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感分析及模型构建

2023-09-22孙裕金

池州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校园意识大学生

孙裕金

(宿州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安全需要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的第二层次需求,安全感是安全需求满足与否的感受,吉登斯从安全感角度提出本体性安全[1],贝克认为不安全感是风险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2]。

大学生安全感是对潜在风险的感知,是学生对学校管理服务和校园安全的综合感受,是评价高校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研究学生安全感就是关注个体安全,个体安全是对风险社会本质的认知和反应,是一个发展中的研究领域[3]。

1 安全感研究综述及研究设计

1.1 研究综述

安全感是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关注的议题之一,安全感可以从个人、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角度进行描述[4]。有从社会安全感角度分析风险社会情境中公共政策与公众社会安全感的关系[5],有从工作安全感角度,采用访谈法对医务人员工作安全感影响因素进行质性研究[6],有从居民安全感角度研究城市安全感现状及影响因素[7],有从游客安全感角度对旅游安全进行研究[8],有从健康安全感角度分析青年人群健康状态[9],有从儿童安全感角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10],有从消费者安全感角度研究购买行为[11],有从信息安全感角度分析图书馆移动服务使用行为影响因素[12],有从系统整合视角探讨安全的概念、内涵、机制及外延,涉及的研究视角较多。

在学生安全感研究中较多使用安全感量表[14],有采用安全感量表研究学生手机依赖、网络人际信任和安全感之间的关系[15],有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实验基础上使用安全感量表(SQ)测量高职学生的安全感水平[16],有通过整群抽样选取样本,采用安全感量表和家庭功能量表对医学生进行相关分析[17],有采用马斯洛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等量表对工读学生和普通学生进行安全感测量,比较分析[18]。总体来说,安全感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学生安全感的研究大多是进行测量和相关分析,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感的研究相对较少。

1.2 研究设计

为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感,在参考了安全感量表等量表基础上,设计了自拟问卷,在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后确定问卷。调查在M高校进行,M高校是安徽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样本抽取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2020 年9 月对M高校大一学生整体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600份,回收问卷3395份,有效问卷3356份。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筛选、汇总,用SPSS21 对数据进行分析。可靠性统计量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861,信度较高。在3356 个有效样本中,男性、女性样本比较均衡。

2 描述性分析

2.1 大学生安全感

2.1.1 大学生安全感 在大学生的安全感自我认知上,调查样本认为非常安全的占比33.1%,安全占比54.1%,累计安全以上占比87.2%,说明M高校学生安全感普遍较高。对不同性别进行差异比较,会发现男生认为安全和非常安全的累计占比89.4%,女生认为安全以上的累计占比85.0%,男性安全感略高于女性,这与大众一贯认知符合,也与采用安全感量表的一项医学院学生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19]。

2.1.2 校园秩序感知 关于大学生对校园秩序的感知方面,41.7%的大学生感觉校园秩序非常好,43.6%感觉好,16.9%的大学生感觉一般。85.3%的男生感觉校园秩序非常好和好,80.0%的女生感觉校园秩序非常好和好,男生对校园秩序的感知略高于女生,和安全感调查结果一致。

2.1.3 提升安全感认知 在给学生带来安全感认知的影响因素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保安、巡逻等安保人员(80.1%)、老师(78.2%)、同学(77.1%)、明亮灯光(75.2%)、醒目标识(68.6%)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

2.2 大学生风险意识及应急能力

2.2.1 大学生风险意识 在安全防范意识自我认知方面,认为大学生安全非常好、好和一般的占比分别为29.6%、45.7%和24.0%,男生安全防范意识好和非常好的占比75.3%,女生安全防范意识好和非常好的占比67.8%,男性安全防范意识同样高于女性。

2.2.2 易发安全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担心容易遇到的安全问题主要是诈骗,占比47.9%,其次是校园贷(27.6%)、偷窃(12.4%)、校园暴力(10.7%)等。

