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的坚果,你吃“对”了吗?
2023-09-22俞九九
俞九九
有人说坚果的脂肪是让人变胖的“元凶”之一;也有人说,10元一斤的瓜子和百元一斤的松子,营养价值其实区别不大;还有人认为,如今每天摄入的食物丰富,我们已经不需要将坚果当作“营养品”了……有关坚果的这些“传说”对吗?你真的“会吃”坚果吗?
“热量刺客”
俗称的“坚果”,一般指果壁坚硬、中间有一枚或多枚果仁的食物,根据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的不同,分为淀粉类坚果和油性坚果两类。淀粉类坚果常见的有板栗、莲子、芡实、银杏等,是甜汤、甜饭烹饪的常用料,它们的热量很高,八九颗板栗就相当于一小碗米饭的热量。瓜子、花生、核桃、巴旦木、榛子、松子、腰果、开心果等都属于油性坚果,毫无疑问,这些可以“榨油”的坚果更是热量炸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周吃50~70克坚果,平均每天10克左右,相当于只吃10~12粒水煮花生、7~8粒腰果、2个碧根果、一把半带壳瓜子、1个纸皮核桃——这个量分分钟就吃超标了。
越贵越好?
各类坚果的价格相差很大,那么吃便宜坚果和贵坚果“效果”一样吗?
不一样,几乎每种坚果都有自己的特色营养优势。比如南瓜子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约为36%;松子的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约为12.4%;杏仁的维生素B2含量最高;核桃的维生素E含量最高;榛子的钙含量最高。所以,没有“全能”的坚果选手,只要按需选择即可。比如便秘的人群可以尝试膳食纤维拔群的大杏仁+松子;长期面对電脑的人则适合吃健脑的开心果、腰果等。
坚果并不是越贵就越“好”,价格只与其本身的稀有度相关。比如松子,可食用的松子多是红松、白皮松等松树的种子,这些松树要经历几十年的成长期才会结果,并且采摘松子时需要工人爬上几十米的大树,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危险的工作之一,人工成本可见一斑。
该怎么吃坚果?
随着食品摄入的丰富,坚果的“热量”之说渐渐掩盖了它的营养价值,不少人甚至把吃坚果视为“喝油”。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等,都表明食用坚果对健康的有益作用;科研人员发现,多吃含硒高的坚果可逆转中风对认知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美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发表的研究文章显示,坚果摄入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改善抑郁等精神症状。
坚果还是那个坚果,变的是“怕胖”的当代年轻人。
那么,怎么吃才能减少“坚果过量”的困扰呢?答案是,把坚果从零食变为正餐配菜的一部分。比如烤鱼时加入杏仁片,西芹与腰果一起炒,菠菜里面拌桃仁,利用坚果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强的优势来减少食量。
谨记“三不吃”
一、有“哈喇味”的不吃:坚果越新鲜越好。坚果生产时间过长或者储存不当,都容易出现氧化酸败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哈喇味”,有害的过氧化物和自由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二、有“苦味”的不吃:我们在吃坚果的时候,有时会咬到一两个苦味的,这不仅要吐掉,更应去漱个口。因为这个苦来自于黄曲霉毒素,它甚至“毒”过氰化钾,并且无论使用什么烹调方式,都无法破坏其毒性。
三、有“调味”的不吃:现在,坚果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口味,比如奶油味、巧克力味、绿茶味等,但营养专家最推荐的还是原味。首先,这些食品添加剂无形中拉高了坚果的热量;其次,各种“调味”会掩盖掉不新鲜坚果的“哈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