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之外,沉湎于萨拉乌苏

2023-09-22陈婷婷

化石 2023年3期
关键词:石器房东考古

陈婷婷

萨拉乌苏遗址,久闻盛名却未曾亲临,2021-2023年萨拉乌苏遗址考古发掘重启,我有幸在萨拉乌苏遗址发现百年之际踏上这片奇特的土地,撷取考古发掘工作和生活的点滴故事,纪念这段难以忘怀的时光。

初见萨拉乌苏,与世隔绝与一夜未眠

深秋十月,一路南下,秋天的尾巴似乎也被拉长,天舒云阔,温暖如煦,慵懒的阳光漫不经心地照耀着大地,略微萧瑟的秋风中弥漫着一丝丝潮湿的气息,当沿途出现我从未见过的状如花伞,高大茂盛的毛头柳时,我意识到位于内蒙古最南端37ºN的萨拉乌苏到了。

萨拉乌苏河畔

在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是一片茫茫大漠,黄河几字湾把它紧紧搂在怀里,这便是著名的毛乌素沙地,萨拉乌苏遗址就在沙地边缘。这里没有大漠孤烟直的荒芜与寂寥,一条黄河支流无定河,深深浅浅,激荡潺潺,时清时浊,蜿蜒奔流穿过毛乌素沙地东南边缘,与上游红柳河在萨拉乌苏河畔相会。

数万年间,水流在厚厚的黄土上旋转出一道道形状各异、狭长蜿曲的沟壑。如今,经萨拉乌苏河滋养的村庄也因此有了婉约的名字:清水沟湾、滴哨沟湾、杨树沟湾、大沟湾、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浪沟湾、三岔沟湾。史前河套人依湾而居,在此繁衍生息,将人类进化之谜隐藏其中。川行在沟壑间,即便一时满目荒芜,拐一个弯,顿时草木成荫,碧水粼粼。深厚壮观的黄土沟川地貌和碧水绕田的田园风光景色交融,秀丽奇异,似幻似真。

萨拉乌苏的清晨,雾气弥漫,带着几分阴冷,太阳拨开云雾,努力洒下几丈光,远山近水,深邃静谧,宛如世外桃源。事实上,初见萨拉乌苏,我真的与世隔绝了,因为这里没有信号。满院子溜达的人,站在沟顶徘徊的人,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寻找多几格的信号。我更渴望,经过考古发掘收获蛛丝马迹与史前人类建立某种联系,了解他们如何生活,他们因何而来又为何离去,抚今追昔,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变迁。

我在萨拉乌苏的第一晚,半梦半醒,屋外一阵阵强烈的秋风摇晃着玉米秆,敲打着窗户沙沙作响,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我的心情也跟着忽明忽暗起来。第二天一早,我便和房东阿姨聊起昨夜的彻夜难眠,阿姨一副悠然自得,说:“在萨拉乌苏,窗台上放一沓钱都没人拿。”确实如此,毕竟房前屋后我们连个邻居都没有。

土地里生出的智慧

简易的铁栅栏圈着牛羊鸡兔,似乎牲畜们用点力或者一拥而上就能破门而出,西北向各一排农村平房和低矮的白墙共同围成小院,白墙黑瓦,朴实无华,两扇大门似锁未锁,大门一侧立着旗帜样式的标识,红底黄字写着“共产党员户”,赫然醒目。这是我们租住的农户家,看似普通地其貌不扬,房东阿姨的智慧却在未来的日子里一次次刷新我的认知。就像萨拉乌苏这片秘境之地,化石、石器……挖一挖总会有惊喜。

房东一家是萨拉乌苏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阿姨念书不多,个子不高,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洒脱自信而从容,炯炯有神的眼睛忽闪着智慧的光芒;平日朴素大方,不失体面,时而也像个小姑娘一样爱打扮;总是带着乐观豁达的笑容和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思想活跃,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讲的故事家长里短,五花八门;处事待人圆滑又细致周到;家里家外收拾张罗,精明能干,尤其两间正房干净整洁,似乎已被阿姨视作艺术品,生怕沾染半点尘埃。王叔性情温和内敛,不苟言笑,为人谦和宽厚,内心深处对人极为关怀,二人和睦融洽,三代同堂,日子过得生机勃勃。

狭长蜿蜒的沟壑

房东王叔曾做过老师,夫妇二人也曾开过饭店,这处不大的小院因萨拉乌苏沙漠大峡谷吸引国内外众多科学家蜂拥而至也颇有名气,房东一家曾接待过外国旅行团,甚至有著名院士下榻此处。如今王叔和阿姨一日三餐,种果蔬,喂牲畜,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忙忙碌碌。猪、羊、牛、鸡和兔子,梨树、杏树、苹果树,葡萄、西瓜、玉米地,还有一个菜园子,房前屋后的空地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难得的见识和经历,经生活磨砺后的智慧和勇气,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当萨拉乌苏的沙质黄土被我们层层拨开,史前人类的智慧得以呈现,房东一家也在萨拉乌苏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播撒着新的智慧。

