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类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3-09-23关晓艳崔思文李园园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关晓艳 崔思文 李园园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承载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人才支撑的历史重任。材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本研究分析了材料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开展现状,探索了材料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为材料类专业培养高素养、强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材料类;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编号:JG202308);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号:202102030053;220601592294419;220601208290459)

作者简介:关晓艳(1987— ),女,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功能防护薄膜;崔思文(1991— ),女,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摩擦发电;李园园(1989— ),女,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提出了“九个坚持”,其中第二个坚持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教书育人,贵在立德。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高尚品德的培养。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和创新体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材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新型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工艺优化、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基础。材料类专业还可与生物学、电子工程、固体物理学、机械、化学等专业相结合,从而衍生出生物材料、电子材料等新型交叉学科,为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保障。而优秀的材料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具备优良的品行和素养。只有这种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科技事业竭诚服务。因此,在材料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同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围绕材料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增强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人文性。

一、材料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建设直接影响着材料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和效果。在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缺乏专业自信,对行业的工匠精神也缺乏了解。而课程思政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大国工匠、科技先驱等优秀人才潜移默化地精神熏陶,从而增强专业认同感并激发学好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课程思政建设强调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和高度协同,教师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同时也要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以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具体而言,通过在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日常交流中不断融入和渗透思政元素,推动形成素养提升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协同效应,在育人实践中实现思政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培养出高素养、强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大学教育是新时代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思想教育直接决定着大学生价值取向和职业生涯的选择,而课程思政是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经之路。材料类专业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和教育方式,教师应该恰到好处地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思政元素,让思政理论与专业知识的传输同向同行,从而促使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在对材料类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大国工匠等思政元素,可以对学生的价值、态度、信仰、行为进行塑造,引起学生的认同和共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材料类人才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不断融入思政元素,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能够增强专业人才的民族自豪感和专业认同感,树立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在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品质修养的重要保障。通过课程思政建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材料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

目前,关于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还未形成完备的体系,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理论指导不足、实践经验缺乏,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

(一)教育目标不够清晰

当前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普遍倡导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但从实践来看,首先,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对于思政元素融入后要达到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尚不明晰,思政元素使用的效果评价尚不明确。其次,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及评价机制等制度,缺乏对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同向同行的育人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导致专业教师对思政元素的关注不够,在教学实践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没有落到实处,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的体系也不健全。

(二)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从整体教学情况来看,材料类专业的课程思政积累的案例资源有限,没有形成完善的、优质的案例库供教师参考和使用。在实践过程中,思政案例被反复使用、缺乏创新性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生搬硬套、张冠李戴的情况发生。多数教师对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没有根据专业知识选择合适的、典型的思政元素进行融入,使得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课程思政效果不明显。

(三)教师能力有待提升

高校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将思政教育融入材料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专业教师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要求专业教师广泛涉猎政治理论、人文知识、时事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有拥有这些丰富的思政理论,才能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与材料类专业相关的优秀案例,并使之与相关的专业知识点进行充分融合。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技能技巧,如果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没有充分融合或者融合生硬,就会出现思政教育假、大、空的現象,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

(四)学生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材料类专业知识理论性强,逻辑思维要求严谨,内容相对来说缺乏趣味性。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其主体地位应该得到彰显,主体作用应该得到充分发挥。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进行思政元素融入时,普遍缺乏对学生现实需求的考虑,没有从学生视角出发,也没有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这导致教师在课堂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欠佳。从当前情况来看,材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学生之间亦缺乏协作和沟通。

三、材料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

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教育,要求专业教师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临新时代背景下新材料不断发展的形势和科技强国的使命任务,材料类专业更应该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高素养专业人才。针对材料类专业知识理论性强、知识点多、逻辑性强的学科特点,专业教师要加强人文素养的提升,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情,结合不同阶段需要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进行融合与渗透,从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综合能力等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具体实施方案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专业教师思政素养。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随着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提出,专业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实现教书与育人目标的同向同行。首先,在教学目标设置中,要将思政元素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思政元素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要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专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广泛涉猎人文知识,关注时事政治,结合专业知识点搜集、整理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国工匠、科学先驱等思政元素案例库,并与专业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最后,还要加强培训和交流,拓宽眼界和认知,加强专业学习,丰富知识体系。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线上线下培训交流活动,积极参与教研探讨活动,通过交流讨论和互动对话,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课程特点,分年级、分阶段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全过程融合。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以公共基础课为主,教师除教授专业的思政类课程,还要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形式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大三、大四阶段,学生的专业课程均开始实施,在此期间,专业教师要通过课前设计、课中渗透、课后延伸的方式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充分利用MOOC、精品在线课程等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引入生动、贴切的科学研究案例、学界人物案例、企业案例等优质内容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通过融入思政元素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大四下半年学生即将毕业阶段,针对选择就业和读研不同去向的学生,分别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思政元素的融合,实现在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思政元素全过程融入。

三是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如果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则教学和实践效果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形式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律习惯。在专业及综合性实验中,鼓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并设计实验,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结合文献材料尝试分析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协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意识。对即将毕业,面临求职选择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我剖析,理性分析自身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并在职业生涯中积极进取、不断提升。

材料类专业人才肩负着开发新型材料、提升材料性能、拓展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使命。专业教师在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承担着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任务,还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因此,专业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特点,分阶段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身材料行业的热情,真正让课程思政发挥有温度、有灵魂的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9-13.

[3]傅斌,马红健,姜训勇,等.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1(3).

[4]李鸿娟,谭峰亮,汪力.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与金课建设探索[J].机电教育创新,2020(10).

[5]宋永忠.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N].光明日报,2015-07-24.

[6]郑婵,李巍,谭轶群.面向立德树人的材料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中外企业文化,2021(8).

[7]陈占军,彭秧锡,谭峰亮,等.课程思政视域下材料类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9).

[8]于珊,周莹,王斌,等.材料类专业课推进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探索[J].大学教育,2022(6).

[9]骆昱晖,刘霖,张东恩.“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设计、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22).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