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虫溪沟经济技术体系构建和产业运作探索
——以爬沙虫为例

2023-09-21代雨萌曹成全徐茂洲

乡村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溪沟水生昆虫

代雨萌 曹成全 徐茂洲 李 龙

1.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4;2.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0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1]。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河道溪沟等治理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需要提升的地方。例如,政府在治理河道和维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担任主角,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与自身经济利益关系不大,广大群众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河道治理过程中部分做法不够科学,尤其是“三面光”处理方式的应用让原本可以储水蓄水的溪底无法“呼吸”,破坏生态系统,对河溪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使溪水在沟渠中易蒸发,且水流会造成较大冲击,加大了较窄河道的泄洪压力,同时把自然小溪变成千篇一律的沟渠,破坏了当地的溯溪传统,让人难以接受[2];提到溪沟河道的利用,政府和群众想到的基本是建设水电站等水利工程,或者只是用于农业灌溉,或者养殖虾蟹龟鳖等各类水产,或者发展河道漂流等游乐项目,或者让更小的溪沟水白白流走而不产生任何经济价值,严重忽略了潜藏在河道溪沟中的重要生物资源——水生昆虫。

水生昆虫一般是指幼虫或全部时期生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昆虫[3-4]。水生昆虫虽然不大,但是却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除可进行生物监测、作为鱼饲料、作为生防昆虫外,还可用其发展观赏旅游、文化科普、仿生研究等产业[5]。水生昆虫养殖与传统的水产养殖不同,在河道溪沟中养殖水生昆虫,不仅不会污染河道水质,反而能监测和改善水质。多项研究表明,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蜻蜓目、广翅目、脉翅目等多个目的100 多种水生昆虫都可用于水质监测[6-8]。在治理河道溪沟的过程中,若能突破传统思维,充分重视和挖掘水生昆虫的价值,在河道溪沟中生态养殖高附加值的水生昆虫,将河道溪沟治理和水生昆虫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可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引导群众增收致富,一举多得,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增长,走出一条“昆虫溪沟经济”的新道路。

1 昆虫溪沟经济技术体系构建

1.1 养殖对象的选择

目前已知的水生昆虫包括蜉蝣目(Ephemeroptera)、蜻蜓目(Odonata)、襀翅目(Plecoptera)、半翅目(Heteroptera)、广翅目(Megaloptera)、脉翅目(Neurop-tera)、长翅目(Mec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双翅目(Diptera)、蜚蠊目(Blattodea)、直翅目(Orthoptera)等14个目102 141种[9]。

水生昆虫的类群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水生昆虫都适用于发展昆虫溪沟经济。适用于发展昆虫溪沟经济的水生昆虫一般应具备以下特征:经济价值高,最好是药食两用昆虫或兼具其他价值,且有一定的产业应用基础;优选底栖类和扒附能力强的水生昆虫,不易被水流冲走;同等条件下,优选生活史短、食谱广的昆虫种类;最好具有一定的耐缺水性,即使短期缺水也不至于使其死亡。按照上述标准,较为适用于发展昆虫溪沟经济的水生昆虫主要为广翅目、蜻蜓目、毛翅目等类群。

爬沙虫是广翅目齿蛉科昆虫幼虫的俗称或统称,营养丰富,能治疗小儿夜尿、老人尿频等疾病,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昆虫,有“动物人参”“水中人参”“虫参”等美誉[10-12]。爬沙虫幼虫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主要生活在较宽、较深的河道(体型较大的种类)或较窄、较浅的溪沟(体型较小的种类)中。

1.2 溪沟类型及其要素

昆虫溪沟经济中的溪沟,狭义是指各类野外生态溪沟,但若拓展来说,也可以延伸到各类具有溪沟功能的养殖载体上。广义的溪沟大致包括以下3种类型。

1.2.1 生态河道溪沟

该类型溪沟通常位于农村或山区,又可大致分为3 类:大型江河[河面宽度超过20.0 m,水深常超过1.5 m,见图1(a)]、中型河道[河面宽度10.0~20.0 m,水深常超过1.0 m,见图1(b)]、小型溪沟[河面宽度5.0~10.0 m,水深常在1.0 m 以下,见图1(c)]。就养殖爬沙虫而言,三者各有优缺点:大型江河基本不会干涸,适宜养殖经济价值最高的巨齿蛉类爬沙虫,但不易管理和采收,只能在爬沙虫上岸化蛹时人工捡拾采收;中型河道很少干涸,适宜养殖中等体型齿蛉类爬沙虫,但采收也较为困难,易受洪水威胁;小型溪沟易干涸,且易受洪水威胁,适宜养殖体型较小的星齿蛉及部分小体型齿蛉类爬沙虫,易管理及采收。生态河道溪沟的优点是依靠自然条件,管理工作量小、养殖成本低、养殖成功率高等,缺点是基本依赖自然环境,易受洪水和干旱等天灾影响以及污染和挖沙等人为影响,采收效率和养殖密度低等。

