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唐宋诗词意境,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3-09-23莫发春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意境核心素养

莫发春

[摘 要]唐宋诗词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的象征。学习唐宋诗词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会唐宋诗词的意境,感受唐宋诗词的内在美,既能丰富学生的思想,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立足新课标,紧密结合统编语文教材,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通过营造唐宋诗词意境,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打造诗词文化环境,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唐宋诗词;意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4-0023-03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元素,聚焦古诗词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探索古诗词教学新模式,让学生通过读、诵、吟、唱、演、画、悟等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功底,从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营造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

我校努力建设以“唐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新样式,在校园里打造唐宋诗词的教学环境,营造书香四溢的文明校园氛围,使师生在耳濡墨染中读诗词、赏诗词、背诗词、唱诗词,沉浸在浓厚的“唐文化”氛围中,逐渐提升文化素养。

走进校园,墙壁上、植物上、橱窗里、楼梯走道上、警示牌中,浓郁的诗词味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诗词氛围。校园里,每一面墙,每一朵花,每一株植物,都散发着诗情画意。墙壁上有以唐宋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展示,每一棵植物上都有教师创作的诗,如:“春意盎然花烂漫,现今三小醉帘瞳。宜人景色风光好,万朵娇妍笑靥红。”“三月和风沐暖阳,千枝万蕊沁幽香。晨曦树下书声琅,学子吟诗雅韵芳。”橱窗里、警示牌处张贴有中华诗词,也展示了一些学生创作的诗,如:“匆匆一去不复返,怅然若失空虚渐。初阳融雾轻烟散,不留遗憾在人间。”同时,我校充分运用“红领巾广播站”、学习园地、校园文化黑板报等,营造浓烈的诗意氛围,使校园中处处散发着古色古香的诗卷味。

二、拓展古诗词课程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应结合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宜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我校分析校园文化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立足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开发了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古诗词校本教材,使古诗词课程内容更丰富多彩。新课标指出,语文“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课程安排要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由于古诗词校本课程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发古诗词校本课程时就要考虑多种因素,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师生合作

开发古诗词校本课程应一切以学生为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编辑的古诗词校本课程内容要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在开发古诗词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重师生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内容及形式的开发,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广纳全校师生的意见。此外,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关注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好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连接。古诗词校本课程教材要有意识地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对其他学科内容有关知识的讲解与渗透;同时,确保教師对校本课程的设计、编排以及实施的自主权。教师需要在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古诗词校本课程中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创新。

2.注重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校本课程内容需要与学校的教育要求以及实际教学环境相结合。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将自己与课程联系起来。学校在开发古诗词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立足现实,依据国家教育方针,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编写教材。我校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发现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篇目还不能满足一些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探究需求,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也没有达到从量到质的飞跃。为了充实古诗词课程内容,让学生养成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对课本中的古诗词进行整合和拓展,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1~3年级必背古诗校本教材(上)》及《4~6年级必背古诗校本教材(下)》,里面包含了84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本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对古诗词量的需求。师生利用早读、课后服务时间学习、背诵,体会诗词中的情感,陶冶情操。

三、多种形式营造唐宋诗词意境

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也强调“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在“课程理念”中明确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及“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信的深厚土壤,对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校自2017年来,紧扣语文新课标,以教材为本,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诵唱演经典古诗词文艺表演”。基于低中高年级古诗词教材的特点,确定了低中高年级的表演主题,分别是“围绕古诗词以唱跳形式表演”“围绕古诗词以情境展示形式表演”“围绕古诗词以朗诵或者曲艺形式表演”,多种形式营造唐宋诗词意境,创设了富有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

1.开展有特色的“诗教”课

我校按照新课标要求,以公开课、比赛课、常态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古诗词教学专题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路子。在“诗教”课中重视唐宋诗词的诵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联想,体悟诗词意境。重视唐宋诗词格律知识的教授与传承。教师以语文新课标为依托,结合教学实际,尝试“诗教”教案的创作,力求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到这些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去追求美好的理想与信念。

我校把教师的优秀教案汇编成校本课程——《“诗教”教案集》上下两册。它记载着荔城三小教师们对唐宋诗词课堂教学的探索,能为今后教师们的“诗教”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2.创设“诗海”意境

(1) 创建“诗墙”“诗廊”。为创设浓郁的古诗词意境,我校统一规划部署,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面墙都在“说”诗,让每一个角落都在“唱”诗。师生荡漾在古诗词的海洋中,随时随地都能读诗、赏词,从而获得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也培养了爱国情怀。

