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汇聚精神力量的现实路径
2023-09-21王冬梅
王冬梅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揭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序幕,唯有团结奋斗才能民族复兴的伟业推向前进。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凝结在“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兵团人身上,凝结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上,凝结在党领导人民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中。坚持文化自信,推动兵团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汇聚基层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精神力量,引导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夯实思想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继续谱写“中国之治”的兵团新篇章。
关键词:兵团红色文化;治理主体;团结奋斗;精神力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6 — 0136 — 04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1]兵团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因子,如何用好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汇聚基层治理主体的精神力量,提升精神面貌,增强文化自信,對于激励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有见证兵团屯垦戍边历史的旧居旧址,有纪念革命、生产建设事迹的纪念馆、陈列馆等设施,还有先进人物、重要事件等非物质文化遗存,另外兵团精神、兵团体制机制等都属于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
根据兵团文物局公布的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共计9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师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当然还有为数众多尚待开发的革命遗存;1007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按种类名称分是7450种,其中一级文物29件,其他文物有待定级。[2]根据其分布情况,分布较多的集中在八师、一师、六师、十二师,仅八师兵团军垦博物馆一家就有4582件,一师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1364件、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485件,十二师北亭文史馆173件。
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新的标准[3],在其他学者前期研究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涉及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和人文活动三大主类,五个亚类,十九种基本类型,99个点。具体情况如下:(见表1)
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进行了更新,说明旅游资源的关注点也在随着发展的积累发生变化,兵团除了以上拥有的基本类型之外,可以在如下方面加以关注:交通运输场站、特色街区、特色屋舍、独立厅室馆、独立场所、景观农田、景观牧场、景观林场、景观养殖场、特色店铺、特色市场、形象标志物、观景点、亭台楼阁、书画作、雕塑、花草坪、堆石、传统演艺、传统体育赛事、农业产品、工业产品、手工工艺品、现代节庆等,充分挖掘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守好基层社会治理宝贵财富。
二、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汇聚基层治理主体精神力量的现实路径
(一)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凝聚党员领导干部精神力量
1.整合各类资源,打造“红色阵地”。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规定基层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一块堡垒守护一方安宁。整合资金资源。近些年,兵团各师市按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求,整合中央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等资源,强化“红色阵地”建设,撬动各类型资源向基层党组织集聚,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投入新建基层党组织阵地,保障基层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在条件艰苦连队部署基层干部人才周转宿舍,为多个连队党组织阵地配备采暖和空调设施,建设标准化示范点和示范线;整合空间资源。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将曾经的小广场、休闲空地、道路、公园等空间资源整合利用起来,使其多功能化,实现“一地多用”,打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圆广场、党史学习教育长廊、法治文化长廊、“最美人物一条街”等宣传教育阵地,加强宣传教育。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推行党建综合体,创新党组织阵地建设新模式,集中各行业资源将多个基层党支部阵地建在一起,拆除党组织之间的“围墙”,变各党组织“各自为战”为“联合共建”,变基层党建“各自抓”为“合力抓”,创建“党建引领、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抓、文化共兴、稳定共促、全面发展”的基层党建综合体,既节约各方资源又提高阵地使用率,充分发挥党组织阵地作用。
2.创新教育形式,拓宽“红色课堂”维度。
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涵养领导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官上,还需要入脑入心,通过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践行的转变,使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迸发出来,融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重塑民族精神的支柱,以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精神状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各师创新教育形式,“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兵团党员教育”“丝路雄关云”“学习强国”APP网上学,“革命历史纪念馆团史馆遗址旧址”体验学,“党员示范岗”监督学等,形式多元化,拓宽了“红色课堂”维度。读原文、悟原理,个人自学融合专题培训,研讨交流融合问题剖析,现场教学身临其境体验学、融合正反警示教育典型学,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红色洗礼。进而自觉提升政治素养,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让红色基因浸润到领导干部的血脉和灵魂里,激发干事创业敢担当的精神动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安定团结。
3.创建党建品牌,发挥党建红色引领作用。
对党员领导干部最好的检验主要体现在行动上,推动工作落实见效,职工群众收获满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和信賴,这是激励领导干部精神动力最好的源泉。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下,巩固已取得的成效,需要坚持人民至上,从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手;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各种风险苗头,找准问题,及时研判,采取措施;坚持系统观念,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发挥党建红色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严密组织体系,做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任务,并纳入到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之中,用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广泛开展谈心谈话,组织自查自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实践证明,党建强则基层治理强,党建弱则基层治理弱。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党组织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团场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领作用,基层治理就有了根和魂。
(二)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群众精神力量