图1 生态河道溪沟

养殖人员不管选择哪种河道溪沟养殖水生昆虫、发展昆虫溪沟经济,都要注意如下事项和要求:尽量避免砌砖等人工设施修建,以免影响水生昆虫的生长发育(如上岸化蛹);整个河道不仅不能有任何的人为或自然污染,而且水生生物物种丰富度要较高;最好选择在人迹罕至、远离城镇的山谷溪沟养殖水生昆虫,既要保证不被污染,又要方便管理、不易被盗;尽量选择水位涨幅不大、通风向阳、溪沟两侧有缓坡且排水良好、周围植被茂盛之地养殖水生昆虫,避开低洼易涝、有严重地质灾害之处;及时预防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危害,以免影响水生昆虫养殖效果;不能只“靠天吃饭”,还要人工投喂活体饵料,要适当选择一些辅助养殖器具,通过人为干预提高养殖效率。

对于此类河道溪沟,养殖人员可开展的改造工程主要有以下4 项。①底部改造。清理溪沟内部和两岸的垃圾和杂物,挖出溪沟底部过多泥沙,但要至少保留5 cm 的泥沙厚度,可将挖出的多余泥沙填补在驳岸石头缝隙内;在溪沟底部布置石块(最好成人拳头大小)用于爬沙虫藏匿,石块若能深入泥沙或相互紧密叠加则更有利于爬沙虫躲藏。若溪沟底部需要放置爬沙虫养殖器具,则需要预留出相应的存放空间。②驳岸改造。野外溪沟驳岸两侧为自然泥沙堆砌或石头堆砌,可在石头缝隙内填充沙土并种上低矮的植物固定,作为爬沙虫的化蛹场所。③两岸改造。可在溪沟旁边种植较高的阔叶植物作为爬沙虫产卵及栖息的场所,在满足爬沙虫生长发育要求的同时尽量保证美观。④防洪设施。在溪沟两岸设计防洪装置,确保雨季洪水暴发时可对溪沟内洪水进行引流。

1.2.2 引水循环溪沟

只借助自然溪沟养殖水生昆虫,有洪水灾害、人为破坏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采收困难等弊端。因此,在生态溪沟(基于第一种溪沟类型)两侧的岸坡或平地处,人工挖掘建造“溪沟”,把河水引到“溪沟”中循环流出,用河水及其中的饵料低成本地养殖水生昆虫,同时营造方便昆虫产卵的环境(见图2),即为引水循环溪沟。相比于生态溪沟,引水循环溪沟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加强养殖管理,且养殖效果可能不如生态溪沟好。但总体而言,这种养殖模式利远大于弊。

图2 引水循环溪沟

养殖人员可对引水循环溪沟底部及驳岸进行硬化处理,加深溪沟深度,确保底部泥沙厚度在5 cm 以上,并铺满叠加石块;溪沟两岸呈一定角度倾斜,并用石块和泥沙混合铺满,为爬沙虫上岸化蛹提供条件。为提高溪沟水体含氧量、增强水体流动性,养殖人员可以在溪沟内安装循环水装置。在溪沟一端安装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水管,抽取生态溪沟中的水,溪沟内水位以保持在20~30 cm 为佳。为防止爬沙虫成虫逃逸,养殖人员可在人工溪沟顶部建设养殖棚,使成虫在棚内产卵,棚内还可以适当种植农作物,养殖蝴蝶、萤火虫等。

1.2.3 人工溪沟

人工溪沟是指在农户家中、厂房内或闲置人造溪沟中人工模拟野外制造一个可以循环流水的溪沟[见图3(a)],可以是落地单层的养殖池,也可以是人为架设多层立体养殖架,将其建成模拟性溪沟[见图3(b)]。在池中或室内养殖架上通过模拟野外溪沟的方式营造养殖环境或放置特制的养殖器具以养殖爬沙虫等水生昆虫,从外引水,投喂饵料,人为调控生态指标。水在人工搭建的立体“溪沟”中循环流动。

