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结构分析的组织模块管理实践

2023-09-21贾元亮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管理

贾元亮

摘  要:以组织模块管理理论为指导,以政治面貌属性将高校教职工划分成三个组织模块,从不同工作视角,结合三个模块各自特点,阐述组织模块的平衡机制,提出了促进高校实践体系构建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组织模块;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3-075-04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社会分工理论,指出社会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模块化理论正是起源于高度发展的社会分工现象。模块化分工就是按照系统功能进行分解,这样既具有独立完成分工工作的自组织,更有利于聚焦核心能力的组织模块的发展。模块的分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复杂系统的内部管理成本,应用技术大学因其职业技能的专业属性和复杂性,利用组织模块分工可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促进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

一、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知识分子现状分析

2015年,原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务院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号召,于当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并于2016年正式挂牌,在14个教育机构中有21个本科专业,实现了从专科职业院校到全日制本科职业教育的跨越,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设立了机械硕士研究生点,成为天津市职业院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应用技术大学,其定位成为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区别于专科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硬件建设,关键因素就是师资力量的培养。本文对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进行调研,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校的教职工,他们有较高的学历,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并以“知识”作为谋生的手段,以脑力劳动作为自身的职业。为了适应统战工作,本文遵循组织模块管理的思想,以政党性质的差异性即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为基础,把我校的教职工分为三个模块,即中国共产党党员、民主党派和群众。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以“振兴中华”为奋斗目标,作为现阶段的参政党,“接受和维护共产党的领导”(1),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履行参政和监督职能”(2)。本文中的群众是指政治面貌属性中,既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共青团,也未加入其他各党派的人士。通过调查得知,我校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73%,成为绝对多数的群体;党外人士占27%,其中党外群众占23%,民主党派人士占4%,如表1所示。

1.人员年龄结构情况

在年龄结构中可以看到,三个组织模块的人员年龄结构各有特点,其中党外知识分子的年龄相对全体教职工的年龄偏高,如表2所示。

2.人员学历结构情况

从三个组织模块的学历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党外群众中博士研究生占6%,硕士研究生占40%,学士(本科)和专科及其他占54%,民主党派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占89%,远远高于学校教职工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占比57%,如表3所示。

3.人员职称结构情况

职称构成中民主党派人员中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比为11%,高于教职工中正高级人数的占比(6%),如表4所示说明党外知识分子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比例较高。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知,以政治面貌属性划分的三个组织模块,其中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各有特点,是学校工作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因此,以组织模块管理理论作指导,从不同的工作视角,结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三个模块的不同特点,重点阐述组织模块的平衡机制,强化高级知识分子组织模块管理,以促进我校实践体系建设。

二、基于教师结构分析的组织模块管理实践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诸多名扬古今的知识分子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国家发展做贡獻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人们的殷切期待。广大知识分子可以在建设国家、民族事业中融入个人的理想追求,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中发挥所长,勇于担当,勇于创新。所以国家应当出台合理的人才激励政策,这样才可以对党内外诸多人才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促使他们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事业中来。我校在发展过程中,占73%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起了主导作用,但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是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还是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主阵营。落实统战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求,是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路径,是为社会培育一大批优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凸显统战工作对我校贯彻落实“科技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的引领与指导功能,这样才能推动高校工作的稳步开展。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习培训的引导作用

发布《关于加强群众对党的理论及形式政策学习的通知》,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包括党的理论及形势政策的专题党课,以及涉及党的理论及形势政策内容的集体学习培训。通过采取“群众跟着党员学、党外人士跟着党员学”措施,达到党外人士“既跟随,也能跟得上”的效果。组织学校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骨干赴天津博物馆参观 “天津市统一战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摄影展”,通过组织学习天津统战历史上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及奉献精神,引导党外人士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同心携手奋进,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职责。

