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质力学模型的拱坝坝肩稳定性分析

2023-09-22于淳蛟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9期
关键词:拱坝卸荷坝体

于淳蛟

(湖北志宏水利水电设计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0 引言

中国水旱灾害频繁,相关数据显示,在1949年之前我国共发生了1092次洪灾。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组织修建了众多的水利水电工程,成为世界上大坝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在诸多的水利大坝中,拱坝因具有性价比高、超载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地质结构复杂、结构面发育的地区[1-2]。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修建大坝时,不仅要考虑卸载带对拱坝的稳定性的影响,还要在修建过程中对坝基和坝肩进行加固处理。

针对拱坝加固的问题,已经有多位学者进行了研究。宋子享等[3]运用有限元法,模拟分析了扩大基础对拱坝的加固效果,提出一种量化的评估方法。陈媛等[4]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拱坝的变形特性和破坏机理,获得了拱坝在不同阶段的超载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拱坝上部的岩体为整个工程的薄弱环节,需要采取加固措施。陈凸立等[5]建立了复杂条件下拱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加固效果对坝肩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坝肩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后,坝肩的承载力有明显提升,岩体的安全系数得到了提高。胡波等[6]则是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推导的方法分析评价了拱坝回填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回填土能够稳定地与围岩结合,较好地提升了拱坝和围岩的稳定性。另外,对于坝坡岩体的卸载性能及卸载带的区分问题,国内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坝体稳定性受卸载带影响的研究较少。

由于卸荷带区域内的岩体力学性质较差、节理发育,容易对拱坝的安全建设和运营造成安全隐患。本文通过模拟拱坝边坡的卸载带、节理等结构,讨论了拱坝及其周围岩体的稳定性和变形特性,并分析了卸载带对拱坝的稳定性的影响。

1 概况

某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拱坝高225m,顶部高程为2849m。拱坝所处河谷较窄、泄洪量大、卸荷带深度较大。相关地质勘查资料显示,地区的地质条件较差,主要有4条Ⅱ级结构面,长度有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Ⅲ级结构面共有75条,大部分的长度达到数百米。大坝边坡上的断层主要由页岩以及泥灰岩组成,断面上擦痕较多,侧伏角均不超过20°。

由于长期受水流冲刷和风力侵蚀作用,边坡岩体卸荷现象较严重,将坝区岩体的卸荷带分为强、微、弱3种。岩体的弱卸荷带分布较多,其次为强卸荷带。卸荷裂隙的宽度大多在0.2~2cm范围内,个别裂隙宽度达到了10cm,填充有大量的碎石,整体稳定性较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试验模拟的范围为拱坝中心向上游方向取0.75倍坝高,向下游方向取2.45倍坝高;河谷中线为基准向左右两侧各延伸2倍坝高,模拟范围的尺寸为790m×670m。综合考虑现场地质结构的特性和分布情况,结合相关工程经验确定模型试验的几何相似比CL为200,确定容重、变形模量、位移、应力、集中力的相似比分别为1、200、200、200、2000000。得出模型的尺寸为3.95m×3.35m,模型的高度设为10cm。

2.2 模型材料

在坝区进行取样,对材料的物理参数进行测定,按照相似比算出模型材料所需的物理参数,通过材料的配合比试验确定所需的模型材料。材料参数见表1。

表1 原型材料和模型材料的主要参数

试验中以重晶石粉和石膏粉为主要材料,根据不同的配合比制定出多个拱坝模型,如图1所示,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材料试验,从而选出符合表1要求的坝体材料配合比。

图1 拱坝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

根据相似比和材料试验确定模型试验的材料参数见表2。岩体的主要材料为重晶石粉,胶结材料选择硅酸盐水泥,加入少量的石蜡和机油来控制摩擦系数和粘聚力。为了便于模拟节理,采用压模机将岩体的模型材料压制成边长为9cm,厚度为5cm菱形块体。根据节理分布情况用菱形块体砌筑成相应的岩体。

表2 岩体模型材料力学参数表

2.3 加载和测量系统

由于试验模型为平面地质力学模型,正常工况下只考虑上游静水压力和拱坝自重。试验过程中采用千斤顶进行加载。

拱坝下游位置设置了5个位移测点,监测试验过程中拱坝的位移。位移计采用SP-10A型电感位移计,测量精度为0.01mm。布置情况如图1所示。在拱坝两岸边坡设置68个移位测点,监测岩体顺河道方向和垂直河道方向的位移。选定模型材料主要为非弹性材料,不能通过拱坝的应变值来计算坝体的应力,因此根据坝体的应变曲线来判断拱坝和岩体的稳定性及变形。拱坝应变测点的布置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拱坝应变片布置示意图