图3 人工溪沟

养殖人员选择在室内构建溪沟时,需要在养殖池底部铺泥5~6 cm,并放置若干石块作为爬沙虫的躲避场所;在溪沟内设置循环水装置,实现水体自循环;饲养水生生物如水蚤、黑壳虾、囊螺等,种植水藻、水生蔬菜等,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养殖人员如果选择建设多层立体养殖架,需要在其底部铺泥沙3~5 cm,放置石块作为爬沙虫的躲避场所;在溪沟内设置循环水装置,实现每一层的水循环利用;为保证满足昆虫所需湿度,需要安装喷淋装置。

1.3 养殖方式

养殖水生昆虫的方式主要有3 种,分别是散养、小器具养殖[图4(a)]、网箱养殖[见图4(b)]。

第一种养殖方式是指直接将爬沙虫撒在溪沟中,饲养后达到采收龄期时再统一收集。此养殖方式适用于3种溪沟类型。

第二种养殖方式是指将爬沙虫放在人工设计的养殖器具中,养殖器具表面镂空,方便饵料进入。若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溪沟类型的养殖模式下,养殖器具可以不用固定在溪沟底部;若在第一种溪沟类型的养殖模式下,为避免养殖器具被冲走,需要在溪沟内安装固定柱,将养殖器具成串挂在固定柱中间。养殖器具应低于水面3~5 cm,高于溪沟底部4 cm 以上,以免泥沙掩埋养殖器具。

第三种养殖方式是指在网箱内养殖爬沙虫。网箱具有活动空间大、可防止爬沙虫逃逸、方便收集、饵料方便进入等特点。此养殖方式适合第一种和第二种溪沟类型,网箱应低于水面5~6 cm、高于溪沟底部5 cm以上,以免被泥沙覆盖。

1.4 管理方式

1.4.1 水质管理

爬沙虫的养殖属于平面养殖,水位不需要太高,溪沟内水位一般保持在10~20 cm 即可。最好使用清澈的溪流水养殖爬沙虫;如果用自来水养殖爬沙虫,则需要先将自来水暴晒两三天。养殖期间,日换水量为总水体的10%~20%,换水原则是少换、勤换。养殖人员应确保水体含氧量充足,水温不超过25 ℃[13]。

1.4.2 日常养护

为防止养殖水体内滋生水霉菌,养殖人员应定时清理溪沟内的食物残渣。

1.4.3 食物投喂

爬沙虫属于底栖肉食性昆虫,在自然界主要摄食水蚤、黑壳虾、囊螺、石蚕等水生生物。因此,养殖人员可饲养黑壳虾、水蚤、螺类等易繁殖且饲养成本低的水生生物作为饵料。傍晚爬沙虫的活跃度比中午高,且觅食行为活跃。因此,养殖人员可在每天傍晚和早晨饲喂爬沙虫,并确保饲喂时间间隔12 h。1 000 只爬沙虫每次投喂不超过0.5 kg 饵料。养殖人员应确保投喂的饵料种类多样、新鲜、无病原生物、无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1.5 采收方式

人工采收大龄或末龄爬沙虫。针对用器具养殖的爬沙虫,养殖人员可直接收取器具后采收即可。在较宽较大河道中养殖的爬沙虫不易采收,养殖人员只能等末龄幼虫上岸准备化蛹时人工采集。对于养殖在中等溪沟的爬沙虫,养殖人员可在河水量不大的时候,人为堵住1/2 河道,在落水溪沟底部人工翻石采收,然后再换另1/2 河道,堵水后采收。对于养殖在小溪沟中的爬沙虫,养殖人员可以在水量较小时,人工用地笼或D型网等各类采集器具采收。

1.6 三种溪沟经济模式利用价值延伸

养殖人员可利用第一种类型的溪沟,发展“溪沟养殖爬沙虫+溪沟沿岸地带发展萤火虫景观”的昆虫溪沟经济综合体:在河沟里养殖爬沙虫等水生昆虫和种植水芹菜、慈姑、莼菜等水生植物(“虫菜共生”),在沿岸种植茶叶、果树的同时打造萤火虫、蝴蝶等昆虫观赏景观(“萤火虫农业”),最终打造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水陆空立体利用的综合体项目。养殖人员可利用第二种类型的溪沟,在棚内种植农作物,养殖蝴蝶、萤火虫等,实现多种产业结合发展。养殖人员可利用第三种类型溪沟发展“虫菜共生”模式,即在养殖池(架)的底层养虫,在上面种(水生)菜,或者在流出的水中种植水生蔬菜,实现立体的种养结合;流出的水中还有可以养殖水生昆虫的各类活体饵料,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闭合循环。