2.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沟通服务工作

开展各层次人员思想动态问卷调查,走访调研,与各层次人员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掌握其思想动态,征求各层次人员对我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并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各层次人员意识形态研判报告》。发布《关于密切与党外人士联系的通知》,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全校范围的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工作。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进行面对面谈心谈话,了解和掌握各层次人员的思想动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听取基层人员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3.加强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引导党外人士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组织召开我校向党外人士通报情况和征求意见座谈会,通报我校建设发展情况,听取党外人士对我校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密切与党外人士的沟通联系,鼓励引导党外人士为学校建设发展出主意献良策,促进我校民主政治建设。梳理汇总党外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与党外人士沟通,协调、督促、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党外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给予答复及改进工作,向党外人士反馈情况。促进党外人士参与我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推动我校建设发展。

4.开展留学归国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团结引导

组织举办党外人士“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专题培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室以《爱国情怀融于心践于行》为题,为包括留学归国人员在内的我校党外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引导留学归国人员增进认同感,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积极投身我校改革发展和建设事业中。

三、基于组织模块管理的我校实践体系构建

1.优化制度体系,促进我校实践体系构建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党员知识分子占比73%,贯彻落实需要优化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网络平台建设工作,加强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首先,优化各项工作制度体系。我校应通过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推动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路径不断迈进,促使这项工作获得显著实效。其次,大力推进网络阵营建设工作。新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模式应逐步从单一向多层面、多角度迈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我校党内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内容,也可以创新工作载体,进一步拓展工作信息获取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促进组织工作的落地实施。最后,加强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我校应当依据工作的新趋势,同时也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搭建实践平台来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而对工作的落实提供人才支持。

2.发挥知识分子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要充分彰显党内外知识分子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强化其爱国意识。首先,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爱党爱国教育。爱国家是国民应当具有的一种内在意识,对中国共产党、祖国、社会主义充满热爱之心,是新时代对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前行道路充满艰难险阻,所以知识分子一定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时刻准备好去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这是新时期广大知识分子理应呈现出的爱国奉献精神的时代标志,也是广大知识分子拳拳爱国之心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其次,党内外知识分子应该树立爱国意识,努力彰显自我价值。在新时代,知识分子应当强化爱国主义意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敢于奋斗,永不言弃,为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奉献力量。广大知识分子要加强对自身素质与本领的提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爱国奉献精神发扬光大。当前全球各国的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状态,在这一背景下,一定要把创新置于国家建设的优先地位,对相关思想理论、技术手段进行创新。

3.以组织模块化管理促进我校实践体系构建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使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确立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专业“五业联动”,利用组织模块管理促进“五业联动”,共同构建我校的实践体系。首先,利用我校各民主党派及群众团体的组织渠道,不断建言献策,以提高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度,不仅要给予学校充足的资金扶持力度,还要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以便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协助各级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和学校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利用各层次模块特点,针对创业问题随时为大学生提供咨询,以获得相关专家的解答,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就业的方向,提升自身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最后,利用组织模块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创业之初的艰辛,并在实践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为日后实现创业梦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1)出自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2)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61.

参考文献:

[1]魏江,刘嘉玲,刘洋.新组织情境下创新战略理论新趋势和新问题[J].管理世界,2021,37(07):182-197+13.

[2]许丹丹,卢珍.浅析高职院校党员信息化系统的模块设計[J].通讯世界,2020,27(04):212-213.

[3]王海军,王楠,陈劲.组织模块化嵌入的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J].科学学研究,2019,37(05):845-855+960.

[4]余长春,闫明.基于组织模块化的双元式组织创新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31(03):38-42.

[5]郝斌,Anne-Marie Guerin.组织模块化对组织价值创新的影响:基于产品特性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02):126-134+160.

[6]吴秀鹏,张春润,伊洪冰.组织模块化的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07):91-94.

Practice of Organizational Module Management

Based on Teacher Structure Analysis

——Taking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s an Example

JIA Yuan-liang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odule management and divided into three organizational modules by the attributes of political outlook,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balance mechanism of organizational modules by combin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from different work perspective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ractical system.

Key words: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Organizational Module;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