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023-09-24余纪萱

种子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余纪萱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丰富,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和化肥过多,导致食用菌中农药和化肥残留量过高,在食用时这些残留物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减少残留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障食品安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栽培环境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5-008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B

食用菌又名菌菇,是指一些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和菌丝体。食用菌主要包括木耳、银耳、蘑菇、猴头、金针菇等。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健康食品。食用菌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白绢病等,虫害主要有线虫、粉虱、螨虫等。如果栽培环境通风不良,容易出现菌丝体腐烂或不生长等情况。因此要加强栽培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保持环境通风、清洁,定期消毒杀菌。如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止病虫害蔓延。要选择优质的菌种和培养基并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接种密度,及时清理已经感染病虫害的菌棒。另外,要做好记录工作,定期检查生产环境中的病虫害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1 无公害食用菌栽培环境

栽培环境是影响无公害食用菌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选择良好的栽培场地。由于食用菌对生长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场地。如果场地太小,食用菌的产量会降低,甚至造成大量减产;如果场地太大,栽培技术难以保证。因此在选择栽培场地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质、地形、温度、光照等因素,充分利用种植地资源。其次,注意食用菌对土壤的要求。食用菌适宜生长在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土壤中,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食用菌生长。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保证土壤良好的透气和排水性能。不同的食用菌对营养和水分要求不同,因此在选择栽培场地时要注意不同种类食用菌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特点。再次,菌丝体对光照十分敏感,在光线强烈、通风较好的环境下可以快速生长。如果在弱光下培养,菌丝体会逐渐停止生长。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必须保证食用菌能在明亮、通风、干净、舒适、无污染的环境下生长。最后,菌丝体对温度要求较高,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菌丝生长,如温度过高会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1]。

2 菌种的选择

在栽培无公害食用菌前要科学选择菌种,因为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果选择不当会导致产量降低。就目前情况来看,食用菌菌种质量不高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应在确保菌种质量良好的前提下进行栽培工作。在进行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要分析、调查各个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找到适合该地区生长且具有优质高产特性的菌种,以确保选择出来的菌种具有良好的品质以及较高活力[2]。

2.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

不同气候条件对无公害食用菌菌种的生长影响不同,如温度、湿度以及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等。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气候变化较为明显的北方地区,如果选择的菌种不适合该地区生长环境,就会导致菌种生长受到影响,出现长势缓慢或无法正常生长的情况。另外,不同地区由于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菌种生长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有些地区只适合栽种特定品种的菌种。

2.2 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特性选择

在栽培无公害食用菌时,应该根据食用菌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菌种。由于不同的食用菌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果采用相同的菌种会导致生物特性发生变化,从而降低菌种的质量,甚至导致生产出的菌丝体瘦弱,出现畸形。比如,牛肝菌具有一定的耐酸性,猴头菇属于弱酸性,平菇属于弱碱性,金针菇具有一定抗酸性等。所以在栽培无公害食用菌时,要选择合适的菌种进行栽培,从而达到提高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2.3 无公害食用菌生产要求

在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生产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菌种,对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证菌种的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以栽培出优质的食用菌。其次,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菌种,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且具有高产特性的菌种进行栽种。在栽培前要对食用菌的品种以及产量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目前所种植的品种和数量,还要根据该地区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菌种。不同品种的菌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特性。再次,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来提高无公害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3]。

3 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要点

3.1 栽培场地的消毒工作

栽培无公害食用菌需要保证场地清洁、干燥,能够达到无菌、无病虫害的要求。因此应对栽培场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通常情况下,无公害食用菌场地最好选择在靠近水源且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可以选择化学药物进行消毒,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甲醛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石灰粉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制对栽培场地进行彻底消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的施用剂量和方法进行,以免有害物质残留在环境中而影响食用菌的生长。为了保证消毒效果,需要在14 d后再進行第2次消毒[4]。

3.2 培养基选择及配制

栽培材料是无公害食用菌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食用菌所需要的培养材料分为2类,一类是木屑,另一类是棉籽壳。木屑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不仅可以节约种植成本,还能保证生态环境良好,但是木屑存在一定不足,即其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将水分排出,容易导致栽培环境变得潮湿,进而给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棉籽壳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将水分排出从而保持栽培环境呈现干燥状态,但是棉籽壳同样存在缺点,即棉籽壳自身的味道较大,而且对种植人员健康有较大威胁。所以在选择栽培材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还要保证栽培材料质量优良、营养充足、没有污染等。

在无公害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培养基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棉籽壳、麦麸、豆粕、豆粉、麸皮、木屑和玉米粉等,在制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食用菌的生长特点,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选择配方。在使用时应根据当地条件和市场需求适当调整,避免使用含有化学农药和防腐剂的培养基。首先,棉籽壳是目前我国生产食用菌的主料,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棉籽壳也是栽培金针菇和香菇等食用菌的主要原料。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应尽量选择优质、无污染的棉籽壳作为培养基原料。麸皮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食用菌生长十分有利,且麸皮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能,有助于食用菌菌丝快速吸收营养。豆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且氨基酸成分齐全,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生长和菌柄伸长。为了满足食用菌生长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在制作时应适量添加豆粉作为培养基原料[5]。其次,培养基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不能过多或过少,同时做好消毒工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在灭菌过程中,应防止高温和高压造成杂菌污染,影响无公害食用菌生长。再次,在栽培过程中合理选择及科学配制培养料。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培养料需要满足营养要求,这样才能提升产量。此外,在配制培养料时还需要注意多种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关系。