1.促乡村振兴及美丽连队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促进乡村振兴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道路。兵团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承担着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在经济发展较慢的背景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乡村振兴相衔接,以“党建+合作社+困难职工”,通过投资入股和提供劳务的方式让职工群众腰包鼓起来,腰板硬起来。同时,本地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自然历史风光游等兴盛起来,职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吸引常年在外打工的兵团子女回到连队自主创业,为连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又储备了后备力量。产业兴旺之余,打造生态宜居美丽连队,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经过厕所革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连队绿化、房屋外立面改造,兵团红色文化元素的融入,让团场连队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2.促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行网格化管理,创造平安社会。
国泰民安是各族人民群众最普遍的愿望,完善兵团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兵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谱写“中国之治”兵团新篇章的必然要求。连队(社区)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为目标,用好“党建+网格”一张网,将连队(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一个网格就是一个党小组,选派党员担任网格长,让党旗延伸到兵团的每一个角落,除此之外还有楼栋长、单元长、联户长,建立起“党支部-网格-职工群众”和“网格长-片区长-楼栋长-联户长-单元长”的“三级五长制”网格管理模式,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矛盾不出格”。对网格内居民大走访,及时收集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召开研判会,列好清单,制定计划,逐项进行销号。通过网格化管理,加强源头治理,做到化解矛盾风险及时性。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化解矛盾、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逐级上报,并根据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职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怨、保民安。通过网格化管理,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基层事务,在共商共量的基础上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制度,治理就有了长效机制。以党建+网格,把党建网格建设为党组织领导的组织网、群众议事的自治网、多元参与的共建网、“家门口”的服务网。一张张网格,“网”住的是职工群众和干部间的深厚感情,“格”出的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宝贵经验。
3.促改革强服务,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落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治理的根本是防风险、解矛盾,促和谐,始终离不开群众的切身利益,促改革破解治理中的难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于无形之中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所以,连队(社区)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推动服务更加便民。推动完善110非警务警情与12345政务便民服务热线的对接联动机制,有效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事项。设立举报电话、邮箱,深化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化解。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创新对流动人口、网络社群、自由职业者等新兴群体的群众工作方法,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利民便民的“服务员”、文明新风的“倡导员”,为职工群众打造温馨的港湾,增强职工群众幸福感。
(三)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社会主体精神力量
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发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才能构建起来。通过集约化方式把各方人员、资源、服务有效组织起来,发挥共建共治作用。而其难点在于基层责大权小,有什么能力和力量可以将各方组织起来呢?健全党委领导体制,兵团特殊体制恰恰具有特殊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在凝聚社会主体精神力量方面具有组织优势。
1.通过“大党委”联建共管的方式,发挥自觉参与共建共治作用。
首先,按照连队(社区)人员、单位的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资源归拢、合理分配、功能多样,权责明晰”的组织网格体系。其次,建立“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民主协商”的原则,定期召开协商会议,解决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再次,完善党员“双报到”制度、“三大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制度、积分制度、志愿服务制度等配套制度,促基层治理出实效。坚持党建引领,“大党委”联建共管的基础上,凝聚各单位自觉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2.“五治”融合推进思想自觉到行动自觉。
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系统思维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必然要求积极推进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五治融合”。各团镇积极创新,按照“党委政府搭建平台、政法委协调抓牵头,职能部门进驻共建”的原则,整合团镇各类政法力量,把综治中心建设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十大中心”(人民群众信访服务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公共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心理障碍疏导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维稳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形成强大合力,释放凝聚效益,实现“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将综治工作阵地前移,形成清单化、精细化、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状态,以行动的高度自觉极大提高群防群治工作水平,用“五治”融合的成效,构筑起凝聚党心民心的坚固堡垒,夯实维护稳定的基石。
3.以文养德、以评弘德,实现行动自觉到内心自觉。
构建以文养德,以评弘德的德治体系,深入实施固本提升工程,推深做实治理功能,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建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铸牢便民服务文化宣传主阵地,融合兵团红色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运用农家书屋、六点半课堂、学习平台、道德讲堂等阵地,凝聚治理合力。深入挖掘兵团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组建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工作奇兵,发挥地情熟、威望高、能力强的优势,让职工群众能明白、愿遵守的约定俗成,形成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出席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09-26].http://www.bingtuannet.com/btrb_rmbd/jpzt/zyxjgz/tt/top/202009/t20200926_88694.html.
[2]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公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EB/OL].[2021-04-09].http://wtgl.xjbt.gov.cn/c/2021-04-09/7459504.s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EB/OL].[2022-06-01].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ykf/202206/t20220601_933315.html.
〔责任编辑:侯庆海〕