

我们偏执而热烈的创造源于何处?

——或者,只是模仿创造者的偏执和热烈?

如果时光只是无边的画纸

谁在挥墨如雨,又后退几步端详?

谁在决定王维困于唐朝?而我困于此生?

这蓝色的宇宙,这无穷尽的寂寥啊

[终南山如是说]

终南山从你的书架升起

朝朝暮暮,悬挂在你日常生活的上空

如果,在斗室中没获得过寂静

即使四面荒野,也不可能获得

这里的林木,和他山的林木没有区别

这里的大地,也是你天天所踩

你带着自己的终南山来到这里

打坐、对饮、拍视频,终于把它彻底用光

我目送过所有离开的人,双手空空

人们不可能带走不存在的事物

[四面山的黄昏]

八月瓜是月亮形的堰塞湖

四照花果是球形的堰塞湖

苦苦挽留有什么用呢

一切都将倾泻而出

此刻,带着甜腥味的暗黑事物

要去寻找更危险的美

此刻,酿造已久的小镇

像明亮的蜂巢,传来微弱的轰鸣声

此刻,阳台上的恋人,像刚取出的蜂蜜

一切甜蜜而又无可挽回

[给]

时间被一个名字覆盖,多么幸运

我们成为彼此的囚徒,多么幸运

永不疲倦地描绘一个全新的世界

又永不甘心地,降落到自己的城市里

两种存在,从我们身上撕出一个疼痛的窗口

真实像一束光线照射进来

我们看到了落日,这红色病人

正失魂落魄地经过窗前

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庸的生活中

努力保持着理性,像心中镶嵌着十个医生

[清泉镇的春天]

杏花开的时候,龙泉山脉的阴影里

坐着一个孤独的人

身下的岩石,不再开启的箱子

里面有他不想再次进入的尘世

或者,一个地铁车站,装满穿梭不停的旅程

而他已是蒸发到空中的云朵

仿佛是奇迹——此刻,他坐领了整个山脉的孤独

而龙泉山正缓缓起身

抖落百年落花,借用年轻人的肉体

像是要进城买一壶小酒

他不分昼夜地坐着,直到身下微微发光

仿佛那里有一条银河

每到傍晚,人们都会看见一座孤峰

由东向西,呼啸着穿过成都

他们在借来的旅程中战栗

在陌生人的故事里时而懊恼,时而悲喜交集

终于,樱桃红时,在茂昭书院

他们如释重负地交出对方的一生

“你累了吧,我还想再试试。”

年轻人站起,双眼明亮,身后斜插一支闪电

[致长夜]

一首诗连接起了所有洞穴

另一首诗

唤醒了世界上的最后一个疯子

大海在他的身体里醒来

我们听到巨兽的低声咆哮

他举着镣铐,辨认着身后的脚印

“醒来吧,洞穴们!

看看我写下的,是诗,它们全部都是诗……”

在他消失的地方

一个巨大的、蓝色的旋涡,从人们的上方掠过

每一个人都站在那里

就像,他们从未离开过地面一样

[礼 物]

第一次看见大海的时候

我哭了,他说

孩童时绘制的大海

被它复刻在灿烂的夕阳中

这是我一生中的奇异时刻

大海不会退回任何礼物

不管是来自远方危险而美丽的狂想

还是沙滩尽头的叹息

它收下了一切

并用漫长的沉默赞美了它们

[西江河之晨]

柳树像一个老书生,站在河岸边缘

月亮从水里抽身而出

上升,逐渐恢复着重量

波涛万顷,那个度假的人

其实是想度自己

掠过我的蝴蝶突然战栗——

经过的街道,已转移到它翅膀之上

这不省心的尘世啊

此刻,就在此刻

每件事物变得不同

包括我这个散步的人

时间之上,仿佛有一块隐形的磁铁

我们只是踮着脚的粉末

只是以某种方式

挣脱昔日之我,倾听着

来自宇宙深处的寂静

[拾光之年]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旧年将尽,而朝阳仍旧如同初生

像炉口,它滚烫的液体

在大地上寻找完美的容器

松树、向日葵、红景天

窗前默默伫立的我们

在经历惊涛骇浪之后,各自用自己的方式

收集着微弱的火苗

向上的生命,都有两片对称的叶子

一片是爱,一片是批判

它们以共同的守护,在所有果实中

恢复宇宙的秩序

我们的母亲,在花园里散步归来

风雨不惊,安详如初

晨光照着她花白的鬓发

像照着一座庙宇的屋顶

·创作谈·

大自然对我的重新教育

和同时代的许多诗人一样,我的写作更多源于阅读的启发,当来自其他时代的经验帮助我们理解眼前的世界时,会有效地触发我的写作灵感。对诗歌写作来说,它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即你写的是身边的日常事件,但你不会困于其中,因为你会忍不住把它们放到不同时代去比较,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书房的逼仄和视野的广阔,经常是一对反比关系。逼仄裁剪了你身边的现实,而书架上的不同语种的闪电给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启发。我偏爱在书房场景里的写作,可以更直观地对自己说,现实并不只是你的所见所闻,还包括一代代人类文化精英的所见所闻,特别是他们的所思。

但是,十年的田野考察之后,从2011 年起,不知不觉中,我又有了新的偏爱的写诗的方式,就是把大自然对我的漫长的重新教育,及时地记录下来,甚至就在野外完整地写下它们。我觉得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源于大自然对我的漫长的重新教育,如何放下习惯已久的观察和呈现方式,接受大地提供的更朴素的呈现世界的方式。

我自己的经验是这样,长期的田野考察现场给我提供了素材,我说的素材既是内容的素材,也是思考和想象力的素材。正是在这些来自现场的素材中,我发现了从未书写过的原始诗意和生命故事。有时候,大自然的现场并不提供具体的素材,它提供的是全新的书写方法,甚至文本结构方面的启发性。

猜你喜欢

终南山大海
弦乐四重奏《终南山怀远》中的时空观念与音乐叙事逻辑
大海捞金
大海才是我的家
终南望余雪
问大海
终南望余雪
大海依旧在那儿
终南山
冬日的大海
令人兴奋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