3.3 培养料灭菌

培养料灭菌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灭菌时,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可以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培养料进行高温灭菌,温度控制在121 ℃左右,在此条件下,细菌可在5~10 min内被完全消杀,之后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一般需要40 min。为了避免培养料出现霉变、虫蛀等现象,必须在灭菌前对培养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与处理。首先,仔细查看培养料中是否有杂菌与霉菌,如果有则需进行杀虫灭菌处理。其次,在培养料的发酵过程中要添加一定量的石灰和水,同时为避免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需要将发酵时间延长为5~7 d。再次,在进行接种工作时需要对培养料进行冷却处理,确保其温度保持在70~80 ℃。在冷却之后还需要对培养料进行充分翻晒处理。此外,培养料中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65%。

3.4 接种

接种是无公害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接种方法,根据生产要求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接种工具。以棉籽壳为例,采用水浴灭菌法对棉籽壳进行灭菌处理,温度控制在100 ℃,灭菌时间为6 h。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选择直径为6~8 mm的灭菌棉球,并将棉籽壳充分均匀地塞入灭菌瓶中。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棉籽壳可覆盖3 000 m2的栽培袋。将棉籽壳放入栽培袋中后,要将口密封严实。在灭菌完成后进行排包处理。排包完成之后对棉籽壳进行2次灭菌处理,灭菌时间控制在4 h左右。接种时应注意将菌种固定在培养料中,并将菌种的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在接种时应注意培养基上的菌种不能过多或过少,不能有杂菌污染。

3.5 灭菌与接种后管理

灭菌前准备好相关的材料,例如各种试剂、培养料以及灭菌锅等。待温度至100 ℃后进行灭菌,一般在7 d左右可以完成整个灭菌过程。在灭菌结束后进行检查,方法包括肉眼观察以及借助显微镜等。接种后,为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口,需要彻底清洗接种口周围。在使用完接口器之后要仔细检查是否有杂质,如果有,应及时清除并进行清洗处理。由于一些食用菌会产生霉菌和杂菌,在接种时可使用酒精对菌种进行浸泡处理,使其处于无菌状态。另外,待菌种恢复生长后需要加强管理。例如在接种后不久进行补光处理、喷水保湿处理等。同时,需要及时对接种后的菌袋进行通风处理以促进菌丝生长和成熟。

3.6 采用合理的栽培方式

首先,合理密植。在生产中,通常根据菇房的大小、产量等情况来确定菌棒的数量和种植密度,避免出现过密的现象,影响出菇管理。一般情况下,菌棒长度控制在15 cm左右,密度保持在200~300个/m2。其次,采用覆盖栽培方式。该方式可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提高栽培效率,有效防治病虫害。采用覆盖栽培方式时,通常选择麦粒大小的菌种,可栽种菌棒8~10袋/m2。在播种时先将菌种均匀撒入床面,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厚度1~2 cm,并压实四周土壤。再次,合理控制湿度和温度。通常情况下,食用菌的最佳生长温度在15 ℃左右。在夏季可以适当降低温度以增加产量,冬季则需要适当提高温度,避免发生冻害。一般情况下,无公害食用菌的最佳生长环境湿度控制在70%左右,当室内湿度低于50%时,应对菇房进行适当喷水处理;当湿度高于80%时,需要采取通风措施,避免湿度过大造成环境污染。播种是无公害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湿度等,确保食用菌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形成质量较好的菌丝体以及子实体。

3.7 子实体管理

在子实体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将温度控制在18~25 ℃,湿度控制在65%~75%,保证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0.1%,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子实体生长。具体做法:通过通风的方式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在0.1%以下,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当发现子实体出现颜色变深、形状弯曲、开始枯萎时,可以进行喷水处理,防止子实体继续生长。如果子实体处于菌盖与菌柄连接处或菌柄部分有发白现象,可以喷洒清水。待菌菇采收结束后,将菌盖与菌柄间的白色菌丝清理干净。在栽培过程中要坚持“四不出菇”原则,即不出草菇、不出黑木耳、不出平菇、不出姬菇。此外,应积极预防病虫害。子实体出现畸形时,可适当施用药物防治,如果病虫害比较严重时,需要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如果发生虫害,则需要在食用菌采收前施用杀虫剂或杀菌剂进行防治。

4 结束语

由于无公害食用菌栽培操作比较复杂,在栽培环节容易出现不同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栽培环节的综合控制和管理工作,全面观察无公害食用菌的生長状况,为后续生长提供有效保障。相关种植人员要从实践中分析无公害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萌.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河南农业,2021(29):24-25.

[2]梁丽红.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8):130.

[3]刘德侠.食用菌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4):75,79.

[4]刘海英.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0(5):98-99.

[5]王华军,郝彦玲,郭黎.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9(14):111.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新品种极峰3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早3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