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
2023-09-21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048100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048100) 刘国信
临床诊治经验表明,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猪场寄生虫病发病规律不同于传统的散养模式;同时,由于多数寄生虫病常为慢性经过,其造成的危害一般表现不明显,导致重视不够疏于防治,从而使猪场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掌握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1.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
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散养模式,其寄生虫病的发生虽然季节性不明显、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是交叉感染、重复感染现象严重,造成的危害往往更大。
(1)寄生虫病的发生季节性不明显 传统的散养模式,寄生虫病往往在夏秋季多发;而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发生季节性不明显,因此,驱虫应根据本场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及猪群的感染程度而定,一般除春秋两季重点防控外,综合措施应全年实施。
(2) 寄生虫种群结构发生变化 目前规模化猪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需要土壤、水源和中间宿主参与传播的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也越来越少,但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病逐渐增多,如蛔虫、鞭虫、弓形虫、球虫、疥螨等危害严重;而非洲猪瘟过后,原始粗放的猪场又大量出现,因此目前在非规模化猪场,由中间宿主参与的体内发育的寄生虫病仍然较多,如肺线虫、姜片吸虫、猪囊虫、棘头虫等。
(3) 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交叉感染、重复感染现象明显 由于环境适宜,猪群密度大,寄生虫繁殖传播迅速,在病猪排出少量虫卵的情况下,易造成全群感染;在猪群抵抗力较差时,寄生虫会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在与某种传染病并发或继发时危害更大。因为,寄生虫的繁殖速度是指数级的,如小肠中的蛔虫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 万~20 万个,产卵旺盛期每天可排100 万~200 万个,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3 000万个,其危害不可小觑。
(4)临床症状虽不明显,但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规模化猪场饲养管理精细,营养供给充足,寄生虫所造成的危害临床表现一般不明显,而寄生虫病一般呈现慢性、营养消耗性过程,当发现临床症状时感染已很严重,如果平时重视不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造成饲料的消耗,降低饲料报酬。
2.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
近年来,规模化猪场猪鞭虫、弓形虫、球虫、疥螨等发病率逐渐增高,并呈现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交叉感染、重复感染的趋势,因而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
(1)寄生虫病对猪场的危害 虽然多数寄生虫病属于慢性疾病,其造成的损害不如其它传染病剧烈,但感染寄生虫后不仅会降低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会降低猪的抵抗力,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并引发多种疾病,导致消瘦、贫血,甚至死亡。一是破坏猪的防御屏障,使猪的抵抗力下降。如,许多寄生虫能对猪的皮肤或黏膜造成损伤,给其它病原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从而传播各种疾病。又如,附红细胞体病、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各种细菌和病毒病等。二是吸取宿主营养,降低饲料转化率,使利润尽失。寄生虫夺取宿主大量营养,影响发育和饲料转化,造成采食减少,消化功能下降;使种猪消瘦,影响繁殖性能;商品猪生长速度下降,出栏时间延长;小猪生长发育抑制,可能形成“僵猪”。