在用水淡季将水存放到溪沟,开展爬沙虫养殖,养殖用过的水再用来灌溉,可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养殖对象的排泄物经过发酵等方法处理就是最好的有机肥料。养殖昆虫的水用来灌溉既能满足农作物营养所需,又提高了灌溉水的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种植的农作物又是养殖业的饲料原料。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种植养殖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2 昆虫溪沟经济产业运作模式

2.1 推广模式

昆虫溪沟经济的推广主要涉及三方:项目公司、村集体和农户。其中,项目公司是主要方,主要负责提供虫苗、传授养殖技术和回收养殖出来的昆虫;村集体(或村办企业或村级合作社组织)则为中间协调和管理方,负责与项目公司签约、协调养殖农户等;若用自然生态河道养殖,则由村集体选派若干人(最好是选用需要额外照顾的困难户或养殖能手,有薪酬)负责昆虫养殖和采收,所有农户按人头分享养殖收益,若农户在自家庭院或田地里养殖昆虫,则其收益归农户所有。项目公司要确保提供虫苗的质量要高、养殖技术传授和相关服务到位、按时回收昆虫,确保农户和村集体的经济收益;村集体和农户必须用心养殖,维护河道水质,确保昆虫养殖的成功率;村集体与农户要签订协议,约定日后收益分成比例和风险共担方式。此外,项目公司也可以直接利用村集体的河道或相关养殖设施雇佣当地村民养殖,给予村集体土地租金和村民相应佣金,由项目公司自负盈亏。

2.2 产业运作方式

最普遍的产业运作方式就是由项目公司回收所有养殖的昆虫,然后统一加工和销售;村集体和农户只负责养殖,但不排除村集体也参与或投资加工产品,甚至以“昆虫创意产业”理念为指导,打造昆虫溪沟经济主题村,发展“虫参鸡”等延伸产业,发展文旅康养产业[14-15]。

2.3 虫苗合作方式

一般情况是由项目公司提供虫苗和养殖技术,要么有偿销售虫苗给合作方(村集体和农户等),要么免费将虫苗赠送给合作方,合作方只需负责将3龄左右的虫苗在河道溪沟中养殖至大龄或末龄幼虫,项目公司即派人回收后加工成产品销售,之后再继续由项目公司出售虫苗或赠送虫苗。但也会有另外一种情况,即项目公司直接将最核心的爬沙虫繁育技术教授给合作方,让末龄幼虫在合作方的养殖基地化蛹、成虫、产卵并孵化子代,然后合作方出售大龄或末龄幼虫,之后循环往复。但这种情况下,涉及项目公司核心技术的传授,需有严谨的技术保密约定或另外形式的合作协议。

3 结束语

生态治理、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经济增收常常相悖或难以兼顾,尤其是河道溪沟的治理。笔者提出了一种破解上述难题的新型经济模式——昆虫溪沟经济,意在将溪沟治理由“政府主动”变为“群众主动”,将单纯的“溪沟治理”变为“群众增收”,走出一条溪沟治理和资源利用的新路子。

笔者以药食两用、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昆虫——爬沙虫为例,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昆虫溪沟经济技术体系并探索了其产业运作方式,以期提高溪沟治理的效率,减少政府的治理投入,增加农户收入。但是河道溪沟属于国有资源,是否能用来发展此种经济模式,还有待相关政策的明确规定;在河道溪沟中人工养殖爬沙虫,需要多投活体饵料,这需要水务局等部门的支持,明确是否可以在溪沟中人工养殖爬沙虫等水生昆虫;利用河道溪沟生态养殖爬沙虫,属于敞放式自然养殖,存在被人偷盗或人为破坏等问题,如何用监控设备等加强管理且成本不能太高,还需要在实践中完善摸索;此经济模式仍然属于大农业产业范围,为了减少经济风险,村集体或农户最好购买相关的农业保险,以规避天灾人祸导致的养殖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溪沟水生昆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借昆虫上课
报你“哎呀”之恩
报你“哎呀”之恩
游览龙溪沟
游览龙溪沟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山水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