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一钢厂记忆

2023-09-24综合报道本刊见习主笔青妍

国企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八钢王震钢厂

综合报道/本刊见习主笔 青妍

毛主席风趣地问王震:“王胡子,我问你,世界上是先有铁路呢?还是先有钢铁?”

当过铁路工人的王震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决心先把钢铁厂办起来……

解放前,新疆农牧民耕地使用的还是牛拉的木犁。

解放初期,这里平均每5户人家才有一把砍土曼农具,3户人家才有一把镰刀,两块大洋才能换一斤苏联运来的铁,甚至连打马掌用的铁料,也要从苏联或者关内购买贩运。

1951年,王震将军来到了新疆。八一钢厂的故事由此开启。

一场对话:毛主席巧问王将军

中国第一个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办的钢厂——八一钢厂(简称“八钢”)源自毛主席和王震将军关于新疆发展的一场对话。

1950年6月4日,带领新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王震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他在向毛主席汇报新疆建设情况时说:“新疆要发展,一是缺铁路,二是缺钢铁,我想把这两项搞上去。”

毛主席当即风趣地问王震:“王胡子,我问你,世界上是先有铁路呢?还是先有钢铁?”当过铁路工人的王震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决心先把钢铁厂办起来。

随后,他就找到中央财经委主任陈云寻求资金支持。“你们搞钢铁我没有意见,只是国家底子薄,拿不出钱来资助你们”,陈云说。

其实,当时摆在王震将军面前的难题何止资金这一道,设备、人员、厂房、交通等都是问题,建设八一钢厂可谓步履维艰。

即便如此,凭着建设新疆的一腔热情,王震将军还是紧锣密鼓地筹划起来。

他首先想到了请邻近的苏联帮忙。苏联方面表示很“乐意”提供帮助,但是要求合资的钢厂要建在苏联一侧,合资的铁矿由中方提供劳动力,甚至连铁路建设都要按苏联的标准来。

“这明明是要中国出钱出力还付出主权的帮助,中国人民都站起来了,绝不签订卖国条约”,王震拍桌怒斥,严词拒绝。

后经中央与华东局协调决定:把上海闲置的益华钢铁厂搬迁到新疆,全套设备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新疆。同时,将上海新慎昌机械厂、范元记模型厂等企业的设备均以低价售予新疆。

不仅如此,中央还动员益华钢铁厂的相关技术人员及家属支援新疆。据统计,八一钢厂建厂初期,上海先后赴新疆援建的职工和家属就达到500多人。

设备有了,运输又成了大问题。因部分大型设备受桥梁涵洞承载能力的限制,无法用载重汽车运到迪化(今乌鲁木齐)。

经过认真研究,新疆军区向铁道部提出申请:让设备“出国”,经苏联西伯利亚铁路由中亚运输到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再用载重汽车运到迪化。

建厂的硬条件已经齐备,厂房建设也立即进入筹备阶段。1951年初,由益华钢铁厂厂长、重工业钢铁局专家余铭钰和部队相关人员组成的几十人团队开始夜以继日地进行厂房设计。

与此同时,选址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经过近千人次、数个月时间的考察,最终选出了水磨沟和头屯河两处候选厂址。

当年9月12日-14日,王震、余铭钰等先后到水磨沟和头屯河两地踏勘,最终确定将厂址设在头屯河。

1951年9月16日,老红军何光吉率领先遣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头屯河畔,拉开了八一钢厂建设的序幕。

一炉铁水:炼出“十八罗汉”之一

“祝贺同志们胜利!同志们辛苦了!”1952年4月30日,当看到第一炉铁水奔流而出时,王震将军高喊道。整个车间立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钢铁被炼出来了,但致命性的技术难题又摆在了所有八钢人的面前。

新疆的铁矿根本练不出合格钢,这可怎么办?会议室里,时任八一钢厂厂长的黄沙和相关工作人员眉头紧锁,一愁莫展。

在准备大规模炼钢时,余铭钰等专家发现,从上海搬迁来的益华钢铁厂主体设备生产需要用废钢作为原料,而新疆的铁矿含磷量较高,按照原有的生产工艺根本炼不出合格钢。

经过八一钢厂厂党委研究决定,一方面向军区领导王震将军报告情况,取得支持;另一方面调动相关工作人员,配合专家做好高磷碱性铁矿炼钢的技术攻关。

在黄沙的带领下,余铭钰等专家与相关工作人员反复进行试验。经过半年多的连续奋战,1952年7月14日,碱性涡鼓型转炉炼钢法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也为我国高磷生铁炼钢开创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建国初期,新疆对于钢铁的需求量非常大,八一钢厂生产任务非常重。特别是不仅要保证普碳钢的产量,还要“因地制宜”研发生产合金钢。

