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小坐柜
2023-09-23王增林
文 王增林
我们家有一只小坐柜,是外婆留下的用物。小坐柜长不过三尺,宽和高二尺多。顶盖板上,有一个一尺多见方的盖子,盖子盖上锁好时,柜子可以当凳子坐。
小时候,每当梅雨季节一过,母亲便把这个坐柜搬出去,放在太阳底下曝晒。这个时候,我特别爱围着柜子转,柜子底板引起了我的好奇。底板有七八块,而且都是活动的,我就问母亲这是什么缘故?
母亲就跟我讲了一个故事。母亲七八岁的时候,伪军隔三差五“清乡”扫荡。一次外婆没来得及逃远,两个伪军闯到家中,逼着外婆交出坐柜的钥匙。外婆不交,一个伪军一枪托把外婆杵倒在地,另一个把柜子倒扣过来,用枪托猛砸,三两下就把柜底砸破了。幸好外婆把家里仅剩的几个光洋,事先埋在床底下,柜子里只有几件旧衣服,两个伪军一无所获,骂骂咧咧地离去。
坐柜后来作为母亲的陪嫁,来到我们家。原先装衣物的柜子改成了母亲专用的“储备粮柜”。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到八十年代初,近二十年里,这个柜子总有满满的一柜粮食装着。不到麦子孕肚见穗,日子再难熬,母亲也不肯动它一粒。这柜储备粮是为全家人留的最后“家底”,是青黄不接的“三春”头上全家八九口人的保命粮。
实行“大包干”以后,地里打的粮食多了。头几年,母亲还如前些年一样,继续装满一柜粮食,以防青黄不接。后来粮食市场完全放开,母亲才开始在坐柜中放其他“宝贝”。
那些年,我先后在镇上和县城工作,孩子还小。每当我带着孩子回家,母亲就会从柜子里拿出为我们大大小小做的单鞋、棉鞋,她亲手为孩子做的衣服,还有就是别人送给她、而自己舍不得吃的吃食。
再后来,家用电器渐渐普及,我们也给不肯挪窝的父母亲在老家装备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装衣服的家具也由小柜变成了大橱。
这时候,母亲从坐柜里掏出来给我们看的,是些存款单。存款单用线绳扎得紧紧的,再用一个大玻璃瓶装着。有几十元一张的,几百元一张的,也有少量一两千的,这都是老两口这些年卖粮食、卖蔬菜的劳动所得。
前些时候,我跟老母亲谈起那个柜子。母亲说:“那柜子和我一样,九十多年了,老了朽了,早就没大用了,里面装了我一辈子酸甜苦辣。等我有一天去见你外婆,你们就烧了,给我带走。”我竟一时语塞,眼眶发潮。
大凡一个物件,时间用久了,它的身上,便承载了许多生命信息,便浓缩了部分家庭历史。外婆留下的这个坐柜,就像一本家庭史书,记录着我们家及社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