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认知行为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的影响

2023-09-21袁菲李强邵琬杨常青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职称急诊科经历

袁菲,李强,邵琬,杨常青

(1.漯河市中医院 急诊科,河南 漯河 462000;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发生的心肌的急性缺血坏死[1],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统计资料显示,约52%的院外患者在症状发作后的最初4 h内死亡,发病初期做到尽快恢复冠脉血液供应,保护心肌细胞,对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是在STEMI发生早期,采用静脉使用药物溶解血栓,促进冠脉再通,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低。鉴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2],院前溶栓治疗仍有重要意义,作为早期院前溶栓的执行者及监督者,护士的认知行为对于STEMI患者应用溶栓治疗的认知和态度对于院前溶栓有重要影响,可有效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解除患者随时面临的生命威胁。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院前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问卷调查设计

联合急诊科、心内科等相关专家设计的调查问卷表。(1)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等。(2)护士对溶栓知识的认识和态度调查量表,其中认识和态度维度(7个条目),包括溶栓经历、溶栓效果、溶栓治疗分析、溶栓安全性、溶栓知识掌握、溶栓意愿和知识需求。开展溶栓的主要障碍维度(5个条目),包括错过时间窗、担心并发症、医院缺乏设备支持、缺乏临床经验或患者不接受。该量表的总Cronbanch’ sα系数为0.978,各维度的Cronbanch’sα系数为0.908~0.978,重测信度为0.985,有良好的信效度。通过漯河市的医院开展预调查,达到满意效果后在其他医院推广。

1.2 资料收集

选择漯河市12个急诊科,满足以下条件:救护车具备心电监护仪、电除颤、呼吸机、心电图机等急救设备,急救药品齐全。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岗的急诊科护士为调查对象,共调查急诊科护士256名。(1)纳入标准:①已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并注册;②在急救站临床工作时间≥1 a;③自愿参与本研究。(2)排除对象:①来院实习、进修;②休假超过1个月(包括病、事、产假、外出学习)。通过现场调查和网络发放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获得有效调查问卷表244份(有效率95.31%)。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录入调查问卷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护士对溶栓的认知和态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的一般情况

共调查护士244名,其中女性为166人(68.03%),158名(64.75%)年龄在30岁以下,180名(73.77%)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167名(68.44%)职称为护师及以下,165名(67.62%)在急诊科工作时间≥3 a。

2.2 护士的溶栓经历

在调查的244名护士中,共有161名(65.98%)有溶栓经历,有、无溶栓经历护士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及工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年龄<30岁、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护师及以下职称、急诊工作时间≥3 a的护士有较多的溶栓经历。见表1。

表1 护士溶栓经历的单因素分析[n(%)]

2.3 护士对溶栓知识的认识和态度

244名护士中69.57%(112/161)溶栓效果较好。70.08%(171/244)的护士认为院前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利大于弊,80.33%(196/244)认为院前溶栓安全。65.16%(159/244)的护士愿意开展院前溶栓治疗,60.25%(147/244)的护士认为自己已掌握溶栓知识,不过85.25%(208/244)表示对溶栓知识仍有需求。

2.4 护士开展溶栓的主要障碍

通过调查,溶栓的主要障碍为错过时间窗和担心并发症,但有溶栓经历和无溶栓经历的主要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溶栓治疗的最大障碍

2.5 护士溶栓治疗的因素分析

2.5.1溶栓经历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有溶栓经历为因变量(否=0,是=1),以护士一般情况、利弊分析、安全性认识、知识掌握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为溶栓治疗利大于弊、认为溶栓治疗安全及对溶栓治疗知识掌握情况好的护士有较多的溶栓经历。见表3。

表3 溶栓经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2溶栓态度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支持院前溶栓治疗为因变量(否定=0,支持=1),以护士一般情况、溶栓经历、利弊分析、安全性认识、知识掌握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溶栓经历的护士更倾向于支持院前溶栓。认为溶栓治疗利大于弊、认为溶栓治疗安全及对溶栓治疗知识掌握情况好的护士支持院前溶栓。见表4。

表4 溶栓态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3溶栓知识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掌握溶栓治疗为因变量(否=0,是=1),以护士一般情况、溶栓经历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受教育程度、溶栓经历等是影响溶栓治疗知识的独立因素,其中年龄≥30岁、有溶栓经历的护士对溶栓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的掌握更全面。见表5。

表5 溶栓知识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目前医学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大大降低[3],但STEMI患者能够接受早期冠脉介入治疗率低。早期院前溶栓治疗,及时恢复心肌再灌注,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4-5]。急诊科护士作为最早接触患者及家属人员,认知行为的不同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起重要作用[6-7]。调查结果显示,65.98%的护士有溶栓经历,70.08%护士认为院前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利大于弊,80.33%的护士认为院前溶栓治疗是安全的。考虑此次调查中发现护师及以下职称有较多溶栓经历,可能与急诊队伍年轻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数偏少有关。目前有研究表明,院前急诊溶栓,更快开通患者冠脉血流[8-9],降低了病死率和并发症率,且安全有效,利大于弊[10]。

在护士溶栓知识掌握情况分析中,护士溶栓知识掌握情况受年龄影响,且有溶栓经历的护士对溶栓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的掌握更全面,85.25%的护士表示对溶栓知识有需求,愿意接受溶栓知识培训,提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对院前溶栓持积极主动态度,但因知识不够全面,溶栓开展偏少,因此护士对溶栓相关指南的深入学习是促进溶栓治疗的基础。

溶栓的主要障碍为错过时间窗和担心并发症,护士担心医患关系紧张会对院前溶栓有负面影响。我国目前第三代溶栓药物选择性高,出血等并发症少,且已发展为1次或2次静脉注射,使用更加方便,更加便于救护车上开展溶栓治疗,且安全性高[11]。目前许多护士对溶栓治疗的利弊分析不确定,过分强调溶栓治疗的出血并发症或者再通失败等,对尽早再灌注认识不足,对患者及家属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拒绝溶栓治疗。

4 小结

本研究显示护士对溶栓治疗的利弊分析、治疗安全性及知识掌握是影响护士溶栓认知及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如何正确选择医疗技术是临床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患者的多样性使临床护士的决策充满不确定性,但是掌握足够的医疗知识及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是良好治疗和预后的基础。因区域协同的胸痛中心体系的建设,我国2019年在再灌注时间窗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率达到80%以上[12],院前溶栓治疗使STEMI患者救治前线更加前移,加强急诊人员对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认识,对于提高溶栓治疗比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职称急诊科经历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