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2023-09-23牛立侠
牛立侠
[摘 要]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较重视对课文内容的机械分析,以教师的讲授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成效并不明显。为了优化阅读教学,教师应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场景、依托语言、创设角色、联系生活,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教学引导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建构高效的阅读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1-0042-03
当下,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从“有效”“高效”“创新”“翻转”等课堂教学探索中逐步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对各种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优化,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阅读中学中,我们借助场景创设情境、依托语言引导思路、扮演角色体悟情感、回归生活升华认识,从而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我们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负责在一旁进行引导,灵活地使用现代化的视听资源,向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阅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用丰富的手段和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引领下,师生深入地剖析课文内容,最终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教学新样态。
一、借助场景,创设情境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的时候,如果能够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交流,就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发现阅读内容的核心要点,弄清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依托阅读内容为学生创建相应的生活化情境,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课文阅读为主,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没有多少吸引力,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小學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如果对单调的阅读内容学习兴趣不足,再加上教师的机械灌输,就更难产生阅读的动力。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创设场景化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两句诗,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文名为“桂花雨”,其实并非是真的桂花雨,而是桂花飘落在空中,类似下雨一般。在师生共读诗句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是否见过桂花,是否见过桂花散落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出课文内容。
《桂花雨》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将课文中的场景运用动漫的形式演绎出来。伴随着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视频中的桂花随风飘落,画面柔美。学生在视频所营造的诗意境界中开始课文的学习,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桂花雨”作为文章的主线,其实文中并非单纯地描写桂花飘落的景象,而是别有用意。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视频画面的展示,引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结合画面回忆自己的童年,把自己融入场景之中;接着,出示作者生平,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描写桂花的用意;然后,展示摇花乐、桂花香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发现作者写桂花不仅仅是因为喜欢桂花,还蕴含着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以及对家乡、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重点语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使学生体会到这句话是借母亲之口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在《桂花雨》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与桂花有关的视频、图片,引导学生从画面入手去分析课文内容,拉近了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画面与课文中的语句,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完成了本课的阅读学习目标。
二、依托语言,引导思路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阅读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学情进行合理的引导。丰富生动的语言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思考阅读内容。教师可通过语言描述,并借助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文本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在学生积极反馈时,趁热打铁地推进教学,并使用恰当的语言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语言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深入地分析阅读内容。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著名军事家孙膑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给田忌提出了建议,调整了战术,改变了赛马出场的顺序,让田忌在劣势下转败为胜。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田忌赛马》的故事吧……”
学生对于历史故事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运用讲故事的教学策略,以设问的方式设计导入语,留下悬念,勾起了学生阅读的欲望。这种概要式的导入语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关注点能够集中到本篇课文中。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并不需要事无巨细地将课文内容展示出来,而只需将其中的“骨干”挑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引导就能达成教学目标。
“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双方各选择三个等级的马进行比赛,但是田忌的马弱于齐威王同等级的马,最后比赛的结果却是田忌胜。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教师的描述下,学生对本篇课文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他们都很好奇田忌是如何转败为胜的。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学生分成小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并与小组成员探讨课文内容,寻找问题的答案。
“只是调换了赛马出场的顺序,就能创造转败为胜的奇迹。先前田忌怎么没想到呢?为什么孙膑能够想到这个方法?”在学生找到田忌转败为胜的关键点之后,教师连续发问,让学生借助问题进行思考,对文本进行再次阅读,找到相关语句来回答问题。在问题的梳理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只有认真观察、细致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论是在阅读教学伊始,还是在内容分析的关键之处,或是在提高升华的结尾部分,教师都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点拨,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把握文本内涵,完成阅读任务。
三、角色扮演,体悟情感
对以往的阅读教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自主性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低,甚至走向无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以拓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在整个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做一名运筹帷幄的“军师”,扮演好“总导演”的角色,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性话语,引导学生恰当地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表现出来,使整个角色扮演既符合人物形象,又能融入自己别出心裁的创造。
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进行角色扮演之前,教师让学生了解《草船借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末年,曹操举兵南下,刘备、孙权联合抗曹。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与周瑜各为其主,斗智斗勇。周瑜向诸葛亮提出一个极难完成的任务,要求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本以为诸葛亮一定无法完成,却不料其技高一筹,用“借箭”的方式在三日内就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教师要求学生演绎周瑜、鲁肃、曹操、诸葛亮等人物,就是想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加深对文本和人物的认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取材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课之前就已经对这个故事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这也为教师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
教师先让学生自行选择文中角色;然后根据学生所选择的角色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别,力争让班级内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最后,每个组的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片断表演。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扮演曹操的学生,听到对方擂鼓时表现出惊愕的表情,惟妙惟肖;扮演诸葛亮的学生,神态自若,摇着临时用纸折成的扇子慢慢踱步,将诸葛亮云淡风轻的神态拿捏得恰到好处;扮演周瑜的学生,特别出彩的就是眼部活动,通过眼珠骨碌碌地乱转来体现周瑜的狡猾;表演鲁肃的学生,语言诚恳、抑扬顿挫,把鲁肃的忠厚老实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有助于学生通过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人物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地理顺阅读学习中各个任务之间的关系。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场面失控或“笑场”的现象。因此,教师选择角色扮演活动来作为开展阅读教学的辅助方式,就必须掌控好课堂纪律,保证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学有所获。
考虑到学生在人物演绎方面可能出现不到位的情况,教师应在活动结束后指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角色扮演活动中,能够扬长避短,更好地融入其中。
四、回归生活,升华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语文课堂教学也只是语文的一小部分,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在完成课堂上的主要阅读任务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放眼更广阔的生活,将课内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阅读教学的成果得以凸显。
如在教完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和精彩片段之后,教师这样布置作业:“同学们,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和欣赏教材选编的精彩片断,我们对英国作家笛福的这部小说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感受到了鲁滨逊不怕困难、勇于冒险、积极乐观的精神。不过,要想全面、详细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光靠课本上的这点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课下,建议大家认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也可以观看改编的相关影视作品,对比一下,影视作品进行了哪些改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搜集其他的探险故事,和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在教完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之后,教师这样设计课后作业:“李大钊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舍生取义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其实,在我国的革命历史中,还有无数像他这样的革命先烈,舍小家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于心。课后,请大家观看影视巨作《觉醒年代》,感受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以及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教师设计这样的作业,把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节选的部分章节延伸到整本小说,甚至影视作品,使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对课内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语文教师在调整教学方法时,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状态,找到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开展阅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包袱、大胆创新,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有益的尝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课文内容,不断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优化论[J].基础教育论坛,2021(30):78-79.
[2] 王彦龙. 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优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3] 季茂富.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强化语文能力培养:以苏教版《九色鹿》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8(24):12.
[4] 周雨明.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26):26-28.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