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胃炎病因分析与防控
2023-09-24彭子淳王宏伟李佳奇穆英丽王学静陈立功
彭子淳,王宏伟,李佳奇,穆英丽,王学静,2⋆,陈立功⋆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0)
以鸡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腺胃肿胀为特征的腺胃炎最早于1978 年在荷兰某养鸡场发现,我国1996 年在山东、江苏等地发现该病。近年来腺胃炎在我国多个地区流行,已成为养鸡生产上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生腺胃炎鸡的临床表现为神情呆滞,采食量减少,粪便含有未消化饲料,生长发育缓慢、鸡群均匀度差,饲料利用率下降。剖检见腺胃不同程度肿胀,严重时腺胃呈乒乓球状,腺胃浆膜可见白色坏死灶,切开胃壁增厚,腺胃乳头肿胀、出血,或见腺胃乳头变平或消失,腺胃黏膜糜烂或溃疡。现有的研究报道多认为鸡腺胃炎由传染性因素所致,或由非传染性因素引起。各个季节均可发生腺胃炎,但夏季和秋季及季节更替时发病较多,在我国北方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本文在分析鸡腺胃炎病因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病的防控措施。
1 腺胃炎致病因素分析
1.1 非传染性因素
1.1.1 霉菌毒素致病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污染的饲料或食品中产生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例如黄曲霉毒素、T2 毒素和呕吐毒素等。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中,家禽特别是雏禽对其最为敏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被鸡食用后,其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吸收的霉菌毒素可分布到肌胃、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因此,霉菌毒素会对家禽的消化道、肝脏和肾脏等造成严重损害。目前,随着鸡群的饲养规模和密度不断增加,养殖场对饲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而饲料在加工、运输、贮存等环节稍有不慎都可能发生霉变,从而产生大量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对养鸡生产构成了潜在威胁。
1.1.2 生物胺致病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含氨基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是动物体内激素、生物碱、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前体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和毒理效应。有些劣质饲料或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易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生物胺(5-羟色胺、组织胺和组氨酸等)。摄入大量的生物胺可引起鸡胃酸分泌过剩,诱发腺胃溃烂,鸡群出现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等症状。
1.1.3 硫酸铜致病
硫酸铜价廉易得,在鸡养殖过程中常作为铜离子的来源。铜离子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家禽疾病的发生。适量的铜离子可以增强鸡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促进鸡的生长发育,提高体重和饲料转化率,从而增加养殖效益。因此在饲料中加入适量铜离子对鸡养殖有一定好处。但过量使用硫酸铜会引发家禽中毒,中毒鸡腺胃出血,肌胃角质层糜烂等损伤。
1.1.4 饲养环境应激
鸡舍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环境温度和湿度波动大,饮水设施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等饲养应激,都会造成鸡群免疫力降低。当有传染性因素存在时,会导致鸡群发病。
1.2 传染性因素
1.2.1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多数学者认为鸡腺胃炎主要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IBV 属于冠状病毒科、有囊膜的单股RNA 病毒,致病性强,变异快,致病型复杂。1994 年以来,国内外均有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报道,患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表现生长缓慢,腺胃显著增大、胃壁增厚,腺胃黏膜出血和溃疡,腺胃乳头肿胀、出血或乳头处凹陷、消失、周边出血。
1.2.2 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病毒
1999 年杜元钊等从表现传染性腺胃炎的病鸡中分离到一种有囊膜、直径为80~100 纳米的病毒,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为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病毒(REV);利用REV 细胞培养物接种健康鸡成功复制出了与自然病例完全相同的疾病。
1.2.3 圆圈病毒3 型
圆圈病毒(GyVs)是一种无囊膜、单股负链DNA 病毒。有研究报道,自患传染性腺胃炎的病鸡体内分离出了圆圈病毒3 型(GyV3),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SPF 鸡可复制出传染性腺胃炎病例,证实CyV3 可引起鸡的传染性腺胃炎。
1.2.4 禽呼肠孤病毒
呼肠孤病毒(Reovirus)常被从禽吸收障碍综合征病例检出,主要侵害动物的消化系统,可致腺胃和肌胃的损伤,例如腺胃肿大、肌胃壁变薄和溃疡。感染该病毒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
1.2.5 马立克氏病病毒
疱疹病毒科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是一种有囊膜、线状双股DNA 病毒。患内脏型马立克氏病(MD)鸡采食量低、发育不良,腺胃明显肿大,胃壁增厚,腺胃黏膜见出血、溃疡。
1.2.6 腺胃坏死病毒
Guy 等利用从病鸡腺胃中分离的腺胃坏死病毒(CPNV)进行回归实验,攻毒的SPF 鸡和肉鸡均成功复制出了传染性腺胃炎。
1.2.7 其他病原
鸡生长与免疫抑制病综合征病毒(CSISV)、传染性贫血病病毒、J 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等也可从患腺胃炎病鸡检出。此外,与鸡腺胃炎关系密切的病原还有沙门菌、大肠杆菌、念珠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
2 防控措施
2.1 做好预防措施
养鸡生产上应使用质量好的玉米、豆粕、预混料等饲料原料,或使用质量合格的全价料,既要无霉菌毒素和生物胺的污染,又要保证营养均衡,防止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或中毒。使用不同批次饲料的鸡场,应确保饲料库中无饲料残渣的残留。填料过程注意保持清洁,即使是凉爽、干燥环境中,也要尽量缩短饲料的存放时间。炎热季节更应少喂多填,以避免料槽中剩余饲料发霉变质。添加抗真菌药可防止真菌生长,但对已形成的毒素无效。在确定污染的饲料中适当添加吸附霉菌毒素的脱霉剂,可预防霉菌毒素中毒。
在引进新鸡时,应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排除携带病原的鸡只。合理安排引进鸡只的免疫程序,提高其免疫力,保护好易感动物。鸡场防疫要做到严格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切断包括空气飞沫、饮水、污染的饲料、人、饲养工具、老鼠等引起的多种传播途径。
加强饲养管理也是预防鸡腺胃炎的重点。控制好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应激。根据养鸡场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超量饲养。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增加空气流动性,减少病原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和浓度。控制好环境温度和湿度,定期清理饲料槽和饮水设备,减少活病原的载量。
2.2 药物治疗
鉴于腺胃炎的致病因素复杂,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临床上对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和养殖环境等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鸡的治愈率和养殖效益。
控制传染性腺胃炎在鸡群中的传播。发生腺胃炎的鸡群首先要杀灭病原,防止发生继发感染,同时应注意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恢复其正常消化功能。临床试验表明,联合使用板青颗粒(板蓝根、大青叶)和胃必治(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K3和维生素C 等),对鸡腺胃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细菌感染引起的腺胃炎,可选择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但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兽药使用规定,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过量使用,保障鸡产品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