试验步骤为:①对试验模型进行预加载,然后加载到正常工况下的荷载P0,即荷载值为上游水压力和拱坝自重之和;②进行超载试验,加载采用分级加载的方式,以0.2P0为一级,每加一级荷载后记录下位移计和应变片的读数;③结束条件是整个模型出现明显的大变形,导致模型整体发生破坏。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拱坝位移变化特征

拱坝坝体径向位移与超载系数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拱坝位移随着超载系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仅有水压力和坝体自重荷载作用时,拱坝的位移较小。当超载系数达到1.6~1.8时,拱坝的位移曲线产生了轻微的波动,此时拱坝位移的变化速率也有所增加;当超载系数达到2.5左右时,拱坝位移曲线开始出现拐点,位移变化速率进一步增加,拱坝左边的位移开始超过拱坝右边的位移;当超载系数达到3.8以上时,位移变化曲线再次出现波动,拱坝位移较大,拱坝逐渐出现变形失稳的现象。

图3 拱坝径向位移与超载系数间的关系

3.2 拱坝应变变化特征

拱坝的径向应变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没有施加超载时,坝体的整体应变都比较小,且均为压应变。在超载系数为1.6时,坝体的应变曲线开始出现拐点,拱坝左端开始出现裂缝,整个拱坝仍处于稳定状态;当超载系数大于2.6时,多数测点的应变波动较大,部分测点由压应变转变为拉应变,这是因为拱坝本身存在的应力释放现象;当超载系数达到3.8以上时,应变曲线再次出现波动,拱坝左端的裂缝数量增加,向拱坝中心处扩展,拱坝的稳定性正在逐渐下降,与拱坝的位移变化趋势相吻合。

图4 拱坝径向应变与超载系数间的关系

3.3 坝肩位移变化特征

拱坝坝肩位移与超载系数间的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位移与河流流向一致为正。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未施加超载的情况下,拱坝的坝肩处于稳定状态,位移变化很小;在超载试验阶段,坝肩的位移变化明显,当超载系数为1.8时,多数的位移测点处的位移变化曲线出现拐点,部分测点处的位移开始朝着反方向变化,且变化的速率较快;当超载系数处于2.4~2.6之间时,拱坝两端和岩体断层处的位移变化速率开始增加,靠近卸荷带的坝端部位变化最为明显;当超载系数超过3.8后,位移变化曲线同样再次产生明显的波动,拱坝左右两端的位移变化不在呈对称趋势,部分测点的位移较大,坝肩的承载力逐步丧失。

图5 坝肩顺河向位移与超载系数间的关系

3.4 卸荷带岩体的位移变化特征

拱坝两岸卸荷带岩体的位移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否施加超载,两岸卸荷带岩体位移变化区域基本一致,右岸岩体位移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断层与拱端之间,左岸岩体位移的显著部位是处于强卸荷带的Ⅳs类岩体与弱卸荷带的Ⅲ2s岩体;通过对比发现,左岸岩体与拱坝本身的位移变化相符,位移显著高于右岸岩体,说明左岸卸载带在超载条件下,左岸卸载带对拱坝产生较大的影响[7]。

图6 卸荷带岩体顺河向位移与超载系数间的关系

从顺河流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变化情况上来看,两岸岩体的相对位移都是正值,表明卸荷带内的岩体在顺河流方向上的位移存在错动现象。两岸岩体在垂直河流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基本为正值,表明左岸卸荷带与右岸卸荷带相比,能够显著地削弱位移的传递。

4 结论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拱坝边坡的卸荷带、节理等构造进行模拟,分析卸荷带对拱坝稳定性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超载系数达到1.7时,拱坝左端开始出现细微裂缝,位移、应变与超载系数的关系曲线开始出现拐点。

(2)超载系数为2.4~2.6时,拱坝左右两端下游位置发生压剪破坏、裂缝增多,与拱坝较近的断层发生开裂,位移的增长速率明显上升,应变朝反方向发展。

(3)超载系数达到3.8~4.2后,周围岩体有明显的破碎,裂缝延伸到卸荷带区域内,拱坝和岩体的位移增长速率加快,拱坝的承载力下降,整个模型逐渐失稳。

(4)通过对比位移、应变与超载系数间的关系,表明卸荷带的存在不利于拱坝稳定,特别是左岸卸荷带影响较为明显。

猜你喜欢

拱坝卸荷坝体
Phytochemicals targeting NF-κB signaling:Potential anti-cancer interventions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周宁县滴水岩水库大坝坝体防渗加固处理
安全卸荷减速顶的研制
浅议高拱坝坝踵实测与计算应力差异原因
砌石双曲拱坝拱冠梁设计的探讨和实践
水库砌石拱坝安全复核及坝体补强加固防渗处理
拱坝结构损伤的多测点R/S分析
岸坡应力场及卸荷带划分量化指标研究
爆破作用下坝体浸润线变化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