当时,建设新疆正如火如荼。然而,由于严重缺乏汽车板簧,大量运输车辆停驶,交通运输无法保证畅通。当时,汽车板簧在国内供不应求,就算依靠进口也无法及时解决紧缺局面。

生产汽车板簧所需的合金钢,这一艰巨任务落在了八一钢厂的肩上。虽然钢厂并不具备生产合金钢的条件,但是领到任务的厂长黄沙并没有任何畏难情绪,

他将合金钢风趣地喻为炒菜加胡椒面,带着技术人员一头扎进车间,研究生产工艺。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开发出铁水增碳法和收火留碳法,成功生产出汽车板簧急需的合金钢,让一辆辆运输车辆重新在新疆大地上驰骋起来。

此后,八钢人再接再厉,生产出农用机耕犁铧片、拖拉机履带板和汽车后轴套管用钢等产品,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毛主席把八一钢厂喻为“十八罗汉”之一,称赞道“三皇、五帝、十八罗汉好!”这足以体现出八钢对于边疆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讯息:宝钢30 亿重组八钢

八一钢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铸就辉煌,却在改革开放之前陷入了低谷。

“八钢曾经是自治区闻名的亏损大户,在1979年前的亏损史上,赫然写着累计净亏损1.1亿元。”1989年9月11日,《新疆日报》刊发的一篇文章,道出了当时八一钢厂面临的困境。

在成立之后的20多年里,八一钢厂虽然一直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钢铁供应基地,但是受经营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一直起伏不定。

改革开放之初,严重亏损的八一钢厂终于等来了重铸辉煌的难得机遇。1985年,钢厂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制,进入连续多年快速发展的轨道。

1989年,钢厂产量和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3倍多,实现了步入我国中型钢铁联合企业行列的宿愿。

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前后,通过承包制改革,八一钢厂不断深挖系统潜力、提升管理效率,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尽情地“享用”着西部大开发带来的西北钢铁市场这块“大蛋糕”。

2000年8月l日,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两年后,“八一钢铁”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进入21世纪,八一钢铁迅速成为新疆首家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

时间来到2008年,这一年我国钢产量突破5亿吨,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过去中国钢铁业是从无到有,为了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走了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而现在钢产量已经超过5亿吨,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继续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显然行不通”,时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的吴溪淳这样形容21世纪初的中国钢铁工业。

这样的措辞传递出一个讯息:中国的钢铁工业已然供大于求,市场饱和了。这对于八一钢铁来说,生存与发展成了最大的问题。虽然已经是新疆最大的国有企业,但八一钢铁在钢铁行业中规模偏小,且效率不高,300万吨产能却有3万名员工。

对比之下,国内最大钢铁公司宝钢集团的员工也是3万人,但是产量高达2000多万吨。

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八一钢铁要想生存,重组成了最好的出路。

“宝钢集团增资30亿元资本金对八钢集团进行重组,实现了中国东西部钢铁产业的整合,八钢正式成为宝钢在新疆的一部分。”2007年1月17日《新疆日报》刊发的《宝钢集团30亿元增资重组八钢》一文中这样写道。

“宝钢从人才、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我们全方位的支持,使我们快速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转型”,回忆起宝钢重组八一钢铁这件往事,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栋这样说道。

虽然处于不同时代,但是面对不同的危机和挑战,八钢人“屯垦戍边、钢铁报国”的初心始终未变,只要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他们都勇于尝试。如今,通过资产重组、债转股、减员增效、穿透式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八一钢铁正在努力再铸辉煌。

猜你喜欢

八钢王震钢厂
德国萨尔锻钢厂
德国萨尔锻钢厂
八钢公司发明专利
“要是”的作用
抢着去边疆的王震
“建设城市绿色钢厂及钢厂搬迁的研讨会”召开
“办”“为”和解
“慌”与“没有慌”
八钢公司发明专利
钢厂用后镁碳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及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