(2) 常见多发的寄生虫病 近年来,规模化猪场的寄生虫病除蛔虫、疥螨外,鞭虫、结节虫、球虫等的检出率也很高;其它血液寄生虫如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也日趋严重,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猪蛔虫病。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感染后病猪一般生长缓慢、消瘦、黄疸、咳嗽、粪便带血;大量感染时,肝脏内有大量幼虫,造成肝脏坏死变性,并形成蛔虫性肺炎,使猪剧烈喘咳,呼吸困难,严重时大量成虫虫体阻塞肠管,引起死亡。
二是猪鞭虫病。猪鞭虫呈乳白色,外观似马鞭,轻度感染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损伤肠黏膜,引起黏膜脱落,粪便带血,出现顽固性下痢。
三是猪弓形体病。患猪往往突然废食,体温升高达41℃以上,呈稽留热,呼吸困难,便秘,眼结膜出现脓性分泌物;严重时耳廓、鼻端、下肢、股内侧出现紫红色斑,有的耳廓上形成痂皮或干性坏死。
四是猪球虫病。集约化猪场饲养密度大,圈舍温暖潮湿,极易诱发球虫病流行。一般仔猪多发,主要症状为严重腹泻。
五是猪疥螨病。疥螨病通常先侵害耳部、头部,产生大量皮屑,局部脱毛,出现过敏性皮肤丘疹,严重时有液汁渗出,形成痂皮;病猪以剧烈骚痒为特征,躁动不安,生长缓慢,胴体等级下降;规模化养殖,由于猪群密度大,疥螨传播很快。
六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由寄生在猪红细胞上的猪附红细胞体引起,以高热、贫血消瘦及皮肤发红变紫、甚至出血为特征,尤以仔猪和保育猪多发,常见吸血昆虫蚊、蝇、虱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多发于高温多湿季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兴起,在管理不善、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猪场长期存在隐性感染,极易造成大面积流行。
3.寄生虫病防控策略
在猪场诊疗服务中,经常会遇到驱虫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主要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如,药物选择不当;猪场生产流程不科学,如不能全进全出或卫生管理与消毒不严格;驱虫走形式,不能按照具体情况实施“流程+个性化驱虫”;相关疾病未能控制,如免疫抑制、应激、附红细胞体病的影响等。
因此,对于规模化、集约化猪场而言,加强饲养管理,饲喂生物发酵饲料,定期消毒灭源,净化猪场环境,切断传播途径,是减少和预防寄生虫病感染的有效措施;同时,还应根据当地寄生虫病流行规律,结合本场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防控程序,全面开展虫情检测、检疫净化、药物防治等工作。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抗病力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凡从外地引进猪只,应先隔离饲养,确认无疫后再入群;经常保持圈舍空气流通、环境干燥及猪体清洁卫生;根据猪群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理发育阶段,供给生物发酵饲料,确保营养均衡,维持肠道健康,提高机体抗病力,可大大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2)定期消毒灭源,净化猪场环境 定期对猪场周围环境、圈舍进行清理消毒,对粪便、污物可通过堆积或沼气生物热发酵处理,以防虫卵散播;对污染的场地可用生石灰水、百毒杀等喷洒消毒;对栏舍、运输车辆等用杀灭菊酯、螨净等喷雾消毒;同时,饲料防霉变,水源防污染,供给清洁的饮水。
(3)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切断传播途径 许多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有中间寄主和传播媒介的参与,用化学药品和生物学方法可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如猪场禁养狗、猫及混养畜禽,定期做好灭鼠、灭蚊、灭蟑、灭虫等工作,以消灭中间宿主,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染病机会。
(4)开展虫情检测,强化检疫处置 规模猪场应定期做好寄生虫病的检测工作,以监控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猪群的寄生虫感染情况,有计划地进行驱虫;在屠宰检疫中如发现感染囊尾蚴、旋毛虫等寄生虫病的生猪要彻底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坚决执行“五不一处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5)坚持预防为主,定期药物净化 规模猪场应根据当地或本场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和发生规律,结合对生猪寄生虫病的检测,制订适合本场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选用高效、广谱、低毒驱虫药物,有计划地对全场猪群进行驱虫净化。