(2)搭建主题诗词乐园。每个班的教师与学生一同确定一个诗词文化主题,一起动手,利用各种绿色植物与装饰品,在教室走廊、教室角落搭建主题诗词乐园,师生共同沉浸在充满生机的优美诗词环境中。如二(3)班以“多肉”为班级诗词主题,一起动手,利用各种绿色植物与装饰品,在教室走廊、教室角落搭建了主题诗词乐园;六(2)班的“诗画乐园”中,学生根据课本中古诗词的内容,发挥想象,创作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

(3)制作诗词手工作品。我校在课后服务中开办以诗词情景为主题的手工制作兴趣班,举办手工制作诗画评比活动。师生利用竹、木、线、纸等材料,制作出竹篾簸箕、团扇、灯笼、雨伞等作品,并将诗词文化融入作品中,在作品上写诗绘画,并悬挂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4)成立“春苗诗社”。在保障方面,我校成立了诗社机构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并建立机构制度,学校提供经费保障。在师资方面,我们邀请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到校指导工作并进行诗词创作培训,同时派出骨干教师到中华诗词高级研修班进行培训,让他们回校后对师生进行二次培训。在活动方面,我们建立了教师诗词交流群和学生诗词创作兴趣小组群,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诗词创作培训及诗词创作比赛,评选出“诗词创作之星”。诗社成立以来,共收集到师生创作的诗词达2300多首,其中有7篇作品在《广西诗词》中发表,呈现出“诗词创作百花开”的局面,进一步烘托出诗满校园的浓郁氛围,也增强了师生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3.创设“吟诗”意境

我校对照语文新课标,开设“让诗词美丽人生”课堂,创设主题诵读情境,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进入唐宋诗词意境中,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结合生活实践,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举办古诗词诵读比赛,学生在活動中积累古诗词语言,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激发了热爱中华经典诗文的热情,并在古诗词诵读中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

4.创设“背诗”意境

我校通过开展诗词擂台赛、“飞花令”比赛等,促使学生多读诗、多背诗,不断积累诗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同时,比赛分个人赛和团体赛,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厚实自己的文化功底,养成了自觉背诗的良好习惯。

5.创设“唱诗”意境

诗中有画,诗中有歌。我们不仅可以用诵读的方式来展示古诗词的内涵,还可以用唱的方式来演绎古诗词的韵味。“唐诗新唱”是我校自主设计的一个“唱诗”活动,学校自创了诗词校歌,每个班级还有本班的诗词班歌,各班在课前大合唱诗词校歌、班歌及其他的诗词歌曲,并配上手势舞,使“唱诗”成为我校教育展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6.创设“演诗”意境

唐宋诗词中有情境,也有故事。我校每年的庆“六一”文艺会演都以诗词文化为主题,不同的年级用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古诗词。五六年级以朗诵诗词为主,四年级以曲艺形式来表现,三年级用情景剧来呈现古诗词的内容,一二年级则用唱跳的形式来展示古诗词的魅力。我校从2015年开始,一直都在开展“吟诗诵词咏经典”的活动,学生在“演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文化素养。

7.创设“舞诗”意境

我校将唐宋诗词与现代韵律操结合,将诗与情相融,让诗与舞相合,用一招一式舞出古韵诗意,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了学生吟诗诵词的热情。我们自创了一套以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为蓝本的大课间操,让学生在充满声韵美的音乐中把古诗用舞蹈的方式“跳”出来。这样,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尽情领略了古诗词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大课间操先后在荔浦教育在线、荔浦融媒体中心、桂林电视台、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等平台上宣传推送,影响深远。

8.创设“食诗”意境

把美食与美诗结合起来,相互衬托,能很好地展现诗词文化意境。我校通过烹饪厨艺技能培训,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食材,结合校园文化,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制作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诗词情景美食作品,完美诠释了古诗词的意境。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悟,将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融入美食中,提高了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增强了美育、德育意识。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也更好地展示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学习唐宋诗词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多形式营造唐宋诗词意境,是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我校勇于探索和发现唐宋诗词的魅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浓郁诗情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受到古诗词的熏陶,并结合实际,开发适宜的古诗词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唐宋诗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唐宋诗词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积累和体验,学生对唐宋诗词的理解不断加深,对古诗词的积累不断丰富,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钧煜,丁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J].智库时代,2019(3):246-247.

[3] 李富权.经典文化进校园小学古诗词开展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5):31-32.

(责编 刘宇帆)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专项课题“以唐宋诗词意境营造校园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2021ZJY241)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意境核心素养
情融意境韵含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國畫的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