2.2.3 校园安全区域 学生最认可的校园安全区域前四位分别为宿舍(76.0%)、图书馆(70.5%)、教学楼宇(54.4%)和公共区域(50.2%),其中宿舍作为家的象征,在学生的心目中非常安全,其次为图书馆,实地调查中发现图书馆为刷卡进入,即进入需要前置条件,需身份认证,所以同学们普遍觉得图书馆比较安全,教学楼宇、校园公共区域,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也比较认可。

在学校不安全区域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63.7%学生认为学校不安全的区域为学校新征地未建区域,实地调查时发现M高校新征地未建区域地面附着物已基本清除,但暂无建设、无围挡,杂草较多,所以学生普遍认为该区域不安全。42.0%同学认为学校周边不太安全,M高校和很多地方高校一样,新校区也就是主校区在城市的外围,周边环境及基础设施正在改善,但相对于校园内部还是有易发安全问题的感知。

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学生认为不安全的区域还包括角落、河边、湖边、厕所、浴池、小树林、夜晚较黑区域、偏僻人少的地方等,访谈时发现,学生还多认为监控的覆盖与否直接影响大家的安全感受。

2.2.4 大学生应急处理能力 为考量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调查时,设置了一个情境选择问题,如遇校园前方草地着火,会选择采取何种处理方式,从结果可以看出,选择自己去灭火的占比38.8%,通过拨打119、拨打校园报警电话、报告辅导员等途径寻求帮助的占比59.8%,说明如遇险情约98.8%的大学生会积极应对,寻求问题的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其中45.0%男生会寻找周边灭火器灭火,也就是选择自己动手处理险情,32.9%女生会选择自己动手,更多的女生会寻求其他解决途径,这应该是性别的差异使然。还需要看到的是1.2%的学生遇险会选择离开,无视危险的发生,虽然比例很低,但也是需正视的问题。

调查访谈时了解到,有次秋天校园草地着火,两名路过的同学迅速到周边楼宇找到灭火器,在救援人员来到前已经把火灭掉,消除了隐患,两名勇敢扑火的学生提到其采用灭火器救火技能源自学生军训期间消防演练讲座,说明应急处理能力培训的重要性。

2.3 访谈及思考

2.3.1 网络诈骗频发思考 在访谈中得知,M高校近期遇到的安全问题困扰主要是网络诈骗频发,一两个月时间内有数十起,主要有网上兼职刷单返利、冒充网络购物客服、求职、直播购物、网络游戏、冒充好友、聊天等遭遇到的各种类型网络诈骗,诈骗金额从数百元到上千元,最高的甚至过万元。这种现状值得深思,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个人防范意识较好的占比71.5%,但网络诈骗的频发,说明个人防范意识还需继续提升,同时需要关注被诈骗同学,协助做好因诈骗引起的心理创伤恢复工作,防止因诈骗引发次生伤害。

2.3.2 监控与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引发的思考 M 高校近些年投入不少安全经费建设校园监控系统,对监控调阅人员Z 访谈提到,“学校的监控目前还是不错的,规范了大家的行为,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烦恼,一些同学在校园内不锁自行车,偶尔会发生自行车被骑走的事件,在调阅监控时,问同学为什么不锁自行车,回答说大家都知道学校的监控可以看得很清楚”。科技的进步为事后的查证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使个别同学的个人防范意识降低。监控调阅访谈资料反映了部分不锁自行车同学群体的存在,给监控调阅增加了工作量,造成了监控带来的提升与学生安全防范降低的困境。

安全中的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易发生安全事故[20]。学生不锁自行车是个人防范意识降低的表现,会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遇物的不安全状态,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轨迹交叉会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陡增,易诱发安全事故。

海因里希安全法则认为安全问题主要源自人的不安全行为,要注意事故的苗头,要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消除[21]。科技带来的安全感提升与学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形成了一个困境,需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学生的不安全行为,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22]。

