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与文化传承

2023-09-22吕育泽刁姗姗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2期
关键词:题材创作农村

吕育泽 刁姗姗

(作者单位:1.黑龙江工商学院;2.东北农业大学)

影视作为科技文明的产物,在我国的土地上生长发芽,通过“有别于传统媒介”的表现形式,记录社会历史的兴衰沉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影视创作迎来过两个高潮:一是20 世纪60 年代,涌现出如《李双双》等优秀电影,展现出当时社会下农村居民走向新生活的激情和热忱;二是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革,催生出《人生》《甜蜜的事业》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思想深厚、内容新颖,体现了乡村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如何在乡村影视作品中传承乡村文化,逐渐成为乡村影视作品创作的重点。

1 乡村影视作品的内涵与发展

在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下,社会重心逐渐转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文化形态也更具兼容性、开放性、包容性。农村题材影视作品涉及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多个阶段,历史跨度大、叙事维度宽、文化内涵及思想底蕴也更加丰富,主要涵盖了农村农民命运与其社会心态的变化,农村社会结构与政治风貌的变迁,乡村风俗的演化与展示,农民的诉求与需求等内容[1]。20 世纪40 年代,农村题材的文艺创作发展迅速,涌现出诸多以批判旧社会为主题的乡村题材影视作品。而到了20 世纪80 年代,“文化启蒙”“政治变革”居于时代顶流,社会重心不断从农村逐渐转向城市,使得乡村题材影视作品发展步伐受到影响,但其中依旧出现了独具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如《老井》。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影视作品的叙事重点从乡土文化转变为都市文化,都市作品的涌现使得乡村题材的作品关注度有所下降。虽然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电视剧、网络大电影为乡土题材影视作品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由于从业者的减少及创作门槛的降低,部分作品无论是在剧情设计、角色塑造,还是在画面语言、画面表现、画面质感上,都逊色于以往的作品,精品数量太少。而随着乡村文化振兴、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落实,相信乡村影视作品将迎来全新的创作高峰。

2 乡村影视作品的基本类别

蕴含乡村文化、乡村人文、乡村民俗的乡村影视作品承载着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体现出社会变革、时代演进的人文特征,拥有着历史跨越广、叙事维度宽等突出特点。如果以乡村叙事视角作为乡村影视作品的判断标准,可将其划分为传统社会的象征表意、乡村社会的文化认同、构想中的乡村生活三类。首先是传统社会的象征表意。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影视作品虽然以农村为叙事背景,但并非是对当时农村社会、农村生活、农村人物的再现,而是围绕社会发展的主题进行架构与编织,呈现与批判旧社会、封建社会的迂腐,旨在歌颂新生活的美好,其代表作有《菊豆》《被告山杠爷》。在这些影片中,乡村被放置在庞大的叙事框架中,拥有历史叙事的意味。其次是乡村社会的文化认同。在该类作品中,作品没有以往乡村作品的历史维度,也没有尖锐的批判与审视,而是将叙事重点聚焦于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普通人物的悲欢离合、日常生活来呈现乡村文化,让观众看到亲切、真实的农村生活情景。该类作品以喜剧作品为主要特色,注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呈现,代表作有《喜莲》《过年》等。再次是构想中的乡村社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乡村生活是充满人情味、氛围浓厚的社会场域,在文化与物质上乡村将与大都市融为一体。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人们都能看到关于未来乡村社会的构想,如在《潮人》(2011 年,导演郑方南)中,人们看到了高科技的生产方式;在《走进大山》中,人们看到了基层行政与集体经济结合的管理模式;在《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中,人们看到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

3 乡村影视题材的创作机理

首先是时代精神。结合乡村影视作品的发展趋势及分类,可以看出乡村影视题材的创作是随着社会变革、时代变迁、政策重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例如,在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乡村影视作品的主题多是歌颂新生活与批判旧社会,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电影《龙须沟》,导演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将旧社会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到了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重心逐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上的需求,这也使得乡村题材的影视作品逐渐卸下社会批判的重任,转型为幽默喜剧,强调对地域平凡人物的刻画。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农村迎来新的变革,创作者注重新科技、新模式与农村社会的融合,因此便催生出以构想未来社会为主的乡村影视作品[2]。

其次是人文情感。乡村题材影视作品的界定是以乡村社会为背景的,所叙述的都是农民的生活小事,蕴含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情感。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无论是20 世纪40 年代、80 年代,抑或是2010年以后的乡村影视作品,作品的导演或者编剧都出生于农村,他们从小便感受到乡村生活的乐趣,体悟到乡村社会的变革,拥有着阔别家乡的乡愁与愁绪。因此,在乡村影视作品创作中,他们是怀着对家乡的思念、感伤、热忱而创作的,所表达的情感普遍集中在乡土情怀上。纵观早些年的《爱的呼唤》《吉祥如意》等乡村题材网络电影,虽然难以比肩20 世纪的同类作品,但在情感与思想上,都表达了创作者浓浓的乡愁。

