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阅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与运用策略
2023-09-23顾慧娟
顾慧娟
近些年,人们的阅读方式正从单一的纸质阅读转变为无处不在的综合阅读。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对小学生群体产生影响,他们会在模仿中逐步接触并熟悉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都和过去的同龄人有了较大差异。将学生的泛在阅读与写话联系起来符合新课标的本质要求,如果能结合泛在阅读的特点,找到基本的应对策略及合理的教学策略,就能够让泛在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发动机。本文从小学写话教学切入,从泛在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应对对策和教学策略等角度讨论,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泛在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所谓“泛在阅读”,简单理解就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阅读方式,是对信息环境下无处不在的阅读活动的概括。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身边的各种工具,自主阅读。虽然纸质阅读仍然存在,但已逐渐变成了众多阅读方式中的一种。
泛在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写话教学影响是巨大的。这部分学生尚处于文字表达的起步阶段,即使是连词成句这种比较简单的要求,也会遇到困难,导致畏难情绪产生。教师要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写话时,就给他们带来愉快的体验,让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这个时候,结合泛在阅读,勾起学生的文字表达意愿,就是很好的选择。比如,学生通过家中的电子设备看到了一本情节丰富、引人入胜的电子绘本,被绘本中的精美画面和背景音乐吸引,他们的内心会产生很多想法,这些想法就此成为文字表达的开端。
至于采取何种策略教学,让学生以何种形式完成写话,则要根据阅读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等因素决定。比如可以先让学生绘画,把头脑中想到的人物和场景画出来,然后再写话,写出来的话语就是场景中的人物。绘画是线索,也是情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创造出来的;学生完成写话,既是在表达自己对绘本的认识和感受,也是在输出思考成果,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其表达意愿能够获得充分满足。
二、运用泛在阅读的策略
现在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完善,如何适应泛在阅读下的知识获取、加工和传播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小学生的阅读是碎片化的,阅读动机很难保持稳定,每次阅读活动的持续时间和实际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应运用合适的策略,尽可能提高学生泛在阅读的成果,挖掘泛在阅读的价值。
1.应建立基于学习的泛在阅读
泛在阅读是一种阅读形式,并不等同于阅读。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还不够完善,泛在阅读经常是“一时兴起”,带有强烈的娱乐倾向,并不以学习为目的。为了提升泛在阅读的实际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并协助家长建立起学习化的泛在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时思考需求,在阅读后分析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是否参加了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和家长都要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展开相关交流活动,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引导。
2.促进深入阅读的逐步发生
自然发生的泛在阅读一般都不是深入的,会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含义上,甚至有时读者都不会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读完就忘记了。这种低效泛在阅读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对学生写话的帮助也非常有限。教师应该促进深入阅读的逐步发生,让学生的泛在阅读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教师可以推荐适合他们且有一定内涵的阅读对象,如绘本故事,平时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要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并对学生的思考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从而让泛在阅读逐渐变为深入阅读。
3.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泛在阅读与课堂阅读不同,学生在选择阅读对象的时候有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推荐绘本等阅读对象,但不能强制学生阅读这些内容。因此,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包括如何选择阅读对象、怎样开展阅读活动、阅读后是否进行思考和总结等,对他们泛在阅读的成果及深入阅读的实现有关键性影响。教师应该与家长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合作,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子设备,怎样寻找适合自己的数字阅读媒体,如何识别阅读对象的来源以及怎样和同好者在线交流等,让阅读的目的性和收获感逐步增强。
三、泛在阅读下的小学语文写话教学策略
1.整合阅读收获,搭建写话支架
上述对策的实施能够让泛在阅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对学生更加有益的阅读活动,以及学生在文字表达方面的素材及能力支撑,或者动机来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切实利用泛在阅读创造优秀的教学成果。针对泛在阅读碎片化的特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合阅读收获,创设出写话的支架,将学生的零散印象和感悟重新整合为一个或多个故事,让学生能够循着故事的线索,攀上写话的“脚手架”。