3 相关分析及回归模型

3.1 相关分析

3.1.1 安全感与个体特征相关分析 对安全感和各个体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安全感和性别呈弱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 系数为-0.130,P 值为0,可以推广全体;安全感和家庭人口的Kendall's tau-b 系数为-0.072,P 值为0,存在弱相关;安全感和不同学院的Kendall's tau-b 系数为0.065,P 值为0,呈弱相关。发现安全感和民族、政治面貌、生源地、消费水平等不相关。

3.1.2 安全感与校园秩序、安全防范意识相关分析 对安全感与校园秩序和安全防范意识进行相关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1显示安全感与校园秩序呈强相关,相关系数达0.777,说明校园秩序直接影响学生安全感,P值为0,可以推广到总体。安全感和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相关系数为0.405,呈正相关,说明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越强,越有安全感,需增强学生安全素养。

表1 安全感、校园秩序和安全防范意识的相关分析结果

表2 安全感、制度和诚信度的相关分析结果

3.1.3 安全感与制度、诚信度相关分析 学生的安全感和学校管理制度学生了解情况相关系数为0.374,P 值为0,可推广到全体,说明管理制度和学生的安全感高度相关。同时考量了安全感与诚信度的相关性,Pearson 系数为0.445说明诚信度也是影响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诚信度是信任的体现,信任最为一项重要社会资本,吉登斯认为信任感的降低会演变为个人安全感的缺失[23]。

3.1.4 安全感与学生满意度、幸福感相关分析“民生三感”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4]。从表3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安全感越高,幸福感越高,相关系数为0.529,强相关关系。安全感和满意度也呈正相关,Pearson=0.453,P值为0。

表3 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结果

3.2 回归模型

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构建回归模型如下:安全感=0.809+0.617*校园秩序+0.047*安全防范意识+0.101*学校满意度+0.060*诚信度。R2为0.621,说明回归模型能拟合安全感的62.1%。从表4可以看出,校园秩序、安全防范意识、学校满意度、诚信度可以预测大学生安全感。

表4 回归模型表

4 建议

4.1 建设平安校园

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校园秩序对学生安全感影响最大,建设平安校园,是高校的责任与义务。平安校园既应该包括传统的物防、技防、人防,更应该是大安全范畴,包括消防、治安、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活动、交通、设施、校舍、施工、宿舍、食堂、饮水、实验、实训室、实习、特种设备、网络等各种类型安全方面,尤其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同时要完善学校公共设施,如新建校区的周边安全,门禁系统、夜间给大家带来安全感的灯光,偏僻角落的安全防范设施和提醒等,创造一个适宜学习的校园环境。

平安校园建设可以使学生处以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信任感,增加学生满意度。

4.2 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要考虑到00 后青少年的特点,因不同年代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参与观念、参与形式。采取丰富的安全教育宣传方式,可采取短视频(抖音、快手等)、微博、微信公众号等00 后学生喜欢的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减少学生受骗频次,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4.3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

在保护特殊群体学生隐私问题的基础上,注重心理健康,做好心理问题排查,及时疏导,热词“躺平”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压力的存在,学生抑郁现象正在慢慢增加,需及时关注并进行心理疏导,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同时要关注家庭破裂学生群体,关注电信诈骗易受骗群体,关注容易引发次生问题的学生群体,给予关爱,化解风险。在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时要考虑安全与隐私的问题,既要化解矛盾又要保护隐私。

4.4 培育安全文化

安全的管理需找到管理的合适度,如校园交通安全方面的管制与通行便利的问题,校园自由出入与校园大门管理的问题,这都需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既有效提升学生安全感,又不让学生感觉太过于约束。需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安全责任等制度,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育安全文化,形成大家都关注学生安全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安全感。

5 结语

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感进行了探讨,在描述性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安全感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感回归模型。抽样中仅选取M 高校某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调查样本的选择存在一定局限性,调查结果及构建模型是否能代表不同地方高校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校园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