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评阅读的议论文写作指导

2023-09-22王莉莉 曹永斌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思路思维

王莉莉 曹永斌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中,议论文写作指导一直是令广大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怕写议论文,教师怕教议论文已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争事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按照议论文写作能力形成和提高的规律办事。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构成议论文写作能力的三大要素,即思想、思路和思维三方面设计议论文写作教学内容,并以时评作为学习的案例,引导学生“例”中探“规”,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时评思想 思路 思维

议论文在语文高考作文中是考生采用频率最高的文体。可以说,在“语文为王”时代,一个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等于跛足而行。议论文写作是训练高中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而这两种思维方式又是构成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此外,议论文是实际生活中的常用文体,写好议论文对高中生将来工作和成才都有重要影响。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中,议论文写作指导一直是令广大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究其根源,人们往往归咎于议论文本身的枯燥乏味。这种简单化的认识是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

构成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知识也有三种类型:观念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操作类知识即程序性知识、思维类知识即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知识可以概括为思想(观念)、思路(程序)、思维(策略)三种知识,简称为“三思”。学生要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必须学习和掌握“三思”知识。

因此,要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关键要找到合适的体现“三思”知识的典型例子。而在纷繁复杂的诸多例子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大报的时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些时评思想正确、先进,思路明晰、合规,思维辩证、合法,是学生学习议论文“三思”知识的最好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这些时评,进而探究其中隐含的“三思”知识,并通过例中探规、以例学规,达到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指导学生在时评中学“思想”

议论文的核心是论点,而论点是在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正确、深刻的思想,就提炼不出鲜明、深刻的论点。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指导高中生学习时评中的“思想”。

一方面,引导学生采集时评中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哲理金句,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由于人生经历、社会体验与时评作者存在很大差异,高中生要达到他们的思想境界会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时评中的一些哲理金句适当地用于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做往往会有三大好处:一是使文章闪烁出思想的光芒,使文章文采斐然;二是使文章在观点表达上更加“新巧”和精练;三是可以表现出作者炼字、炼意的能力。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时评立意的方法。学生要想做到“老生常谈我不谈,人云亦云我不云”就必须从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寻找最佳的立意路径。在这方面,报刊发表的各种时评往往观点鲜明、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见解独到。这些正是高中生作文写作所需要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评时吸纳不同观点,借鉴不同的立意角度,以提高作文的立意水平。

二、指导学生在时评中学“思路”

時评写作思路与一般论述类文本的写作思路基本相同,都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步进行的,其常见的结构模式也与一般的议论文基本一致。因此,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时评的写作思路,这样学生就可以写出思路清晰、结构合理且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议论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时评中借鉴以下三种“思路”。

并列式思路。这类时评的组材形式往往是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列出若干分论点。例如2019年10月1日发表的《人民日报》社论《奋斗的史诗 复兴的伟力——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首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作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1949—2019,这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1949—2019,这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彰显了亿万人民的奋斗与豪情”“1949—2019,这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与辉煌”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这就是典型的并列式思路。

层进式思路。这是时评通常采用的结构方式,其思路是:首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次进行论说,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引议联结式思路。所谓“引”,即引论,就是精练地引述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所谓“议”,即本论,就是对前面提出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论证,使观点确立起来。所谓“联”,就是由材料联想开去,广泛联系个人、社会、历史、现实,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论点加以充分论证。所谓“结”,即结论,就是总结全文,深化观点。很多针对社会现象展开论述的时评就采用这种思路。

三、指导学生在时评中学“思维”

学生写议论文必须分析问题、说清道理。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思维活动过程。一篇议论文能否做到分析全面透彻、说理令人信服,关键在于作者能否运用正确、合理的思维方法有效展开思维活动。在这方面,一些好的时评往往彰显出非同一般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学会如何进行思维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时评中学习以下几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其一,就事论事,循事析理。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件,针对各种事件发表议论也是很多时评的做法。例如,抗疫期间,各种报刊发表的相关时评很多都是针对抗疫期间的各种事件的。这类文章的背后隐含着由“事”(形象思维)到“理”(抽象思维)的思维过程,其实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密切结合的表现。

其二,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学生在写议论文时通常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根本原因在于思维太具体,缺乏抽象、综合和概括的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那些从个别具体事物或现象出发,从中发掘出一定的人生感悟和社会哲理的时评。这些时评往往以小见大,缘事说理,或者从某事某物出发,层层推进,纵深论述;或者从某种社会现象出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或不同国家、地区的空间角度进行对比,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使人折服的结论。这些思维过程都为学生写作议论文提供了极为有用的经验。

其三,正反比较,辩证思考。学会用辩证观点和方法展开思维不仅是学生写好议论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思维方法,教师多引导学生读一读相关的时评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某类时评通常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从相对或相反的角度对比分析论证,或先正说后反说,或先反说后正说,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事物的本质。例如《人民日报》2020年5月19日的时评《共同呵护好孩子明亮的眼睛》主张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眼的关系”,既从正面阐述“为什么”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又从反面说明如果不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会导致怎样的不良结果。这就是典型的通过正反结合展开议论的议论文。学生从这样的时评中会自然而然地学到运用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猜你喜欢

议论文写作思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突出“重围”
第二语言议论文写作综述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