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生本科实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9-21黄宇理徐二琴金国玺陈卫东张先林姚慧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习期医德医患

黄宇理,徐二琴,宣 玲,金国玺,陈卫东,张先林,姚慧强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阶段,也是医学生从学生转变为医生的过程,其中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心理素质、责任担当等多方面的转变。医学既是自然科学又是人文科学,重视人的教育是保证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课程思政必须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要求每位高校教师具备思想教育的职责。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已逐步实施课程思政,而实习阶段教育中,由于医院工作的繁杂,使得临床教学医院弱化忽视医学生实习期的思政教育[2]。如何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每个阶段,是值得探索的现实问题,也是临床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本研究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62名学生在内科实习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探讨连续性课程思政实践对医学生认知观的影响,并评价对学生实习考核成绩是否有影响,旨在为临床实习期延续性课程思政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实习的2017级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62名学生。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课程思政组)与对照组(常规实习组),各81名。其中观察组男41名,女40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3.26 ±1.02)岁;对照组男40名,女41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3.06 ±1.24)岁。2组医学生性别与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t=1.12,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2组学生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病例分析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PBL教学)及基层实践教学。观察组在常规实习教学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教师经集体备课,挖掘内科实习中各种疾病蕴含的思政素材,在已成熟的如下教学模式中融入思政教学。

1.2.1 病例分析教学法 例如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教学中,引出我国首位提出“心肌梗死”诊断名词,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陈灏珠教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陈院士从医、执教、科研70多年,在医学事业上不断攀登,不断追求,把个人发展与祖国变迁相互交织的图片及事例。教学中学生讲述与教师点评相结合。2019年陈灏珠院士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教学设计中导出他是医学大家,也是一位有温度的医者。陈院士创立的“心肝宝贝”公益项目,救助了西部贫困地区46例心脏病病人。播放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纪念章,陈院士手握纪念章深情一吻的视频,传递老一辈医者的人格力量和学术成就,激励医学生意识到个人荣誉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联。

1.2.2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 好医生不仅需磨炼专业精益求精,还必须修炼高尚的医德。在PBL教学中,以晕厥的PBL教学为例,案例设计3幕,通过小组讨论及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学生主动性掌握晕厥的基础医学及临床诊治相关知识,在设立的情景中渗入“医术和医德哪个更重要”“面对病人及家属的无理要求如何应对”等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习中观察医生接诊危急症病人时,不同医生的交流言行及自己的亲身沟通体验,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对好医生的理解。

1.2.3 基层实践教学法 临床实习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医学生能参与诸多类型的基层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科普及义诊;为慢性病病人志愿服务,指导家庭康复及提供用药指导。协助后疫情时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抗疫工作。

1.3 教学评价 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主观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提升职业兴趣、家国情怀、医德修养、医患沟通技巧、专业实践能力。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实习出科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及毕业考试成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2组学生对实习期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观感受评价 观察组学生对实习期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在提升职业兴趣、家国情怀、医德修养、医患沟通技巧方面的感受优于对照组(P<0.01),2组在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感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学生对实习期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观感受评价[n;百分率(%)]

2.2 2组学生实习期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内科出科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毕业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学生实习期考试成绩比较分)

3 讨论

3.1 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必要性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的医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医德[3]。2020年中组部、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体系的意见》中指出,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需紧密结合,协同育人,消除既往很长一段时间专业传授与价值导向的隔离[4],彰显了党和政府从顶层设计层面指明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阶段。临床疾病诊疗工作面对的是病人,而不同病人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及思维认知各不相同,当前存在的医患矛盾与缺乏医患沟通有关[5]。医乃仁术,如何应对医患关系是临床医学实习生从学校到医院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病人时感到迷茫的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实习期渗透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医德修养等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书本所学知识在诊治实际病人时会有众多困惑之处,同病不同症,同症不同病,面对错综复杂的病情与病人,尤其是面对病人的死亡,医学生会产生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从而挫伤了职业坚守性,降低了职业兴趣。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习教学中例举国内及身边名医的成长历程,可以提升医学生职业兴趣,坚定医学生的职业奉献精神。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在实习阶段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多方位基层医疗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基层医疗现状,并结合挖掘的扎根基层医疗的医务人员的思政素材相融合教育,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潜移默化在学生内心播撒家国情怀。本研究结果证实,实习阶段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3.2 课程思政融入实习教学的设计 我们根据内科专业特点,临床教师针对实习大纲要求掌握的疾病,集体备课研讨,提取疾病教学中隐含的思政素材,涵盖敬业奉献、爱国情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医患沟通等方面。在成熟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及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中嵌入思政素材,碎片化、反复螺旋式的植入思政元素,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能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生动性[6],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的思政理念输出使学生得到共情,自然接受,固化于心,外践于行,且能激励学生潜在学习动力,更有效地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从2组学生的主观感受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职业兴趣、家国情怀、医德修养及医患沟通技巧均有明显提升(P<0.01)。虽然在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观感受上,2组结果未显示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内科实习4个月,每个专科2周,时间较紧,医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尚需反复临床有关。但从出科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毕业考试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思政教育融合于临床实习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正能量,调动内在学习驱动力,有助提高学习兴趣及成绩。

3.3 加强临床教师课程思政的培养,打造临床实习金课 整理集体备课中获取的思政素材,编辑成案例库。对临床教师统一培训,并可通过以赛促教,提高临床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打造临床实习金课。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实习教学,能有助于持续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成绩,对培养社会主义医学人才有益。

猜你喜欢

实习期医德医患
跟踪导练(五)4
拿到驾照后这些知识必须知道!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驾照实习期注意事项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