再次是文化呈现。作为乡村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剧作家与导演不仅要注重人物刻画、主题呈现、情节编织,还要对社会维度进行呈现(即叙事背景)。社会维度蕴含着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人文理念等多种内容,是角色活动的主要场域,是情节发展的动因,也是主题表达的根基。乡村题材创作者在塑造角色前,必须营造出真实的社会环境。因此,在作品创作中,人们能看到电影或电视中有关乡村生活的细节,无论是制度、生活习俗还是文化传统,创作者都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体现,其创作宗旨和终极目标就是营造出真实的环境。真实环境的营造离不开对乡村文化的呈现。在20世纪40 年代,乡村影视作品的文化呈现以批判、抨击封建文化为主,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愤恨、对新中国的歌颂之情;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影视作品的文化呈现是文化思想、民间民俗及民间工艺,能够对当地的乡村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诚然,在“构想类”题材中,创作者依旧以当前的乡村文化为指引,融入了乡村发展、管理内容。

4 乡村影视题材作品创作的文化传承策略

通过乡村影视题材作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多方面加强考量。其一,基于区域发展特色,提升文化传承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要在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融合过程中,借助区域性文化涵养农民心田,继而提高我国精神文化建设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早日实现。其二,可适当促进叙事情节与文化活动相融合。利用质朴语言全方位描述乡村生活,促进更多社会主体认知乡土社会与生态自然间的关系;适当加强对传统风俗的刻画,以促进更多主体深层次认知乡村文化,感受乡村文化,近距离触摸乡村文化。其三,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提出使乡村文化传承逐渐受到重视。进一步将影视作品角色刻画与乡村文化全方位融合,可借助多元角色展现乡村新面貌,也可通过加强角色行为刻画,展现农民的质朴。新时代明确乡村题材作品创作的文化传承策略,可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征程中加强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可在传承农耕文化时建设现代化乡村,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建设协同发展。

4.1 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时代精神润农无声,春风化雨,滋养着农民的心田,能够帮助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3]。特别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文化发掘、乡村文旅发展逐渐成为政府政策扶持的重点,这在某种层面上,为新时代乡村影视作品的创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很多文艺创作者在乡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中,普遍围绕记忆中的家乡进行创作,所表现的乡村文化很难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契合,使得故事背景无法展现出真实的乡村社会风貌,不能完全反映出我国的时代精神。为此,创作者应重回乡村,以生活体验为媒介,以时代精神下的文化生活为内容,重新架构叙事背景,让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新时代、新气象、新面貌。此外,创作者还要把握好时代精神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不能过于强调乡村文化而弱化对新时代的表征,也不能过于强调时代精神而失去了艺术的根。要实现时代气息与乡村气息的有机融合,要从传承、表现传统乡村文化的过程中反映出时代精神。譬如在《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中,乡村社会、乡村生活的变迁,美丽乡村、新农村的建设,都是在乡村文化传统、文化生活、文化理念中进行表达的。

4.2 叙事情节与文化活动的融合

乡村影视作品或以朴实的笔触,描述乡土社会轻松、宁静、愉快的氛围,或通过大量的远景镜头,描述乡土社会与生态自然的关系,诠释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乡土风俗在乡土氛围上的营造作用。例如在《乡村爱情圆舞曲》中,导演运用一定数量的远景镜头,描绘了乡村生活面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展现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以文化活动为契合点,诠释乡村居民内在的价值观念及思维理念。可见,乡村题材影视作品的编剧或导演应在情节编织中融入更加多元的文化活动,让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乡土思想、人文理念、文化意蕴充分地展现出来。譬如在电影《过年好》中,导演高群书以春节为叙事中心,这么做不仅能够拓展叙事维度,让更多矛盾、信息、人物关系聚集在特定的场景中,还能对乡村文化所涉及的礼节、活动、信息进行充分的表达。当然,除了民俗节日,创作者还可以将特定的文化活动作为故事叙事的高潮与转折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创作者可以在展现风俗习惯的过程中推进情节发展[4]。例如,土家族有哭嫁传统,创作者便可以描述哭嫁的整个过程,将该习俗的内在机理、外在表现进行生动而全面的刻画,或者从角色的内心需求出发,改变情节的发展方向,推动故事发展。

4.3 角色刻画与乡村文化的融合

乡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关键元素是乡土文化、时代精神、人文情感。其中,人文情感体现在创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与缅怀中,表现在对乡村生活机理的解析及角色行为的描述中,而在电影文学研究的层面,角色刻画不仅拥有多元的价值意蕴,还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理念、情感诉求,拥有传承乡村文化的媒介作用[5]。因此,创作者可以将角色刻画与乡村文化融合起来,通过对角色思想、心理、行为、价值取向的描述,来表现、发掘、传承乡村社会的文化传统。例如,在角色出生、成长过程中,创作者可以将相关的文化传统描绘出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感受农村的文化。而在角色发展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通过展现角色的思想变化,推动剧情发展。如在电影《过年好》中,人物围绕“回家看望老人”这一想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所以角色会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去。创作者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发掘角色固有的文化观念,使其成为情节编织的内在驱动力。此外,在人物职业、活动、行为等方面,创作者也可以渗透相应的文化元素,实现文化元素与角色刻画的深度融合。但创作者要想真正在乡村影视作品中传承乡村文化,还需要对乡村文化生活进行体验与发掘,从体验角色生活、感受角色情感及分析角色文化心理等层面,将乡村文化充分展现出来。

5 结语

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与命脉,是华夏文化发展的源泉,而乡村文化植根于农耕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思想内涵。在乡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创作者要从背景、情节、角色等层面出发,深化对乡村文化的理解,体现乡村文化的精神,将影视创作看作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抓手与手段,从而让乡村故事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推动我国乡村影视作品实现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题材创作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一墙之隔》创作谈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创作随笔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创作心得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