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门诊护士心理应激在工作负荷与情绪衰竭间的中介效应
2023-09-22霍瑶,王雪
霍 瑶,王 雪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200072
工作负荷是指员工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投入的生理资本和心理资本[1]。情绪衰竭作为职业倦怠中的重要成分,是指个体的情绪资源在工作中被消耗殆尽,无法应对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从而导致精神衰竭及身心疲惫的状态[2]。急诊、门诊护士由于接诊量大、病人病情复杂多样、情况紧急,导致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及心理压力较大,护士容易产生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护士出现心理应激障碍[3]。有研究指出,工作负荷对情绪衰竭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即护士工作负荷越大,其情绪衰竭越严重[4]。心理应激可加重个体焦虑、抑郁情绪,导致个体情绪衰竭加重[5]。为了能更好地减轻急诊、门诊护士情绪衰竭,促进急诊、门诊护士身心健康,本研究探讨了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对心理应激、情绪衰竭的影响并分析工作负荷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6月上海5所三级甲等医院138名急诊、门诊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获取护士职业资格证;2)急诊、门诊工作时间≥1年;3)对研究内容知情,愿意积极配合。排除标准:1)临床实习护士、见习护士或进修护士;2)研究期间请病假、事假或产假的护士。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婚姻状况、值班情况等。
1.2.2 工作负荷量表
应用苏茜等[6]修订的护士工作负荷量表对护士进行评价。量表包括2个维度,即工作步调负荷(4个条目)和工作数量负荷(3个条目),共7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7~35分,分值越高说明护士工作负荷越大,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6,内容效度为0.860[6],表明量表信效度理想。
1.2.3 中文版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
应用郭素然等[7]编制的中文版IES-R评估护士心理应激状况,包括逃避(8个条目)、侵扰(8个条目)、唤醒(6个条目)3个维度,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88分,分值越高说明事件影响越大,护士心理应激反应越明显。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0.89,效度系数为0.58~0.74[7],表明量表信效度较好。
1.2.4 情绪衰竭量表
采用Tong等[8]修订的职业倦怠量表中的情绪衰竭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共6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6~30分,分值越高说明护士情绪衰竭越明显,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22,效度系数为0.855[8],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相关量表,由考核合格且经统一培训的护士担任调查员。经急诊门诊护士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并填写相关问卷,填写前由调查小组成员讲解相关量表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0份,有效回收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8.5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38名护士中,男12人(8.70%),女126人(91.30%);年龄22~54(26.42±2.23)岁;工作年限3~22(12.12±2.36)年;学历:中专22人(15.94%),专科62人(44.93%),本科及以上54人(39.13%);职称:护师82人(59.42%),主管护师40人(28.98%),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6人(11.59%);婚姻状况:已婚110人(79.71%),未婚/离异28人(20.29%);值班情况:日班92人(66.67%),夜班46人(33.33%)。
2.2 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应激能力与情绪衰竭得分情况
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总分为(30.52±3.34)分,心理应激总分为(52.25±5.36)分,情绪衰竭得分为(21.22±4.23)分,各条目均分见表1。
表1 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应激能力与情绪衰竭得分情况 单位:分
2.3 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心理应激与情绪衰竭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应激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绪衰竭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急诊、门诊护士心理应激与情绪衰竭呈正相关(P<0.01),见表2。
表2 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心理应激与情绪衰竭的相关性(r值)
2.4 急诊、门诊护士心理应激在工作负荷和情绪衰竭间的中介效应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负荷可正向预测情绪衰竭,工作负荷可正向预测心理应激,心理应激可正向预测情绪衰竭(P<0.001),见表3。
表3 急诊、门诊护士心理应激在工作负荷与情绪衰竭中的中介效应
2.5 急诊、门诊护士心理应激在工作负荷与情绪衰竭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以工作负荷为自变量,心理应激为中介变量,情绪衰竭为因变量构建中介模型,见图1。模型拟合结果中,χ2/自由度(df)=1.723(<3);拟合优度指数(GFI)=0.952(>0.90),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0.932(>0.902),提示本模型拟合度较好。急诊、门诊护士心理应激在工作负荷与情绪衰竭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a×b)为0.401,直接效应(c′)为0.369,总效应为0.77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2.1%。
图1 急诊、门诊护士心理应激在工作负荷与情绪衰竭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3 讨论
3.1 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心理应激及情绪衰竭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总分为(30.52±3.34)分,心理应激总分为(52.25±5.36)分,护士工作负荷及心理应激均处于较高水平,与金璇等[9]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因为急诊、门诊收治的病人病情危急、病种复杂多样,且人员流动较大,导致急诊、门诊常出现各种不可控的突发事件,使护士工作负荷及心理压力较大,护士处于高应激状态[10]。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情绪衰竭总分为(21.22±4.23)分,处于中等水平,与王丽敏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因为急诊、门诊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及高应激状态的工作环境中,导致护士容易出现情绪衰竭倾向[12]。另外,急诊、门诊病人病情极容易恶化,护士容易受病人及其家属恐惧及消极情绪的影响,导致其身心健康受影响,因此容易出现情绪衰竭[13]。
3.2 急诊、门诊护士心理应激与工作负荷及情绪衰竭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应激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1),说明护士工作负荷水平越高,其心理应激反应越明显,与刘凤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因为工作负荷过大会增加护士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容易损耗护士个人精力,导致护士容易产生焦虑及消极情绪,增加护士心理应激反应[15]。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心理应激总分与情绪衰竭得分也呈正相关(P<0.05),可能因为急诊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急诊护士每天需要面对病人濒死或突然死亡,会给护士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家属面对病人死亡时会将绝望、痛苦的情绪转移给急诊护士,容易引起护患纠纷,进一步加重护士心理负担及应激反应。护士长期处于高应激环境时会让其积极、乐观的情绪被消耗殆尽,导致其情绪衰竭[16]。
3.3 急诊、门诊护士心理应激在工作负荷与情绪衰竭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门诊护士工作负荷可直接导致情绪衰竭,也会通过心理应激间接导致情绪衰竭,其中工作负荷对心理应激的直接效应为0.718,而工作负荷对情绪衰竭的直接效应为0.369,心理应激对情绪衰竭的中介效应为0.401,占总效应的52.1%。急诊、门诊护士以女性为主,女性除了处理日常护理工作外,还需要担负照顾家庭的责任,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及家庭压力容易引起工作与家庭冲突,导致护士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而心理应激反应会导致护士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及回避等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会进一步消耗护士情绪,导致护士情绪衰竭[17]。因此,为了缓解急诊、门诊护士情绪衰竭,需要护理管理者为护士制订合理的排班方案,让急诊、门诊护士能合理安排家庭、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家庭工作冲突[18]。此外,定期为急诊、门诊护士举办团体心理咨询培训,充分挖掘护士积极心理资源,有利于改善护士心理状况[19]。另外,护理管理者应给予急诊、门诊护士更多关心及支持,对其工作给予鼓励及肯定,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避免情绪衰竭[20]。
4 小结
急诊、门诊护士心理应激在工作负荷与情绪衰竭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工作负荷较大的急诊、门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尽可能采取相关措施减轻护士心理应激反应,可有效避免护士出现情绪衰竭。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纳入对象仅为急诊、门诊护士,并没涵盖其他科室护士,并且未对如何有效降低急诊、门诊护士情绪疲乏进一步研究,在日后研究中可扩大样本范围,涵盖其他科室,进一步探讨心理应激对护士情绪衰竭的影响,为减轻临床护士情绪衰竭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