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不同人群关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023-09-21席静雯黄婉婷周未来张丽娟翁杨晨贾贤杰方九亿
席静雯,黄婉婷,周未来,张丽娟,翁杨晨,贾贤杰,方九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1-2]。地方高校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构建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体系,对实现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路径,推进我省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4]。本研究旨在以地方高校不同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认知和意愿倾向,为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实证,巩固自下而上的一体化发展的学校内部动力,为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建设发展进言献策、提供借鉴,有利于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速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程,助力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实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从行政管理人员、部分教职工及部分年级的相关专业中选取参与者。共筛选出有效参与者2 789位,其中学生2 385人,教师298人,管理人员106人。本次研究问卷开始调查前均已取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自编的统一问卷调查表,针对地方高校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3种人群分别使用不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关于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认知、关于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意愿。对问卷调查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单选题按照程度大小从高到低分别为4、3、2、1分,多选题选项之间无程度大小之分,按照选择一项答案计1分的形式进行量化,得分累加为该题最终分数,各维度对应问卷问题见表1。问卷每题均以得分平均值为界限,分为低、高等级。运用因子分析地方高校不同人群关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想法和理解,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同一因子,将自编问卷除基本信息外的内容归为意愿和认知2个维度(见表1),以便直观上的分析。
表1 问卷关于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调查项目
1.3 问卷信效度检验 采用SPSS26.0软件对本次使用问卷信度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调研问卷总体α值分别为0.852、0.802、0.833,均>0.8,说明问卷所得数据具有可靠性。通过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P值均等于0.000,KMO=0.903、0.804、0.820,说明数据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学生群体中,男性占48.26%,女性占51.74%,以普通学生为主,学生干部占19.62%,且低年级学生(大一、大二)占80.63%,高年级(大三、大四、大五)、研究生分别占比18.41%、0.96%。教师群体中,以30~45岁者居多,其次45~60岁者占22.15%,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者占比80.20%,中级职称占比最多为43.62%、其次副高级27.52%、正高级13.09%。管理员群体中,男性占67.00%,女性占33.00%,大多就职于学校政党职能部门,职务级别科员、科级占比较多为35.85%、34.91%(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认知和意愿的差异和回归分析 不同性别、身份的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不同程度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了解程度、发展目的认知、已有措施认知、本校发展趋势认知、发展措施认知和整体认知均与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以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身份、发展目的认知、已有措施认知、本校发展趋势、发展措施、本校发展措施、整体认知是影响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的影响因素(P<0.01)(见表4)。
表3 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n;百分率(%)]
表4 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2.3 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认知和意愿的差异和回归分析 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措施、本校发展趋势、资源共享认知、整体认知与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以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展措施认知、本校发展趋势认知、资源共享认知是影响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见表6)。
表5 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n;百分率(%)]
表6 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2.4 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认知和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之间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不同职务级别的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方针、了解程度、发展措施、本校发展障碍、本校发展措施、整体认知与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7)。以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展措施认知、本校发展措施认知是影响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和P<0.05)(见表8)。
表7 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n;百分率(%)]
表8 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人群关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认知和意愿的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方面,教师人群高意愿倾向比例最高(56.71%),管理人员高意愿倾向比例次之(53.77%),学生人群高意愿倾向比例最低(51.66%)。地方高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均在积极了解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内涵。管理人员对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高认知程度占比最多的原因可能为管理人员是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行政实施主体,在高校融入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了解区域联合的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使高校更好地融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5]。教师层面了解的程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主体仍是教学方面的内容,积极关注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有助于提高自身科研实力,有助于积极利用长三角高等医学资源。而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意愿倾向低于教师群体则可能是由于当前在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地方高校的顶层设计不足,创新精神不够,缺乏首创精神,一体化主要停留在高校自主自发层面[6]。
相比于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对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意愿倾向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学生能够接触到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的机会较少,其对于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还不够了解,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不同人群关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 本研究显示,管理人员和教师关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整体认知并未成为意愿倾向的影响因素,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地方高校的主要领导阶层面对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建设发展多由客观事实出发,而非仅考虑主观认知,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地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群体存在着固步自封的思想,原因可能为管理人员作为高校发展的主要领导层,在对高校发展作出抉择时需从多方面综合考量,不仅要基于自身对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认知程度,更要结合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状况、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选择,以及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体系等多层次多角度,从而确保高校更好的融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而教师在面对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时,往往着重关注的是自身发展、自身发展平台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而非仅仅基于认知。由于部分大学教师固守传统角色和地位或是被迫参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高校参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发展未能得到教师群体的认同、了解与支持,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和意愿倾向。而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与高校未统一共同目的,学校工作的行动纲领未能考虑到教师群体的未来长远发展,从而导致了教师和学校的利益目标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效果。高校可通过将教师发展规划纳入高校发展规划,明确各自责任与义务,共同营造合作互利的氛围,找到利益平衡点。
当代大学生多数成长于体制转型与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时期,生活阅历单纯导致他们在一些问题上的意愿倾向仅仅来自于自身的主观认知,虽有参与校园建设的高度积极性,但缺乏多方面的考量,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认知与行为脱离,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严重阻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3.3 关于地方高校融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建议 围绕地方高校在当前融入创新大环境下所存在的困境,需要学校调整管理理念克服传统路径依赖,并围绕高校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发展措施。高校作为众多行业组织之一,为巩固自身发展并寻求持续发展,需要探索新的优势竞争发展模式,而通过已有研究[7-9]发现,“融合创新”理论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教育“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就是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自身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内外部力量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从而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和贡献度。
教师和学生发展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支撑点,和高校高等教育建设是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的关系[10],在高校融入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11]。地方高校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建设牵涉诸多价值主体与利益主体,管理者需要扭转利益分配格局,在编制高校发展规划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教师团队的发展,助力教师教学、专业及个人发展,使得各方利益达到相对均衡状态。同时应当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加快学科建设,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等医学教育整体水平,促进高校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2]。高校要善于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士气,赢得师生的广泛认同、理解和支持,为规划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从而为地方高校发展筑牢基层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