以《植物媽妈有办法》一课为例,教师除了开展本课的阅读教学,还向学生推荐了《花园里有什么》等绘本,让学生回去后通过纸质书籍或电子书籍进行阅读。这种课外自主阅读会很自然地成为泛在阅读,即学生在想起来的时候就会阅读,而且每次读多少并不一定。教师应提供较多的时间,上课时经常抽出几分钟与学生讨论阅读收获,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较多的阅读后,教师可组织专题教学活动,先由学生交流讨论,分享阅读收获,再让学生以普遍的感受为故事线索自创故事。随后,将想法类似的学生分为一组,各组以简单的画面搭配对话内容,完成写话,再把故事表演出来。由此,学生泛在阅读的点滴收获,变成了写话时的“脚手架”和想象力的起点,也成为顺利完成写话的重要保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产生写话兴趣
兴趣是学生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动力来源,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无论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产生什么想法,只要有表达意愿,就应该鼓励他们。
比如,学习《曹冲称象》,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小胖小》等,制作有声电子绘本,让学生自行阅读。在每个有声绘本最后,教师都要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想一想故事里的主人公和自己有哪些异同之处;如果是自己出现在故事里,会如何选择,出现哪些对话场景,故事整体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大致写下来,或者模仿绘本用图画搭配文字的方式加以记录。本单元教学完成,教师可安排分享活动,请同学展示自己最近在课外完成的写话。展示时,教师要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成果,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象的,都想到了什么,最后互相评分,对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奖励。
3.丰富阅读细节,提升写话质量
小学生在写话的时候,时常出现逻辑或语法等问题。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有语境为基础,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把话说得特别明白,对方就能猜到你想要说什么。但写话不同,写话没有语境,或者说语境存在于学生的想象中,别人是看不到的。没有必要的细节,写话质量就難以提升。教师在指导学生泛在阅读时,应该注意阅读对象的细节,或者请学生主动为阅读对象丰富细节,并在写话时体现出现。
以《小机械立大功》的电子绘本为例,在这一绘本故事中,每个画面中都有多个人物,每个人物做的事各不相同。教师应拿出课堂时间先对大家进行有关细节的阅读指导。比如找到某个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回答如下问题:这个画面中有几个人物?这些人分别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这时,大屏幕上的画面中出现一些留白,教师把大家的回答添加到留白里,画面的细节一下子就丰富了。同学们不仅理解了当前这一画面的主题,而且能够从一个画面出发,想象出几个人合作使用小机械完成某项工作的“短故事”。随后,教师让同学们根据想象出来的短故事,把画面中可能出现的对话写出来,而且要标明对话的顺序以及哪句话是谁说的。最终把大家的成果整合出来,完成高质量写话,并请学生回去之后自主尝试。每次哪怕只是阅读并丰富一页画面的细节并完成高质量写话,对学生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4.结合阅读情境,体验写话内容
学生通过写话,能够再现故事的对话及其主要情节,但这时故事仍然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并不是来自学生的体验。有些写话内容看似比较合理,其实存在逻辑上的漏洞,与故事本身的事实基础并不相符。比如《小机械立大功》,学生的写话可能无法与下一个画面衔接起来:本来应该是把木头利用轮轴运到大树下面准备盖树屋,但有同学写的内容是把木头运到了其他地方。教师应结合阅读情境,带领学生体验写话内容,让学生了解写话不能只顾眼前的场景,还要有整体逻辑。
以《小机械立大功》为例,在学生课堂外的泛在阅读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完成了某些自主写话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成果带到课堂上,同学们共同将之整合改编成几个故事。然后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表演其中的一个故事。大家在表演后要互相评价,说一说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进行哪些改进。这时,同学们就会发现按照绘本内容本来应该前后衔接的故事,现在衔接不起来了,改编有问题。这时教师再带领大家找到问题,对原来的写话内容和故事情节进行修改完善,再进行表演。这时,同学们的表演就像一幕幕前后衔接的戏剧,流畅地呈现出来,大家既获得了快乐的学习体验,又明白了写话要考虑整体的阅读情境,不能太过随心所欲。教师还可以提前准备音乐、服装、小机械等道具,让学生的表演更贴近绘本内容。
5.创新评价体系,实现持续进步
为了确保学生的泛在阅读效果能够持续提升,写话教学可以取得越来越好的成效,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要符合泛在阅读及写话教学的特征,关注学生在泛在阅读和写话中的各种表现,反映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学生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自评和互评,并对教师的教学予以评价。
比如,在自主表演、体验过故事情境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为自己和教师打分。教师可以发放评价表,表格上要包含态度和能力等评价维度,大家可以用画星星的方式打分,最多可以给五个星星。评价指标的陈述方式要浅显易懂,比如:你在小组中说话积极吗?老师回答大家的疑问时是否耐心?避免学生因为理解错误而给出不符合自身体验的评价。
总而言之,泛在阅读已经成为当代小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将之利用起来,加以合理改造,与写话等教学活动相联系,做好应对工作,使之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