①正确选用高效广谱综合性驱虫药物。当前,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混合感染较为严重,而单独使用常规驱虫药物对鞭虫、结节虫、球虫等的驱除效果有限,因此,必须选用高效、广谱、低毒、适口性好、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综合性驱虫药物(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及乐去从(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达安(磺胺氯达嗪钠复方制剂)、螨宁(阿维菌素透皮溶液)等),并注意掌握适宜用量;为提高驱虫效果,一般要连续用药;对一些体表寄生虫如疥螨等,应在第一次用药后,间隔7 日再用药一次,同时坚持进行带猪消毒,才能防止复发。
②药物防治净化方案。根据本场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治净化方案。有的养殖户只重视肥猪的驱虫,而不重视母猪的驱虫。其实,母猪是一个猪场寄生虫的带虫者和传播源,重视母猪驱虫尤其是母猪产前驱虫,能更好地阻断寄生虫由母猪向仔猪的传播。
一是对全场种猪群每三个月驱虫1 次。怀孕母猪、公猪,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拌料饲喂,用量为1 500 克∕吨料,连喂7 天;或用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拌料饲喂,用量为500 克∕吨料,连喂7 天;同时,分娩前7~14 天肌注多拉菌素注射液,用量为0.03 毫升∕千克体重。对哺乳母猪、后备猪,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拌料饲喂,用量为1 000 克∕吨料,连喂7 天;同时,配种前7~14 天肌注多拉菌素注射液,用量同上。
二是在仔猪断奶时肌注多拉菌素注射液,用量为0.02毫升∕千克体重;在育成猪50 日龄、90 日龄及135 日龄左右各驱虫1 次,或者各阶段猪转群前驱虫1 次,具体方法:伊维菌素预混剂拌料饲喂,用量为1 500克∕吨料,连喂7天。
50 日龄左右的仔猪体质较弱,是寄生虫感染的易感群体,此时驱虫可保护猪免受寄生虫的侵袭。猪从90日龄开始育肥,此时用药有助于降低因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损失;在猪135 日龄左右(在育肥中期)进行驱虫,目的在于保护猪出栏前不发生寄生虫感染,以提高猪肉品质,减少经济损失。
三是引进种猪先驱虫净化后合群。种猪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拌料饲喂,用量为1 500克∕吨料,连喂7 天;外购仔猪一般入场后10~15天内,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拌料饲喂驱虫1 次,用量为1 500 克∕吨料,连喂7天。
四是对已发病猪群(如感染蛔虫、鞭虫、结节虫等)可肌肉注射多拉菌素注射液治疗,用量为0.03 毫升∕千克体重,隔7 天再注射一次,一般两次即可治愈;对感染球虫病引起严重腹泻的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百球清和盐霉素饲喂,用量均为每500 克∕吨料,连用5~7天。对弓形体、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严重的猪群,可用红附特+附优特乐+板青颗粒+绿益态治疗。红附特(主要成分:2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SMM) + 4% 甲氧苄啶(TMP)肌注,用量为0.1 毫升∕千克;附优特乐(主要成分:盐酸多西环素)肌注,用量为0.1 毫升∕千克体重,连用3 天;板青和绿益态饮水,用量均为1 000 克∕吨水,连用7天。
(6)根据临床经验,笔者推荐一套“三级驱虫模式”,用起来较方便,效果较好,可参考应用。
一级:预防性驱虫,可采用平常流程式“4+2 驱虫模式”,即:用乐去从拌料饲喂,用量为1 500 克∕吨料,连用7 天,母猪4 次∕年(每三个月集中驱虫一次),生长猪共2次(一次在保育结束前一周,第二次在100日龄左右)。
二级:若发现猪群耳内已有明显黑垢者,可采用“4+2模式+螨宁驱虫模式”。乐去从用量方法同上,螨宁喷洒猪背与耳内,总用量控制在0.1 毫升∕千克体重。需要注意:这种程度的猪群,用一级预防性驱虫模式,很难彻底消灭体表寄生虫,必须加螨宁喷洒,才能有效驱除体表寄生虫。
三级:若发现猪群皮肤明显发黄、形体消瘦、体温升高,说明受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感染严重,可采用“三虫同驱模式”,配合注射多拉菌素与局部喷洒螨宁。事实上如发生这种情况,猪场也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母猪上产床后开始消瘦,容易发生产后三联症;母猪无乳又导致仔猪营养不良,最容易发生腹泻(白痢为主),从而导致断奶次品增多,PSY 与MSY 下降;母猪、仔猪容易发生免疫抑制,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比如蓝耳病毒返强、弓形体病)等等,此时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选用“三虫同驱模式”。即:三种药物同时拌料饲喂,附优特乐(主要成分:盐酸多西环素)1 000 克∕吨料+达安500克∕吨料+乐去从1 500克∕吨料;再配合肌注多拉菌素注射液和螨宁局部喷洒,这样就可以达到两种“血虫”(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内外诸虫、成虫虫卵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