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面临的挑战与突破

2023-09-24邵培松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教育出版流程再造困境

邵培松

[摘要]教育出版不仅是国内出版业的主题和主要盈利来源,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双减”实施是我国教育教学公平化和去功利化的里程碑,其为应试教育和本真化的素质教育新旧交替注入了动力。在“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和持续推进过程中,教育出版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起了重要作用。在后“双减”时代,中国教育将迎来根本性的变革,出版市场也会迎来变革。教育出版业亟待做出新的调整、新的布局,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文章立足“双减”变局,分析了“双减”政策对教育出版的影响以及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的困境,并以出版、服务和运营为重点,提出了教育出版突出重围的策略,希望能对后“双减”时代的教育出版探索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 “双减”;教育出版;挑战;困境;流程再造

“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教育教学的整体布局,也是助力新時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业的应变如何?调整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文章将就此做一一探讨分析,以期为教育出版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启迪。

一、“双减”对教育出版的影响

(一)政策要求起到引领作用

学生负担过重,校外培训需求旺盛,教育严重内卷,是我国教育的顽疾。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目标。“双减”背景下,学校对学习辅导材料和基础教育读物的需求量减少,选用或推荐教辅考辅类图书的主动性降低,培训机构所须的教材教辅量也大幅度缩减。面对形势变化,教育出版业应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宣传文化主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基于顶层设计推动教育实践变革,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产品形式和服务亟待转型

在“双减”政策的带动下,我国部分地区很快出台更严厉的政策和监管令,如限制文教类图书进校园,强监管令不仅给教育出版业带来不适感,而且压缩了教育出版的发行空间[1]。在此背景下,教育出版业不仅需要规范教辅图书发行工作,精简教辅图书出版数量,还要重构学校教育课程供给体系,深耕素质教育的垂直领域,改变教辅图书的品种、形式、结构,提高教辅图书质量,满足用户对出版服务提出的新需求。“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也使教育发生“秩序重建和融合创新”的“裂变”,导致用户的智能化服务需求急剧上升。在非学科出版大有可为的背景下,教育出版业应转换赛道,依托高新技术开发更高层次的数字教育出版产品,打造海量教学资源库,为用户提供权威、系统化的知识服务。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教育出版业开始充分发掘结构化、规范化数据,加快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转型。

二、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的困境

(一)缺少求变意识,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第四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疫情期间,多个在线教育平台的日活跃用户数超过千万。疫情期间,全国几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学习,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此外,人工智能、VR技术、大数据的发展,使得数字业务、智媒出版成为教育出版业发展的新动向。在后“双减”时代,许多教育出版社在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打通了线上线下教育服务产业链。不过,由于应变意识、求变能力不足,以及缺少学科专家、教研人员和技术人才,一些教育出版社的线上线下融合出版之路走得并不顺。譬如,在开发与录制学科精品课程时,有的教育出版社缺少经验,无法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和自身资源开发学科精品课程,只能照搬照抄同行模板。又如,在提供辅导答疑和直播课堂服务方面,需要教育出版社具备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但是,专业人才恰恰是个别教育出版社的短板。所以,部分教育出版社在以自有的评议类教辅为依托,借助公众号、小程序等进行用户导流时,其数字产品落地经常会受铺码、流量限制,推广和落地困难。

(二)供给侧能力弱,缺少核心竞争力

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减量成为必然,但是“双减”也刺激教辅类图书、阅读类出版物、互联网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使一些减量转化为增量。优质内容是教育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社应以优质内容为核心,遵从教育规律,在“双减”中做加法,重构出版流程与模式,对教辅教材内容进行改进,并根据教育需求改变教辅图书产品的品类结构、服务方式,以高质量原创内容和资源赢得市场。不过,受传统理念制约,一些教育出版社在顶层设计中,具有迎合应试教育的倾向,其产品在内容质量上存在欠缺。如个别教育出版社的教辅图书内容偏、难、多、杂,涉及面虽广但是知识点讲解不详细,知识链不成体系,导致产品的竞争力不高。而且部分教育出版社缺少线上线下联动教育服务能力,开发的教辅产品缺少匹配的在线教育产品,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缺少品牌意识,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

“双减”减掉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为学生探索世界、进行素质拓展提供了条件。在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社只有就产品选题、开发、规模等做出策略性的调整,制订精品化出版策略,构建精细化生产模式,实现内容质量的提升,打造“精、细、专”的教辅品牌,提升服务营销质量,才能重新赢得读者,抢占市场。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教育出版社都是依赖“一科一辅”的评议类教辅过日子,出版物低价出售是其常采用的营销手段。即便是“双减”落地,一些教育出版社在产品营销和用户服务方面也没有做出改变。一些地方教育出版社在根据教育新政去发掘新产品,构建教辅出版体系时,未将社群营销、话题营销结合起来,导致难以打开营销新局面。在线上服务方面,部分教育出版社的服务能力不足,其产业链和拓展的新型服务还无法做到对教育培训、智能评价、学期分析、作业诊断的全覆盖,教育出版与教育信息化的联合还停留在浅显层面,在利用信息技术引领数字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教育出版业务布局和流程重构任重道远。

