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2023-09-23孙利芹张侠姜爱莉

成才之路 2023年25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挖掘思政元素

孙利芹 张侠 姜爱莉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教师要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合理将其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以有效达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以“酶工程”“发酵工程与工艺综合实验”“生物工程导论”等生物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为例,从科学家精神、生态环保意识、创新动力、爱国情怀、伦理与职业素养、文化自信、美育等方面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策略进行说明和跟踪反馈,以期给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和实践思政元素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高校;专业课教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5-0109-04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双万计划背景下地方高校多元化、创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Z2021017);山东省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工科多元化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M2020126);烟台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专业课教学中隐性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YD201917)

一、前言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1]由此可见,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及学生管理人员的责任,高校专业课教师也有责任、有义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2017年,教育部提出建設“新工科”,旨在培养大批具备更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解决现实工程问题,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工程类新型人才。新工科建设理念是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而生的,也是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而生的,其可以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那么,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该如何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工匠精神”及对社会有着强烈责任感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呢?本文以生物工程专业新工科学生的培养为目标,以“酶工程”“发酵工程与工艺综合实验”“生物工程专业导论”等生物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合,并引导学生付诸实践的方法,以期有效达成做深、做实、做透课程思政,努力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目标。

二、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目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应根据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标准,深度挖掘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要求与专业课课堂教学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巧妙融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有效落实“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专业课堂中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学习”,并通过研讨式教学、开放式作业设计、翻转课堂,以及从教室课堂到实践课堂的教学法迁移和映射设计等新型教学手段,有效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的具体教学中,以充分发挥专业课的协同育人作用,有效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路径

1.高校专业课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自己事先精选出来的、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相关的,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的优秀视频资源,以此引发学生讨论与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将视频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内容联系到一起。第二,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将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与专业课知识巧妙结合起来,以此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第三,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合理引入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变化,并将国内外关键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差距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让学生了解我国相关技术创新的迫切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四,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结合网络热点,尤其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网络热点,引发学生对伦理、生物安全、道德操守、科学诚信等相关职业素养的讨论与深度思考,以提高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职业素养。第五,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团队精神、时间管理、安全生产等工程素养的思考与认识。第六,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美育元素等进行结合,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

2.高校专业课教学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在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第一步,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第二步,将自己从专业课程中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到课程教案中,并设计具体的融入方法。第三步,在课程中具体实施。第四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第五步,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或示范课教学,使课程思政策略得到推广应用。具体如图1所示。

四、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的具体策略

1.关于“正确认识科学家精神”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1)思政元素的挖掘。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展示生物工程领域相关专家、知名学者事迹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科学家们的工作,以此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思考。(2)思政元素的实践。以“生物工程专业导论”的课程思政为例,在讲解“微生物学发展历程和微生物学奠基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引入巴斯德攻关狂犬病疫苗的案例,以此增强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其次,教師可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播放展示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青蒿素历程的相关视频,以此促使学生对屠呦呦等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全面了解,并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这一说法形成正确认识。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讨论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查阅和讨论,并在下一节课上预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供学生就相关论题展开交流,以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2.关于“提高生态环保和粮食安全意识以及增强民族自信和‘大局观”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1)思政元素挖掘。在教学“当前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时,一方面,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讲话,并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战略目标,引发学生对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及粮食安全等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的贡献,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文献,充分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历程、其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科研成果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掌握主粮育种关键技术对国家安全的政治意义等,以此激发学生对“遗传育种”等核心生物技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2)思政元素的实践。在学完这一节课后,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类型的思考性和实践性作业。第一,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谈一谈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观念的理解。第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一次性外卖餐盒问题在同学中倡导绿色、环保、生态等生活理念,并以纸质倡议书、海报或倡议活动照片等形式上交作业。第三,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同学中发起一份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书,并自行查阅文献,写一份生物工程(技术)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的综述报告。

3.关于“激发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1)思政元素挖掘。在教学“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中“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等内容时,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适时引入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世界科技领域发展最新动态,如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人选等,促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优势与短板,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创新动力。(2)思政元素的实践。在学生了解有关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人在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方面的贡献,以及当前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动态后,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此事件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关于“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和职业素养观”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1)思政元素挖掘。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结合“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的授课内容,合理引入“贺建奎案件”“黄金大米事件”等热点话题,以引发学生对生物安全、生命伦理及职业道德底线等的讨论,促使学生对道德与利润的平衡进行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关爱生命、关爱自然、尊重公平正义”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认识,促使学生自觉尊重生命,遵守职业道德。(2)思政元素的实践。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查阅“与违反生物安全或生命伦理”相关的典型案例,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主题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发言。

5.关于“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1)思政元素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4]。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以有效达成课程思政目标。以“酶工程”的教学为例,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在讲到酶的发展史时,可引入《尚书》中“若作酒醴,尔惟曲蘖”的诗句,这一方面可以展现出我国传统诗词的语言之美,另一方面可以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2)思政元素的实践。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列举与酶的发酵、酿造等有关的古诗句,并在课程平台上与大家分享和讨论,这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

6.关于“美育”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1)思政元素挖掘。美育是德育的工具,其可以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情感健康成长。因此,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在落实课程思政时,也要注意对课程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元素的挖掘[5]。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中推进美育,可以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有助于提高本课程与美育交叉融合的育人成效,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课程的学习兴趣。(2)思政元素的实践。第一,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微生物培养皿设计大赛。在设计大赛中,学生可以结合微生物菌生长特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具有独一无二美感的微生物培养皿。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菌生长特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技能,从而使专业课的美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汇报,并在汇报中对学生进行PPT设计、着装美学、职业修养等美育引导,以提升学生对职场着装,PPT等文档制作方面的色彩、结构等方面的美学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五、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生物工程專业课程思政效果反馈

好的课程思政应该是“如盐在水”,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笔者采用考试、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等方式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调研,以期了解具体实施效果,使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不足得到改进。第一,笔者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中,设置了一道课程思政附加题,通过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政素养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第二,为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方式对学生进行调研。通过调研,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通过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学习,自身的生态环保意识、科技创新动力、对专业的认同感、职业道德规范、文化自信等明显好转。具体来说,图2和图3是部分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安全生产意识等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图4是以“酶工程”课程为例,统计学生除专业知识外,在自身综合素养提升及三观树立等方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可以看出,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对培养学生正确三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职业素养等都有着显著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大思政”理念的具体化,强调发挥全要素育人作用,寓显性的思政教育于隐性的专业课程思政之中。高校专业课教师要积极挖掘所教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使专业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出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增强学生科技报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努力奋斗、勇于奉献的科学精神的作用,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 L].(2020-05-28) [2023-1-1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 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eqid=d916c495000758c60 000000364609916.

[2]金枚.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课思政元素案例教学资源包开发探索[J].天津电大学报,2022,26(02):13-18.

[3]张艳梅.“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透视与反思[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6):93-96.

[4]张伟,王亚南,敬海峰,等.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5):114-117.

[5]张宏.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的困境、要素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31-3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aking the Teaching of Bioengineering Courses as an Example

Sun Liqin, Zhang Xia, Jiang Aili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Yantai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5,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in a reasonable manner,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of "trinity"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The article takes the teaching of bioengineering courses such as "enzyme engineering",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and process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and "introduction to bioengineering" as examples, and explains and tracks feedback on the excavation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s from aspects such as scientist spirit,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novation motivation, patriotism,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literacy,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bioengineering;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lements;excavation;practice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学挖掘思政元素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烹饪对口单招专业课教学研究
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