食物链顶端的猫

萨拉乌苏的猫随处可见,院子里经常出没的黑猫更是猫中王者,抓麻雀,逮兔子,无所不能。就连房东家的猫,自从学会自己开门后也一去不归。在小小的沟湾里,猫早已跃居食物链的顶端,藏着老鼠的庄稼地,松软的沙窝,广袤的草地,完美的树洞,都是猫理想的居所,又怎会留恋我们方寸大的小院。

房东家出生的小猫,精神十足,一双眼睛闪闪发光,总在十分警觉地捕捉周围的每一个声音。怕冷的时候会凑到你身边,把尾巴卷到腿前盘成一个圈,紧紧贴着你。甚至会在晚上偷偷溜进我们的房间,上床取暖。陈老师也曾慷慨地给小猫打开罐头,小猫半夜撒尿,标记这个屋子以后可以常来。

院子里时常有野猫光顾,来了先到碗里寻觅一下,若是没发现食物,便开始扯着嗓子喵喵叫,母猫嗓门很大,叫声野性十足,亦步亦趋追着你要东西吃,当你刚要接近它,它却又警惕地后退几步,一双大眼睛屏气凝神充满戒备地盯住你,等待着你的下一个动作。待酒足饭饱后,一溜烟又跑了。一年的时间里,任凭我们如何款待,野猫也没能驯化出半点儿猫样儿。

探方里沙土松软,成了猫的理想乐园。一只探方猫,身手矫健,在隔梁上踱步,驻足,在探方里上蹿下跳。趁人不备“嗖”得一下窜到树上,半点不犹豫,四脚合一稳稳地立在手心大的枯树干上,四下张望。探方猫勇猛,对人丝毫不畏惧,只要你能抓到,它就乖巧地任由你抚摸。深秋阴冷的工地,若是能把一团毛茸茸又暖和的东西抱在怀里,疲惫瞬间被治愈。

在萨拉乌苏,站在窗前偶尔能看到前来觅食的野鸡,拖着长长的尾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出五彩斑斓的光;大雪天软绵绵的兔子蜷缩在一起,和皑皑白雪融为一体;萨拉乌苏河里游泳的野鸭和鱼;栖息在湿地觅食的候鸟;电线杆上一排排前仰后合的小麻雀、绝情的牛、壮实的猪、漫山遍野的羊群、以及站在沟顶狂吠的狗……不知道史前萨拉乌苏动物群是不是更丰富呢?

上图:探方猫;

塞外秘境的隐秘角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动手动脚找东西,在塞外秘境萨拉乌苏的隐秘角落,一群旧石器考古人,唤醒了被黄沙封尘万年的记忆。

在我眼中,陈老师痴迷于制作石器甚过考古,即使手指裹满膏药也没能使他放弃打石器,如果可以穿越到数万年前,陈老师一定会带上几件他最得意的石器和精湛的手艺与旧石器人群切磋技艺,摩拳擦掌几回合。房东家杀猪,陈老师打制的手斧终于派上了用场,围观的我们目瞪口呆:“太锋利了,堪称割肉神器!”“比刀都好用!”“太酷了!”古人类的智慧和耐力再一次折服众人。这是只有在旧石器考古发掘工地才有的兴奋瞬间。

也许是出于好奇、出于对考古发掘工作的支持,或是因萨拉乌苏慕名而来,我们的考古工地吸引了当地文旅工作者,学生甚至小朋友光顾。一日,当地的文博同行加入当日的考古发掘体验中,老少青壮蹲成一排,挖得起劲儿,那劲头仿佛势要拿下整个探方,一时间小小的探方显得有些拥挤。

咸茶、炒米、冷肉、奶酪做早餐,似乎像传统意义上的蒙式早茶,又透露些许改良的痕迹,更重要的是,它早已融入普通汉族家庭的饮食习惯。具有浓郁陕北特色的凉粉走上餐桌丰富了这里的一日三餐,但当被告知凉粉是当日唯一主食时,我的发掘搭档一位壮小伙儿一碗又一碗……捶胸顿足:“怎么就是吃不饱啊。”一碗金杯斟满酒,长调嘹亮,马头琴悠扬,身在萨拉乌苏的我脑海中闪现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边听着“扣三敬二”的喝酒规则,一边早已拜倒在乌审旗人民的憨厚诚实和热情豪爽中。

端详着萨拉乌苏遗址出土的石器,触摸着经打磨后留下的痕迹。数万年前,河套人停留在萨拉乌苏,追逐猎物、下河抓鱼,取火炊食、随手丢下刚用过的石器,继续一步步向人类文明迈进。

下图:悠闲的羊群

猜你喜欢

石器房东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给黄鼠狼当房东
三星堆考古解谜
袋熊房东炼成记
海鸟遇上恶房东
石器部落
石器部落
石器部落
撒谎的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