三、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突出重围的策略

(一)加强教育研究,调整发展策略

“双减”是持续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性诉求,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减”落地,使教育出版社之前以教辅图书为中心的立足点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之前形成的或稳定或良好的局面不复存在。在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社应以政策为引领,根据教育创新需要积极转变思维,关注教育发展新理念,根据新时期教学的特点,对学科、课程进行整体研究和科学规划,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提供教学解决方案。以安徽教育出版社为例,该社有着丰富的通识性教材、读本开发经验,在“双减”政策出台后,该社抓住机遇,开发了系列经典诵读、硬笔书法、艺术考级类出版物,并制订了一站式课后服务方案,利用课后托管等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便利,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以此为鉴,教育出版社要加强教育研究,了解“双减”背后的教育逻辑,優化教辅考辅类产品布局,改变以品种数量为基本产品规划点换取规模效应的做法,优化与基础教育相关的读物产品出版,打造全新的考辅教辅品牌。同时,教育出版社还要加强优质互联网产品开发,以内容数字化、产品互联网化为发力点,完成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衔接。

(二)发挥资源优势,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双减”政策不仅只给学生减压,还对教育终端提出了改革意见,要求“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增加有质量的教育资源供给”。这对教育出版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许多教育出版社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大量优势资源,包括作者资源、版权资源、内容资源、渠道资源等,这也为其转型升级、开发优质资源提供了保障。在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社要在学校主体上做增量,将出版需求重点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针对课内教辅图书设计,教育出版社首先要制订精品化教辅考辅、培训教材出版计划,明确从纸质出版向“纸数融合”转变、打造全新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以打造内容、产品和教育知识服务体系为跳板,走出发展新路。如在图书选题开发上,教育出版社可以开发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相关的读物产品,优化精品教辅教材的布局,从而开发优质互联网产品。对外教育出版社要以“求变”意识打通服务渠道,开发符合立德树人要求的素质教育产品,满足减负后学生的课外学习需求。同时,教育出版社要加快建设互联网共享平台,助力学校智慧教育、“云上校园”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服务。

(三)深化数字服务,加快融合出版转型

“双减”对校园课后服务和教育出版都提出了提质升级的新要求。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社应与时俱进,统筹谋划,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出版,开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改进产品种类和结构。同时,其还要深化数字服务,开发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探索开发“菜单式”课后服务课程,创新教育教学服务手段。对融合出版,教育出版社应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学科专家带领下,将优秀教师、教研人员组织起来,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录制精品课程,加强教辅图书数字资源库建设。同时,其应积极拓展纸质图书的线上资源,如开发多媒体音频课件,满足师生的数字化教学需求。在图书资源推送方面,福建教育出版社基于优质教辅资源和多样化的内容资源呈现方式,推出专门的学习App,让学生利用小程序等进行智能学习,并借助多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增值服务[2]。不过,对许多教育出版社来说,开发教育服务平台、App是不小的挑战。在自身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情况下,教育出版社可以成本分摊、收益分成为基础与互联网企业构建共赢关系,将学科内容体系和编校团队与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运营经验结合起来,在数字化服务和销售方面推陈出新,以节约成本,减轻压力。针对在线教育平台普遍存在的没活力、引流难的问题,教育出版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制订平台长期投入、不断耕耘计划,通过精细化运营提高自身管理质量,还要将产品内容化、系列化,重视产品包装,并借助新媒体管道的流量,为平台注入活力。

(四)优化运营模式,增强服务营销能力

后“双减”时代,许多“校内教辅”被推向市场,诸多教育出版社在通过产品赢得读者的同时,在营销服务上开始做出改变,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和营销能力延伸出版产业链。在服务方面,教育出版社应以提升学生素质、进行体验式教学为契机,运用云服务、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进行优质、系列性内容的开发和作业设计。尤其是在作业设计上,教育出版社应根据“双减”政策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突出作业的基础性、个性和弹性。根据家长需求,教育出版社在在线学习平台的作业诊断、学期分析、智能评价功能完善方面持续发力,为家长参与教学管理提供新型服务。此外,教育出版社可以根据“双减”下学校和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进一步延伸服务链,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教育指导、咨询和培训服务。在营销方面,教育出版社在深耕实体渠道的同时,须紧跟教育新政,借助自营电商、新媒体社群进行社群营销、话题营销、精准营销,以抢占市场先机[3]。如随着直播的兴起,一些教育出版社或组建自己的直播团队,或与MCN机构、直播达人合作,在直播平台上进行图书直播营销,从而拓宽图书营销渠道,在数字化赋能教育服务和品牌传播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出台,虽然给教育出版社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也正在促使基础教育恢复正常、健康状态,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在后“双减”时代,教育出版社应抓住机会,以内容和用户为核心,挣脱传统发展理念的束缚,积极探索新型教育出版新模式,持续加快融合转型速度,系统性地提升教育出版服务能力,为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宋吉述.“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发展思路[J].中国出版,2021(20):14-18.

[2]李建周,魏清荣.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双减”政策下教辅图书的提升与优化[J].出版广角,2021(20):18-20.

[3]李兵,蒋海鸥.“双减”政策带来新机遇 教辅出版开拓新出路[J].出版广角,2021(20):6-8,51.

猜你喜欢

教育出版流程再造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务实之路
医院财务会计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与监督
教育出版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的思考
教辅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转型发展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